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03篇
  免费   1868篇
  国内免费   3556篇
测绘学   191篇
大气科学   543篇
地球物理   1373篇
地质学   10082篇
海洋学   1178篇
天文学   74篇
综合类   644篇
自然地理   442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340篇
  2022年   429篇
  2021年   448篇
  2020年   344篇
  2019年   410篇
  2018年   289篇
  2017年   291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368篇
  2014年   504篇
  2013年   392篇
  2012年   514篇
  2011年   551篇
  2010年   433篇
  2009年   508篇
  2008年   569篇
  2007年   535篇
  2006年   556篇
  2005年   514篇
  2004年   427篇
  2003年   497篇
  2002年   579篇
  2001年   670篇
  2000年   351篇
  1999年   399篇
  1998年   368篇
  1997年   366篇
  1996年   403篇
  1995年   368篇
  1994年   363篇
  1993年   281篇
  1992年   257篇
  1991年   223篇
  1990年   202篇
  1989年   195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2年   4篇
  1946年   3篇
  194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31.
龙门山前陆盆地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曾允孚  李勇 《矿物岩石》1995,15(1):40-49
本文将龙门山前陆盆地和龙门山冲断带作为一个地质整体进行了研究,并将构造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相结合的综合地层学的分析方法作为分析龙门山前陆盆地沉积的基础,以不整合面和其对应面将盆地充填序列分割为构造层序和层序,对应于不同成盆期和同一成盆期不同演化阶段,阐明龙门山前陆盆地充填序列和沉积体积三维空间配置形式及其在时间上的演化,初步建立了龙门山前陆盆地地层格架,进而研究龙门山冲断带逆部推覆作用对龙门山前陆盆  相似文献   
932.
北秦岭官坡地区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岩相学及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北秦岭官坡地区的榴辉岩及含柯石英榴辉岩产在帮岭岩群的北侧,主要由绿辉石和石榴石组成,部分石榴石和绿辉石中含柯石英包体。此外还含有退变质的多硅白云母、角闪石、黝帘石和纳长石等矿物,根据变质矿物之间的替代关系及共生组合规律,榴辉岩退变质作用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代表性矿物组合依次为:柯石英+绿辉石+石榴石;石英+绿辉石+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绿辉石+石榴石+石英;角闪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这四个  相似文献   
933.
俯冲板块裨上是一剪切作用增厚带,沿该带地壳及壳下岩石圈物质流入地幔。板块是一个自我调整的分散绝热体系,因板块快速俯冲的受限热传导及其在剪切面(剪切面的形成是一个吸热过程)上流动时物质的不断更新,使体系保持低温状态。然而,这并不妨碍俯冲带快速的岩浆形成作用,这是因为,尽管俯冲带是高压的,但板块内岩石的高度分散作用(这种分散作用减小了岩石中单个矿物颗粒)及其受力状态使得岩石的熔点大幅度降低,这就加速了  相似文献   
934.
P-T-t轨迹研究是当前变质动力学研究的前沿课题。笔者初步探讨了压力(P)的确定或解释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热应力、构造应力或流体压力是某时、某空间位置产生压力异常的原因,并以辽河群盖县岩组为例说明了区域变质作用中各种压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5.
以前有关深成岩体的侵位研究都试图解释岩体侵位空间如何形成。事实上,幔源岩浆侵位期间在地壳中“制造空间”的途径不外乎;(1)莫霍面降低;(2)地球表面外移。其它的“岩体侵位机制”均是不增加地壳体积的物质迁移作用(MTPs)。得到广泛引用的“同心带状气球膨胀岩体”侵位时的MTPs是岩体附近围岩的韧性流动。这类深成岩体附近可能形成的构造和总应变与岩体的三维形态、接触变质带的宽度以及岩体是否为刺穿底辟有关  相似文献   
936.
937.
938.
过去一直认为稳定氯同位素比值(~(37)Cl/~(35)Cl)几乎不变。80年代以来利用高精度质谱法成功地发现了自然界氯同位素分馏作用。单纯的溶解和对流迁移作用不能引起同位素组分变化,而扩散作用、离子渗透作用和对流混合作用却可导致同位素分馏。各地不同深度海水的氯同位素成分极为一致,故以标准平均海水氯(SMOC)作为对比标准。得克萨斯—路易斯安那海湾油田水的δ~(37)Cl大致为+0.5‰~-1.25‰,且与氯浓度大致呈正相关。热液成矿系统中,氯同位素可作为研究矿床成因的示踪剂,如美国田纳西州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MVD)的δ~(37)Cl在+0.2‰~-1.1‰之间,几个斑岩铜矿床(PVD)的早期脉岩与晚期脉岩中不同δ~(37)Cl的存在,都表明在成矿过程中有不同氯源的参与。  相似文献   
939.
伸展地区铲式正断层作用及其大地测量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桂Kun长 《地质论评》1993,39(3):196-204
铲式正断层作用是伸展构造区最主要的构造运动形式。本文根据铲式正断层作用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结合华北平原伸展区大地测量观测成果,探讨伸展区构造形变铲式正断层现今活动的地表形变效应及其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940.
混合岩化作用中交代岩和铁矿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祥济 《矿床地质》1993,12(4):358-369
通过黑龙江西麻山、天宝山和河南桐柏山混合岩化交代铁矿床的野外地质工作,并进行了高温高压下系统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在380~650℃的温度和300×10~5~700×10~5Pa的压力下,含K、Na卤化物的弱酸性混合岩化的热液,与太古代的变质岩经历了120个小时的持续交代作用,形成了与这些矿区基本相一致的交代岩和铁矿,揭示了混合岩化作用中形成了交代岩和铁矿的物理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