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38篇 |
免费 | 2658篇 |
国内免费 | 280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6篇 |
大气科学 | 83篇 |
地球物理 | 960篇 |
地质学 | 12835篇 |
海洋学 | 1965篇 |
天文学 | 16篇 |
综合类 | 773篇 |
自然地理 | 7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1篇 |
2023年 | 504篇 |
2022年 | 646篇 |
2021年 | 720篇 |
2020年 | 532篇 |
2019年 | 535篇 |
2018年 | 407篇 |
2017年 | 439篇 |
2016年 | 474篇 |
2015年 | 596篇 |
2014年 | 752篇 |
2013年 | 660篇 |
2012年 | 737篇 |
2011年 | 817篇 |
2010年 | 643篇 |
2009年 | 656篇 |
2008年 | 669篇 |
2007年 | 553篇 |
2006年 | 487篇 |
2005年 | 506篇 |
2004年 | 532篇 |
2003年 | 507篇 |
2002年 | 429篇 |
2001年 | 507篇 |
2000年 | 440篇 |
1999年 | 441篇 |
1998年 | 377篇 |
1997年 | 384篇 |
1996年 | 384篇 |
1995年 | 341篇 |
1994年 | 294篇 |
1993年 | 260篇 |
1992年 | 268篇 |
1991年 | 249篇 |
1990年 | 230篇 |
1989年 | 166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49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4篇 |
1972年 | 3篇 |
1959年 | 2篇 |
1954年 | 4篇 |
1950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
13.
通过浸渍法(IM)和沉积-沉淀(DP)法制备了一系列Pt/TiO2P25)催化剂,并分别用甲醛溶液和氢气还原处理催化剂.利用原位红外监测催化剂表面吸附物种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探究了催化剂制备和还原条件及Pt负载量对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氧化甲醛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用DP法制备并用甲醛还原的Pt/P25催化剂中Pt颗粒分散均匀,并具有合适的粒径和高浓度的表面活性氧,显示出良好的甲醛氧化活性.在空速30 000 ml/(g·h)、反应温度30°C和甲醛初始浓度50 mg/m的条件下,0.4%Pt/P25(DP-HCHO)上的甲醛转化率达到98%,并能稳定运行100 h以上.相比之下,Pt/P25(DP-H2)由于表面活性氧较少,不利于甲酸盐氧化,活性较低.Pt/P25(IM-H2)虽然具有高浓度的表面活性氧,却同时具有最大的Pt颗粒粒径,在甲醛转化为甲酸盐和甲酸盐氧化两步反应中的活性均较差,因而甲醛氧化活性最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大型尾矿库勘察工程施工中钻探,取样,水文,物探及其他测试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方法及经验。 相似文献
15.
西藏腊久-八宿地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地,沉积了一套以重力流沉积发育为特色的陆源碎屑岩组合。通过详细的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出四个层序及相庆的十二个体系域,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经对盆地内沉积相及建造特征、陆源碎屑岩的成分判别及火山岩特征等分析,确定该盆地性质为大陆裂谷断陷盆地,经历了发生,发育,消亡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对矿区硅质岩样品做了硅、氧同位素测定,其δ^30Si值为0.4-1.7‰;成岩流体水的δ^18O值为-2.7-1.1‰。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和硅、同位素分析,提出硅质岩为浅海和半深海热水沉积。 相似文献
17.
安徽铜陵矿集区海底喷流沉积体系的流体包裹体微量元素对比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铜陵矿集区与铜-金(多金属)矿床有关的热液活动主要有两大体系。即与海西期海底喷流沉积有关的热液体系和与矽卡岩矿化有关的燕山期岩浆热液体系。查明这两类热液体系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对区域找矿和矿床成因研究都有实际意义。在包裹体岩相学研究基础上,应用ICP-MS技术和热爆提取方法,研究了新桥、冬瓜山、峙门口、铜官山、朝山等矿床具代表性的热液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结果表明,两类热液体系在流体包裹体特征上有较大的区别,在流体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方面也很不相同。海底喷流沉积体系的热液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与岩浆热液体系的相比。稀土总量较高,LREE/HREE比值较大,δEu不明显。且Mo/(W Sn)比值较高,反映流体中成矿物质的深源特征;Ga/T1、Rb/Cs大。Zr/Hf低,也不同于岩浆热液体系。 相似文献
18.
19.
栖霞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沉积环境的古氧相特征是沉积环境和古海洋特征恢复的重要内容。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是判断其形成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来宾地区铁桥面为重点.通过对栖霞组灰岩的地球化学分析,结合沉积学、古生态学特征.认为栖霞组沉积于贫氧的沉{只背景.是在海水深度和海域的局限程度等沉积条件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情况下形成的。古氧相地球化学指标V(V十Ni)、Cc/La、U/Th值都适用于该组以钙质沉积为主的沉积物。黄铁矿矿化程度(DOP值)变。化较大.眨映该区多变的古氧相特征。 相似文献
20.
河口作为陆海相互作用的关键带,是河流入海泥沙及污染物的主要归宿地。钦江作为广西第二大河流,在茅尾海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认识钦江河口地区的沉积动力过程,2021年10月27日至12月8日在此展开水动力和水体环境要素的连续观测。现场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钦江河口潮汐类型为正规全日潮,浅水分潮显著,平均潮差为3.07 m,具有落潮优势;潮流以全日分潮流为主导,平均流速为0.12 m/s,运动形式主要为往复流;余流流向主要为西南方向。钦江河口潮汐和潮流性质较外湾和茅尾海中部海域全日潮特征更显著。枯季期间河口表层沉积物随潮汐运动表现为侵蚀-沉降交替的变化规律,垂向上侵蚀通量大于沉降通量,水平方向上悬沙净向海输运。冷空气过境带来的降雨使得钦江河口水体盐度降低、浊度增大,悬沙浓度及输沙量增加,同时冷空气南下时北风增强引起钦江河口减水效应并使潮差略有增加,水动力强度增大,增加表层沉积物的活动性,从而引起底部沉积物再悬浮强度和频率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