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0篇
  免费   779篇
  国内免费   697篇
测绘学   18篇
地球物理   435篇
地质学   3872篇
海洋学   257篇
综合类   278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252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淮南朱集西井田二叠系含煤地层可划分为7个含煤段,下石盒子组为第二含煤段共含煤10层,其中4-1、402、5-1、7—8煤层为可采煤层。根据井田大量地质资料,采用标志层法、古生物法结合物性特征、煤质特征对第二含煤段可采煤层进行划分对比。4煤组中4-1、4-2均为较稳定的中厚煤层,距4-1,煤层下约13m的铝质泥岩是对比本煤组的主要依据;5煤组中5-1,煤下1m左右常见0.5m薄煤层,在39线以西常合并为一层,以此为特征区别于其他煤组:7-2为较稳定煤层,其视电阻率曲线特征呈单峰形态,长源距伽马曲线顶部靠下有一小台阶,本煤组距8煤层15m左右,间距较稳定,也可作为对比标志层;8煤层顶板富含植物化石,以常见较完整的椭圆斜羽叶及栉羊齿富集为特征,8煤层视电阻率幅值为第二含煤段最高,长源距伽马曲线常呈不对称状态,顶部曲线幅值常低于底板而明显区别于其他煤层。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岩石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压汞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储层特征进行详细研究.认为该区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为低孔特低渗型储层,储集空间以溶蚀粒间孔为主,孔喉以小孔细喉型、细小孔微细喉型为主.压实作用、浊沸石、方解石、绿泥石的胶结作用和浊沸石、长石的溶蚀作用是影响砂岩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3.
贵州赤水地区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水地区具有较大的勘探资源潜力,总资源量3400×108m3,圈闭资源量2157.34×108m3,探明储量仅占圈闭资源量的2.1%;赋存海相、陆相两大油气系统及原生型、次生型、残存型、复合型等多种子油气系统;储集层非均质性极强,气藏富集规模及分布受沉积微相、溶蚀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圈闭因素的影响外,更主要是裂缝系统对油气富集成藏及油气藏规模、展布起主导作用;茅口组是赤水地区油气勘探的主体气藏,提出"以加强裂缝性储层预测为重点,以致力寻找孔缝洞大型储渗系统为核心,以钻探官渡构造带茅口组缝洞系统获规模气藏为突破口,解决赤水气田产能瓶颈问题,实现官渡构造海相领域油气勘探的突破和赤水气田新的储量接替"都具有积极的、现实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94.
针对辽河油田沈95块油藏储层渗透率低、原油凝固点高的特点,对该区储层的岩矿特征、孔隙结构及流体物性、敏感性、水驱特征等进行了实验分析和开发实验技术研究.认为目前造成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有:原油中石蜡析出造成油井井底附近地层渗透性下降;注入水水质差引起注水井近井地带的储层伤害;颗粒运移主要造成地层深部伤害及细菌堵塞、地层敏感性伤害等.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5.
王瑞飞  陈明强  孙卫 《地质论评》2008,54(2):270-277
通过物性分析、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沿25、庄40、庄19三个区块超低渗透砂岩储层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表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强,孔隙喉道类型多样是储层渗透性差的主要原因;孔喉分选系数在2.0~2.5之间、变异系数在0.1~0.2之间物性较好;较大孔喉是决定和改善储层渗透性的重要因素,细小孔道对储层储集能力的贡献较大,储层微裂缝较为发育。储层物性参数的差异、孔喉特征参数的差异等,均归因于微观孔隙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6.
运用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催化加氢热解、GC—IRMS等方法和技术,深入研究了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固体沥青及可能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飞仙关组储层固体沥青反射率高,双反射明显,为非均质结构储层焦沥青;在碳酸盐岩储层的各种孔隙中,呈脉状、球粒状、角片状或块状等他形充填,具有中间相结构和镶嵌状结构特征,反映其高温热变质成因;元素组成有S/C高、H/C低的特点,其固体碳同位素组成与长兴组烃源岩干酪根相似。储层固体沥青的可能烃源岩发育于还原—弱氧化咸水沉积环境,有机质来源于水生藻类;氯仿沥青“A”饱和烃甾萜类生物标志物对比表明,上二叠长兴组烃源岩是主要来源,飞仙关组、下志留统烃源岩亦有贡献;催化加氢产物饱和烃及其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显示,坡2井飞仙关组储层固体沥青与罐5井飞仙关组烃源岩具有明显的亲缘关系,这也可作为飞仙关组海槽相烃源岩对飞仙关组气藏有贡献的佐证。  相似文献   
997.
川西南部周公山及邻区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厚40~500 m,由12个旋回性玄武质火山岩构成。每一旋回底部的火山角砾岩和上部的气孔—杏仁状玄武岩常具有一定的储渗能力,储渗空间以气孔、柱状节理缝、构造裂缝为主,属于低孔、中渗或低孔、高渗型储层;其余层段如无构造作用的叠加,多构成非储集岩类。在该套储层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岩浆的冷凝收缩、构造断裂和大气淡水、地层水溶蚀作用和有机质成熟过程都促进了储渗空间的形成,而热液蚀变作用、四期胶结作用和三期充填作用对储集空间起着明显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基于大量的薄片及岩心观察,运用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物性分析、铸体压汞等手段,对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成岩作用特征及孔隙演化模式.表明灰岩和白云岩为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岩石类型,以孔、缝、洞为主要储集空间,由于受连通性以及充填作用的影响,构造裂缝的储集性能更为优越.储层基质孔隙差,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压实和压溶作用、胶结及充填作用以及构造作用为区内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碳酸盐岩孔隙演化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原生孔隙形成与收缩阶段、中晚期的次生缝、孔、洞发育与充填阶段;早期碳酸盐岩沉积时孔隙大,经初期成岩和埋藏后,失去了主要孔渗性能;中晚期的次生缝、孔、洞十分发育,但充填严重,晚期的构造缝及溶蚀孔、洞被部分保存.  相似文献   
999.
洛带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高产气井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带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下伏巨厚的上三叠统烃源岩、相互叠置的砂体,有利于改善储层的溶蚀作用及环边粘土矿物的发育,良好地保存条件等,都为沙溪庙组气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好的沉积微相中,优质储集砂体的发育,建设性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改善,向上跨层断层及裂缝系统的不发育,都是沙溪庙组"过路型"次生气藏高产气井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岩石综合物性差异与变化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萍  冯永革 《地震学报》2001,23(5):541-547
从岩石物性与化学元素原子结构的关系出发,从密度、弹性、电性和放射性等诸方面,论述了岩石综合物性差异与变化的特征;并结合实例,得出岩石综合物性参数发生变化反映了组成岩石的原子、分子、矿物和结构发生了变化,且各参数之间具有某种相关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