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471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华北-东北南部地区中生代中晚期粘土矿物与古气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验分析了华北-东北南部地区中侏罗统-白垩系泥质岩中粘土矿物的相对含量,说明了实验结果和作为古气候定性指针分析的可信度,总结了粘土矿物相对含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古气候特征与演化,讨论了古气候变化与古地貌高地的关系。结果显示,伊利石既是各地也是各个层位最常见的粘土矿物,各区一般含量不少于20%,平均含量46.6%;其次是蒙脱石,在河南和山东的各个时期含量最低30%,平均达57.8%;高岭石和绿泥石只在山西较为丰富,其它各地相对少见;表明研究区中生代中晚期总体属于干冷气候环境,只在山西西部出现干冷-半湿热交替变化;证实古地貌高地“东部高原”的存在,但时空分布有所差异:时间上,它可始于中侏罗世并持续到白垩纪末期甚至古近纪;空间演化上分为两个阶段,早中侏罗世规模较小限于渤海湾之南,晚侏罗世—白垩纪扩大到东北南部和华北大部并呈南北向半弧形展布;认为东部高原对东北地区同期古气候没有影响,可能改变了冀北—辽西和豫西晚侏罗世和晚白垩世时期的古气候;指出东部高原物质可能在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主要通过郯庐断裂南北两端已经消失了的入海口输送,白垩纪中期及之后则可能主要卸载到了周边盆地。  相似文献   
402.
对山东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侵入岩中锆石的原位Hf同位素分析显示,形成于晚太古代(上交点年龄~2.5 Ga)的继承锆石具有正的εHf(t)值(+8~+1),Hf同位素模式年龄集中在2.6~2.8 Ga,与辽宁古生代金伯利岩中基性下地壳捕虏体中锆石Hf组成和Hf模式年龄十分一致,Hf模式年龄也与研究区变质岩和花岗岩的全岩Nd模式年龄相同,因此,这些继承锆石来自于晚太古代由岩浆底侵形成的基性下地壳.新生锆石出现在继承锆石周围或者以独立颗粒出现,其U-Pb年龄为177 Ma和132~126 Ma,εHf(t)值均为负值(-23~-1).山东中生代侵入岩的形成与富集岩石圈地幔,亏损地幔和地壳三个端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其中根据来源于晚太古代下地壳的侏罗纪铜石二长花岗岩限定的研究区下地壳εHf(t)平均值为-20,根据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早白垩纪沂南辉长岩限定的富集地幔端员的εHf(t)为-16.部分样品锆石εHf(t)变化非常大(-20~-1),示踪了岩浆作用过程中亏损地幔物质的参与程度的逐渐增强.这种变化是华北晚中生代岩石圈大规模减薄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03.
华南东部内陆地区在侏罗纪处于陆内伸展背景已逐渐成为学术界共识,但对于该时期东部陆缘的构造环境仍存在争议。本文以浙东南毛弄组火山岩为对象,开展了岩石学、SHRIMP锆石U-Pb年代学、锆石微量元素、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等研究,为认识华南东部陆缘构造背景提供制约。浙江侏罗纪火山岩以松阳毛弄剖面较具代表性,总体上是一套以英安质晶屑凝灰岩和流纹质玻屑凝灰岩为主的火山岩组合。本次研究在毛弄组下段获得的流纹质玻屑凝灰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53±2Ma。综合前人研究表明,毛弄组火山岩主要形成于180~148Ma。毛弄组火山岩属于镁质钙碱性系列,且表现出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特征,其中早侏罗世毛弄英安质凝灰岩Eu负异常不明显,而晚侏罗世毛弄流纹质凝灰岩具有显著的Eu负异常;两组凝灰岩均富集K、Rb和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和Hf等高场强元素。毛弄英安质火山岩的源区残留相组合可能为"斜长石+石榴石+角闪石",而毛弄流纹质凝灰岩则可能为"斜长石+角闪石",这一差异可能代表它们具有不同的源区深度。毛弄组火山岩的Sr-Nd-Hf同位素特征与华夏陆块古元古代基底岩体相似,其可能主要起源于基底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地幔新生物质的加入。结合构造背景分析认为,毛弄组火山岩等陆缘岩浆岩形成环境为相对低温的"安第斯型"俯冲环境。通过不同时代区域岩体锆石氧逸度计算发现,早侏罗世东南海域岩浆岩的氧逸度比大陆陆缘更高,且大陆陆缘岩浆岩的氧逸度从晚三叠世至晚侏罗世不断升高,可能标志着陆缘地区俯冲流体的影响有着从东南海域向大陆陆缘扩散的趋势。综合分析认为,在侏罗纪华南东部陆缘可能发育一个与古太平洋俯冲有关的"安第斯型"陆缘岩浆弧,其时代可能最早可以追溯到早侏罗世早期,并持续扩大到中-晚侏罗世。这一时期浙闽沿海地区总体处于弧后挤压主导的构造环境,与同期内陆地区构造伸展背景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404.
文登岩体主要岩性为不同粒度的二长花岗岩,原划为三叠纪。根据新测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67±3)Ma,(167±2)Ma,(157.1±1.4)Ma,结合野外接触关系改划为侏罗纪。文登花岗岩体属侏罗纪钙碱系列的侵入体,主要显示长英质陆壳深熔花岗岩的特征。推断其形成于中下地壳深度,可能来源于加厚陆壳的部分熔融,是加厚下地壳的拆沉作用的产物,而且可能标志着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开始。  相似文献   
405.
在露头剖面地层学及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了西藏羌塘盆地中侏罗世布曲期和夏里期的单因素图和岩相古地理图。布曲期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自北而南依次发育局限台地(潮坪、泻湖)、开阔台地(台盆、浅滩/点礁)、台缘礁/浅滩、台缘斜坡、盆地等沉积(亚)相;夏里期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发育泻湖、潮坪、滨岸、陆棚等沉积(亚)相。布曲组台盆和泻湖相泥灰岩和泥晶灰岩是良好的烃源岩,台缘礁和浅滩相碳酸盐岩是良好的储集岩,而上覆的夏里组泻湖和潮坪相泥岩和膏盐层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共同构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该生储盖组合大都被上覆的上侏罗统、白垩系、第三系覆盖。因此,布曲组是盆地内最好的油气勘探目的层,沿中央隆起带两侧以及北羌塘地区的琵琶湖-半岛湖凸起一带应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406.
头屯河组、齐古组、石树沟组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及西山窑组玄武岩记录了准噶尔盆地中晚侏罗世火山事件,该火山事件为盆地内中新生代地层侏罗纪岩浆锆石提供了物源,导致盆地北缘中晚侏罗—早白垩世古地温场呈高凸型特征。盆地北缘头屯河组与西山窑组区域性不整合及西山窑组玄武岩喷发与燕山运动A幕(火山幕)相对应。准噶尔盆地侏罗纪构造不整合、裂变径迹记录的构造隆升、火山活动、盆地东部的逆冲断裂迁移、沉积沉降中心迁移等均呈自北向南渐进过程,显示主要受北方动力影响。  相似文献   
407.
身处在世界的尽头,不论是澳大利亚的灸热。还是南极洲的寒冷。都令人难以忍受。曾经统治过这些陆地的恐龙,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强壮的动物。它们是如何克服、并且熬过这冰封世界的?  相似文献   
408.
对陕北侏罗纪煤田水文地质勘探方法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09.
王思恩  叶留生  郭宪璞 《地质通报》2011,30(0203):410-417
自三叠纪以来,天山造山带在南—北向应力场的作用下,产生了一系列山间盆地,例如吐鲁番-哈密盆地、库米什盆地等。在这些盆地中广泛发育了中、新生代陆相碎屑岩沉积,特别是侏罗纪的沉积。侏罗系除上统为红层外,主要由暗色岩石组成。这些暗色岩石包括灰色、黑色泥、页岩,碳质泥岩和煤层,它们都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对沉积和植物、孢粉化石等材料的综合分析表明,在早、中侏罗世,天山区为低山—丘陵面貌和湿润的古气候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煤的聚集和暗色泥岩的沉积。  相似文献   
410.
北京西山侏罗纪煤田开采历史悠久 ,古代小窑开采造成地下浅部窑道纵横、多层采空重叠的状态。现代国营、乡镇及个体矿山开采并举 ,在深部不仅形成多层采空叠置状况 ,且煤层顶板大面积悬空长期不冒落的情况很常见。不同时代的多层次开采构成的立体采空区格局 ,孕育着大规模塌陷及相关灾害的恶果。正确分析采空区地质特征及其与相关地质灾害的关系是灾害预测、减灾防灾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