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95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32.
深海沉积物中的钙十字沸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海洋自生沸石之一的钙十字沸石,是在低温低压条件下由火山玻璃经过蚀变后逐渐形成的.本文首先对采自北太平洋调查区中一些沸石颗粒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作了全面研究,确定它们是钙十字沸石.然后对广泛分布在调查区中35个站位深海沉积物中钙十字沸石的颗粒百分含量进行了统计,发现它们主要赋存在红色粘土和钙质软泥两种沉积物中,但高度富集在前一种深海沉积物中.最后,根据本研究结果并结合前人观点,对于钙十字沸石的生成过程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3.
在三维地质模型构建过程中,由于复杂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地层倒转、褶皱、节理等现象,传统的地层连接方法对相邻钻孔的地层对应考虑不足,从而导致三维模型地层连接不合理.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含复杂倒转的地层层序统一修正与连接方法,引入逻辑钻孔递归统一地层层序思想,通过地层底板高程插值依据倒转地层的判别规则计算零厚度层的插入位置,统一钻孔的地层序列及修正标准地层层序,对钻孔中倒转、缺失、重复问题进行建模前的处理.通过讨论地层缺失、倒转、重复等复杂地层构造情况和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解决零厚度层插入位置的二义性和倒转地层判定的二义性问题.该算法能够有效解决复杂地层倒转现象,为三维地质建模中地层连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
通过在山西省河东煤田蒲县明珠一号勘查区和二号勘查区普查工作,发现所谓的"离石挠褶带"对蒲县明珠一带煤田的影响很大,以"离石挠褶带"为界,东侧几乎没有煤层出露。西侧地层剧烈下降,使蒲县、吉县一带煤层埋深加大,没有被风化剥蚀而完好地保留至今。并局部煤层变厚,单层厚最大达6m。  相似文献   
35.
核幔界面反极性磁斑区和地磁场倒转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IGRF1900-2000,在忽略地幔电导率的假设下,求出从地球表面直至核幔界面(CMB)的深部地磁场分布.核幔界面磁场分布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存在几块“反极性磁斑区”,即在南半球-Z(向上)极性区的总体背景上有两块东西排列的+Z反极性磁斑区──南非斑区(SAF)和南美斑区(SAM),而在北半球+Z(向下)极性区的总体背景上也有两块-Z反极性磁斑区──北极斑区(NPL)和北太平洋斑区(NPA).在1900~2000年的100a当中,南非斑区以0.2~0.3°/a的速度快速向西漂移,斑区面积增大了5倍,通过斑区的磁通量急剧增长了30倍.与此相比,其他斑区的变化要小得多.从CMB向上延伸,反极性斑区在地幔中形成烟筒状的“反极性磁柱”,其中南非反极性柱的高度随时间快速增加,从1900年的200km增加到2000年的900km.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估计,600~700a后,南非反极性柱将出露地表,那时,在南非将形成一个地磁场反极性区,这可能标志着一次新的地磁极移或地磁场倒转的开始.由此可以推论,地磁场倒转可能不是全球同时开始和同步发展的,倒转现象更象是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区域出现,然后向周围扩展,继而  相似文献   
36.
本文讨论了地球内部长寿期放射性同位素衰变能的存量 ,给出地球脉动频率和频数公式 ,并据以重新建立了理论地质年表 ,解释了地球自转变化、地磁场倒转和黄赤交角变化等。  相似文献   
37.
38.
39.
聂文明 《地球学报》2005,26(Z1):202-202
地质历史上最严重的冰期发生在新元古代末期(约635 Ma),其结束的标志是沉积了一层薄薄的、横向连续展布的、δ13C呈明显负异常的碳酸盐盖帽。地质学家提出了多种成因模型来解释碳酸盐盖帽δ13C负漂移,最著名的有:生物产率下降说,滞留海水翻转说的甲烷渗漏分解说。对黔南、浙西新元古代碳酸盐盖帽碳氧同位素研究表明,δ13C负异是甲烷渗漏和海水翻腾共同作用的结果。理由如下:① 贵州瓮安和朵丁剖面的岩石结构与现代古代甲烷渗漏形成的碳酸盐沉积相似;② 碳酸盐盖帽上覆的浅水相磷块岩沉积为海水倒转说提供了佐证,因为浅水区磷质来源于水体倒转时携带的深海磷。始于 Marrinoan 冰期结束的海水倒转导致碳酸盐盖帽的形成,并促使磷块岩在浅水区域的沉积成矿。水体倒转的另一效应是将深海负δ13C 的碳酸盐带到浅水区域,碳酸盐盖帽和上覆磷块岩的负δ13C值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40.
本文介绍了地球磁场的成因、极性变化以及运用极性倒转划分对比地层和指示环境。在实际应用中,运用古地磁极性变化和古纬度方法对二连盆地某地区地层定年和地层界面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