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7篇
  免费   1181篇
  国内免费   886篇
测绘学   822篇
大气科学   239篇
地球物理   572篇
地质学   5123篇
海洋学   86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698篇
自然地理   1073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64篇
  2022年   323篇
  2021年   405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310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267篇
  2015年   349篇
  2014年   761篇
  2013年   581篇
  2012年   750篇
  2011年   752篇
  2010年   649篇
  2009年   832篇
  2008年   692篇
  2007年   586篇
  2006年   467篇
  2005年   479篇
  2004年   406篇
  2003年   329篇
  2002年   313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基于新郑矿区以平均每年0.0813×108m3的涌水量向地表排放热水,造成的地热资源损失和污染环境的现实,在分析地温地质条件基础上,利用热储资源量公式、卡明斯基公式和弹性储存量公式,分别计算了矿山开采前和开采后不同类型地热资源量,并对当前矿区地热潜能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选择煤层底板加固技术,保持岩溶裂隙水一定的水位、减少地下水排放和利用识别模型,选择适宜区段作为地热资源开采区,以调减矿山日常的排水量,尽可能维持渗流场基本不变,进而提高热储的潜能,实现节能减排,达到保护与利用地热资源的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2.
目前我国历史文化遗迹所在地区开发用地失控的原因,从体制方面讲,乃是由于规制手段不够健全、管理体制不够顺畅、城镇化和旅游经济发展进程的阶段性等问题所致;从微观经济层面而言,还在于农民缺乏保护农地的经济诱因、农地转向开发用地收益更高、相关利益集团的势力影响等因素在起作用,故而农地流转成开发用地不可避免。所以应当借鉴海外土地发展权制度,在历史文化遗迹所在地区内落实土地发展权的补偿机制,对开发用地实行有效的管制。具体来说,应当从法律上明确土地发展权的地位,将农地保护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有机协调起来,推行土地使用管制,建立完善土地发展权交易机制,同时有效控制农地流转为开发用地的隐性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993.
塔河油田6~7区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6~7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受岩溶作用影响,非均质性极强。因此,准确地刻画储集体的形态及三维空间展布对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至关重要。在对研究区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纵向发育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上,首次提出采用"多点统计学"进行储集相建模的基本思路。根据地震属性与孔洞型储层之间的对应关系优选"特征属性",建立基于"特征属性"的"训练图像";以钻井、地震识别以及测井解释成果作为硬数据,地震波阻抗的溶洞发育概率体作为软数据,进行"储集相"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实现了对孔洞型储集体形态的模拟,而且再现了孔洞型储集体的复杂结构及空间分布,同时模拟结果与该类型储集体的纵向发育规律相符。  相似文献   
994.
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带的预测是油气勘探中寻找优质储层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对深层致密碎屑岩储层。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机理众多,大气淡水淋滤不稳定矿物形成的次生孔隙,由于后期成岩作用强烈改造而缺乏明显识别标志,在储层预测中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本文通过国内外的一些实例,结合实验模拟水岩反应,研究大气淡水在同生—早成岩阶段和表生成岩阶段对碎屑岩储层的淋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碎屑岩储层中的次生孔隙与大气淡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大气淡水与不稳定矿物的反应主要发生在开放或半开放的成岩体系中,反应产物能够被及时带出,促使了水岩反应的持续进行和储集空间的增加。利用层序地层学,结合储层岩石学特征可以很好地预测由大气淡水淋滤形成的次生孔隙发育带。  相似文献   
995.
土库曼斯坦东北部的阿姆河盆地,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根据钻井岩芯和分析化验资料,确定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为碳酸盐台地相沉积,具有特征的前缘缓斜坡沉积模式,可划分为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前缘缓斜坡和盆地6个相带。其中台内、台地边缘和前缘缓斜坡为储层发育相带,尤以发育于台地边缘、开阔台地和前缘缓斜坡相带中的礁、滩微相最有利于储层发育。沉积微相和岩性对储层类型及物性有直接控制,特点为高能环境条件下沉积的块状礁灰岩和中-厚层状滩相颗粒灰岩以发育原生孔隙保存良好的孔隙型和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而较低能环境条件下沉积的(含)颗粒微晶灰岩、隐藻灰岩和泥-微晶灰岩以发育基质岩物性很差的裂缝型储层为主。通过综合分析,认为储层发育受沉积微相、岩性和成岩作用复合控制,以各相带内的礁、滩微相灰岩为高效勘探开发目标的"甜心"位置。  相似文献   
996.
白云岩储层的发育主要受原始沉积岩性和后期溶蚀作用影响, 原始沉积岩性受沉积时古地貌控制, 后期溶蚀作用受溶蚀古地貌控制.滨里海盆地M区块石炭世KT-Ⅰ层有利储集岩为溶蚀白云岩, 分布在KT-Ⅰ层顶部, 孔隙类型为晶间(溶)孔、粒内溶孔和生物体腔孔.M区块石炭系沉积时为"西高东低"古地貌背景, 在二叠世早期地层回返呈"东高西低"特征, KT-Ⅰ层顶部遭受剥蚀.通过残余地层厚度法和沉积补偿厚度印模法对KT-Ⅰ层原始沉积古地貌和后期溶蚀古地貌进行了恢复, 指出了M区块原始沉积古地貌高地与溶蚀斜坡带叠合区为有效白云岩储层分布区, 提出了M区块勘探方向为"向南扩大勘探场面, 向东拓展勘探新区", 在中-南部和南部建议了3口井位, 取得了很好的钻探实效.表明古地貌恢复技术是M区块预测白云岩储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7.
徐宏杰  桑树勋  易同生  赵霞  刘会虎  李林 《地球科学》2014,39(11):1507-1516
基于黔西六盘水煤田和织纳煤田16口井36层次的试井资料, 采用地质统计分析等方法, 探讨了黔西地区煤储层渗透性的展布规律与地应力特征, 论证了煤层埋深与地应力对其渗透性的控制机制.研究表明, 研究区煤储层以特低渗-低渗透率储层(<0.1×10-9m2)为主, 中渗透率储层(0.1×10-9~1.0×10-9m2)也占有相当大比例; 应力场类型在浅部表现为大地动力场型, 一定深度可能转化为准静水压力状态.煤储层渗透率及其埋深的负幂指数关系较为离散, 但在不同深度渗透率转折点与地应力场类型转变一致; 单井煤储层试井渗透率差异较大, 随地应力增大和埋深增加而降低, 平面展布受地应力强度控制由SW-NE具"低-高-低"发育规律.埋深对渗透率的控制实质是地应力的控制, 区域构造位置及其所处高应力场作用下的煤体形变与破碎致使孔裂隙压缩或闭合是该区渗透性差异的主要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借助于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分析、阴极发光分析和物性分析等研究手段,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低渗透砂岩的形成机制为解剖对象,通过对砂岩埋藏前组成、化学成岩作用和物理成岩作用的相对重要性、自生矿物组成、孔隙构成、物性与孔隙结构等研究,明确了主要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沉积相的研究,选择骨架颗粒构成、自生矿物组成、物性、孔隙构成以及粒间体积等有关的15个成岩相定量评价参数,对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低渗透砂岩进行成岩相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砂岩经历了较强的物理成岩作用和较弱的化学成岩作用,原生孔隙是主要储集空间,压实作用是孔隙度降低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方解石的胶结作用;②成岩相定量评价表明,弱胶结、强压实成岩相以及强方解石胶结、中-强压实成岩相的储层质量均较差,受北部物源区控制的绿泥石胶结、弱-中等压实成岩相具有较好的储层质量,建议作为今后的优选勘探开发区。  相似文献   
999.
德惠断陷储层致密、压力系数低、水敏性强,自然产能极低甚至无。常规压裂技术难以有效改造储层,因此探索了体积压裂技术,优选了复合压裂液体系、CO2前置伴注技术,降低了储层伤害,增强了地层能量,提高返排速度。应用大排量-变排量施工技术、变粒径陶粒组合支撑技术,建立复杂裂缝网络系统,增强导流能力,增产效果明显,成本大幅度降低,为本区储层改造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一、关于上半年工作 今年以来,面对异常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全省国土资源系统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止缓、回稳、促增"目标,围绕国土资源部的工作部署,落实"保增长、促改革、抓转型、惠民生、防风险"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施了一系列组合拳,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