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24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211篇
海洋学   10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1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he 2014 Reg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Union(IGU)was held on August 18-22 in Krakow,Poland.The total number of participants was 1374 from 64 countries and regions,including 357 from Poland.Germany,Japan,Czech,UK,China,Russia,USA,France and Hungary are the top countries of attendees in this conference.  相似文献   
82.
The paper reviews previous and recently obtained geological, stratigraphic and geochronological data on the Russian-Kazakh Altai orogen,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CAOB), between the Kazakhstan and Siberian continental blocks. The Russian-Kazakh Altai is a typical Pacific-type orogen, which represents a collage of oceanic, accretionary, fore-arc, island-arc and continental margin terranes of different ages separated by strike-slip faults and thrusts. Evidence for this comes from key indicative rock associations, such as boninite- and turbidite (graywacke)-bearing volcanogenic-sedimentary units, accreted pelagic chert, oceanic islands and plateaus, MORB-OIB-protolith blueschists. The three major tectonic domains of the Russian-Kazakh Altai are: (1) Altai-Mongolian terrane (AMT); (2) subduction-accretionary (Rudny Altai, Gorny Altai) and collisional (Kalba-Narym) terranes; (3) Kurai, Charysh-Terekta, North-East, Irtysh and Char suture-shear zones (SSZ). The evolution of this orogen proceeded in five major stages: (i) late Neoproterozoic-early Paleozoic subduction-accretion in the Paleo-Asian Ocean; (ii) Ordovician-Silurian passive margin; (iii) Devonian-Carboniferous active margin and collision of AMT with the Siberian conti- nent; (iv) late Paleozoic closure of the PAO and coeval collisional magmatism; (v) Mesozoic post-collisional deformation and anarogenic magmatism, which created the modern structural collage of the Russian- Kazakh Altai orogen. The major still unsolved problem of Altai geology is origin of the Altai-Mongolian terrane (continental versus active margin), age of Altai basement, proportion of juvenile and recycled crust and origin of the middle Paleozoic units of the Gorny Altai and Rudny Altai terranes.  相似文献   
83.
正期刊简介《测绘地理信息》(原《测绘信息与工程》)是由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类刊物;为湖北专业技术优秀精品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INSPEC数据库、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收录期刊。主要读者对象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从业人员、科研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  相似文献   
84.
一、铀矿现状 苏联解体使原来属于前苏联的大部分铀矿床落入了“外国” 的版图,这里包括世界最大的中亚砂岩型铀矿省(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乌克兰的碱交代岩铀矿省,使俄罗斯突然从铀资源丰富的国家沦为相对缺铀的国家。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核能机构及铀协会资  相似文献   
85.
86.
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贸易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区域,俄罗斯及中亚地区与中国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对中国内陆开放及地缘政治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利用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出口集中指数等,对1992-2012年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贸易发展历程及空间格局、进出口产品格局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双方贸易强度不断提升,且贸易互补性增强,同时俄罗斯及中亚出口产品种类明显增加。当前双方贸易格局呈现以下特点:俄罗斯及中亚形成了以资源类初级产品为绝对主导的出口产品结构,中国则以机械设备及纺织服装等为主;中国对其出口贸易格局是边境贸易与地区产业专业化格局叠加的结果,进口贸易格局则受边境贸易及能源需求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岗仁地体位于额尔古纳超地体北部边缘,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南部,该区分布着大量的大型、超大型金矿床,这些矿床在成因上与中酸性侵入岩和浅成次火山岩关系密切。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组合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型,具有微弱的负Eu异常或基本无Eu异常,无Ce异常,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反映出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组岩浆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且形成于大陆边缘的火山弧环境。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揭示,皮奥涅尔金银矿床含矿闪长玢岩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13.8±2.0Ma,博尔古利坎铜金钼矿床赋矿二长闪长斑岩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12.7±2.8Ma,与皮奥涅尔金银矿床和博尔古利坎铜金钼矿床成矿有关的奥列佳花岗闪长岩体的年龄分别为117.2±1.3Ma和117.0±3.6Ma。由此可知,皮奥涅尔金银矿床和博尔古利坎铜金钼矿床形成于燕山早期,与中国黑龙江地区三道湾子金矿、东安金矿等金矿床形成时代一致。  相似文献   
88.
俄罗斯远东和中国东北前新生代可划分为8个大地构造单元。区域地质、深部地质、地球物理及新构造研究表明,地壳和地幔深部的不均一性反映了该区主要构造单元的深部构成和大地动力学等方面的特点。地热和地磁资料表明,远东地区软流层顶部具有起伏形态的特点,最大深度200~250km,浅部仅100~140km,松辽盆地75~100km;在中国东北及亚太过渡带上地幔低速层厚度在0~100km之间变化,计算数据表明,本区地壳厚度为30~44km,变化幅度为14km。  相似文献   
89.
小布什政府上台后,对建造NMD(导弹防御体系)计划非常积极,虽然众所周知其矛头是指向中国及俄罗斯,但美国当局却矢口否认,说建造NMD的目的完全是为了防止所谓“无赖国家”及恐怖分子的突然袭击。  相似文献   
90.
新洲 《海洋世界》2004,(3):20-20
俄罗斯的原子能工作者很快将建设一座可移动的水上微型核电站。该水上微型核电站的设计鉴定已获国家生态委员会通过。不久,它将耸立在俄罗斯北方机器制造厂的旁边。水上微型核电站建设首先在离供电场所不远的沿岸近海水域辟出一块水面,然后用拖船把发电机组运到水上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