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9篇
  免费   583篇
  国内免费   1246篇
测绘学   391篇
大气科学   357篇
地球物理   194篇
地质学   3843篇
海洋学   420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271篇
自然地理   38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66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951.
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型的耦合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卫星遥感技术具有快速、宏观、准确、客观、及时、动态等特点,在大范围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测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遥感监测常常受卫星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等因素的影响,且遥感信息大多反映的是瞬间物理状况。作物生长模型是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过程中的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进行数学描述,是一种面向过程、机理性的动态模型。但是,当作物模拟从单点研究发展到区域应用时,由于随空间尺度的增大导致模型中一些宏观资料的获取和参数的区域化方面存在很多困难。
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型的耦合应用可以解决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测等一系列农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已经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因此,随着作物模型和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何将两者结合,进行互补性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在查阅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型的耦合应用以及发展历程,分别阐述了两种遥感数据与作物生长模型的结合方法——强迫法和同化法,总结了两类方法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解决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52.
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地壳形变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根据地质资料和GPS资料。在断层分布密集的地区用模拟断层的位错替代多断层位错,建立了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的非震位错模型。利用GPS区域网资料.采用改进的蒙特卡罗法和遗传算法,联合反演了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的活动特性.得到如下认识:1)小江断裂是高应变积累闭锁区,鲜水河断裂次之,安宁河和则木河断裂应变积累程度最低。2)2001~2004年与1999~2001年相比.鲜水河北西段应变积累即锁定程度没有明显变化。南东段略有加强;安宁河略微减弱;则木河没有明显的变化;小江断裂各段的锁定程度均有显著的增强。3)各断裂的运动特点在空间上呈现出分段性。4)边界带的变形主要集中在川滇菱形块体一侧。  相似文献   
953.
我国主要旱地作物水分供需状况分析及改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个农田水分计算和评价模型,并利用1961~2000年月平均气候和有关作物资料,计算分析了我国5种主要旱地作物(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和棉花)的理论需水量及其时空分布,利用水分订正系数为指标评价作物需水量的满足程度.结果表明,气候条件对不同作物生产影响不同,比如小麦生育期内普遍严重缺水,玉米生育期水分供应比较充足,但在山西、陕西等地,夏玉米的播种期、出苗期及拔节期(6~8月)也存在明显的水分亏缺现象.作者针对我国北方农田干旱严重、水分供需很不平衡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954.
太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形态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用连续提取法分析了太湖沉积物5种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形态,对地球化学形态的组成和地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重金属地球化学形态配分的共同特点是可交换态最低,残渣态最高.两种形态中Cd的可交换态最高,Cr的残渣态最高,可交换态最低.Cd的碳酸盐态较高,Cr的最低;Pb、Cd的Fe-Mn氧化态较高,Cu的偏低;Cu的有机态最高,Cd的最低;Zn的地球化学形态比例大都处于中间.地域上变化较大的元素是Cd和Cu,变化不明显的元素有Pb和Zn.化学成分中Fe2O3、MnO与重金属地球化学形态的相关性最好,TOC与Cu的形态相关系数最高.综合对比分析表明,太湖沉积物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以Cd为最高,其次为Pb.  相似文献   
955.
目前土壤中Se主要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存在用酸量大、前处理相对复杂等缺点,对于高含量Se的测定则需要高倍稀释,无疑会扩大分析误差.本文采用粉末压片波谱-能谱复合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湖北富硒土壤样品中的Se等17个主次量元素,波谱分析10个元素的同时,能谱分析As、Cu、Rb、Sr、Zr、Ba、Ni等7个元素,大幅节...  相似文献   
956.
分析了南海西北部198个表层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沉积物常量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富集程度和粒度效应。结果显示,沉积物的常量元素以SiO2、Al2O3、CaO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45.9%、8.53%、16.7%,其中SiO2、Al2O3代表了陆源碎屑组分,CaO代表了生物碎屑组分。陆架区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陆坡区具有较高的Al2O3、CaO含量,但是,Al2O3的高含量在深水下陆坡区,而CaO的高含量在上陆坡岛礁区。总体上,常量元素Fe2O3、K2O、MgO、Na2O、TiO2与Al2O3具有相似的含量分布特征,指示细粒组分的吸附作用;而SiO2、CaO与Al2O3呈相反的分布特征以及负相关关系,反映了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受到石英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的稀释作用。大部分元素的富集因子介于1~2之间,富集特征不明显,表明碎屑物质主要为地壳来源,仅CaO、MnO出现较高的富集因子,指示陆坡区生物富集作用和深水陆坡区化学沉积作用的贡献。  相似文献   
957.
陈国能 《地学前缘》2011,18(1):89-94
研究表明,不同类型岩石的形成导致不同类型元素的富集成矿,而后者与元素的自身结构密切相关:具惰性气体型离子结构的元素亲沉积岩,具过渡型或铜型离子结构的元素亲岩浆岩。进一步研究发现,陆壳大规模熔融 固结,亦即花岗岩的形成过程,不但导致不同类型元素在上陆壳及其上层圈重新分配:亲氧(造岩)元素占据壳内熔融(岩浆)层的位置,亲硫(成矿)元素迁移到岩浆层上覆盖层且其中副族成矿元素按离子半径增大的顺序沉淀析出,亲水元素迁移到水圈而亲气元素则回归大气圈;同时揭示了与陆壳地质结构相适应的陆壳元素地球化学结构,体现了自然界微观和宏观的协调与和谐。  相似文献   
958.
克孜勒扎依劳岩基位于新疆阿拉山口西侧,为石炭纪混源序列花岗岩,包括8个侵入序次.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是,由较早序次至较晚序次,SiO2和(K2O+Na2O)含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Mg、Fe、Ca和TiO含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微量元素中,亲铁元素、亲铜元素和亲石元素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各有不同的演化规律.总体来看,大半径亲石元素相对富集,而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稀土元素特征是其总量自早至晚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轻稀土相对富集,而重稀土相对亏损.轻稀土具有较强的分馏作用,而重稀土分馏作用较弱.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综合分析显示,由较早序次至较晚序次,侵位深度越来越浅;岩浆的物质来源主要为玄武岩浆分异,主体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较早序次形成于阿拉套晚古生代陆缘盆地拉张-聚合阶段,较晚序次形成于阿拉套晚古生代陆缘盆地之闭合-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959.
为了研究土壤和稻米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影响稻米中重金属质量分数的主要因素,对浙江省东部农田根系土-稻谷样品进行了采集和分析。结果表明:各研究区均有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高于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值,尤其是温州南郊地区的Hg、台州泽国地区Cd、绍兴北郊地区的Hg,其质量分数分别是背景值的6倍、5倍及9倍;7个研究区中,只有嘉兴新胜地区的As质量分数超过背景值。其原因是这些地区工业化进程迅速,人为活动频繁,污染较严重。绍兴北郊、嘉兴新丰、嘉兴新胜和桐乡崇福地区稻米中As、Cd、Cr、Hg、Se和Pb质量分数均未超过标准限值。稻米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主要受土壤有机质、pH、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黏粒组成等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土壤有机碳越丰富越有利于稻米对As、Cd、Cr和Ni的吸收;稻米对As、Cd、Mn和Ni的富集系数随着pH上升而下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黏粒组成与水稻As、Cu、Hg、Mn、Pb、Se和Zn的富集系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60.
Total mercury in soil,water,plant,insects,fishes and bird feathers were determined to study mercury distribu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typical wetland ecosystems in the Sanjiang Plain,Northeast China.Results show that total mercury concentrations in soils of Deyeuxia angustifolia wetland and Carex lascarpa wetland are 0.046 mg/kg and 0.063 mg/kg,respectively.Total mercury concentration in water bodies is 0.053 μg/L on average.Of four plants studied,total mercury in moss is the highest with the mean of 0.132 mg/kg.Of 10 terrestrial insect species studied,total mercury in centipede(Scolopendra spp.) is the highest with the mean of 0.515 mg/kg while total mercury in grasshopper(Oxya spp.) bodies is the lowest.Total mercury concentrations in the herbivorous,omnivorous and predatory insects are 10.18 ng/g,16.47 ng/g and 213.35 ng/g on average,respectively.Total mercury concentrations of the adult feather(549.88 ± 63.04 ng/g),nestling feather(55.15 ± 23.53 ng/g),and eggshell(22.05 ± 5.96 ng/g) of the Grey heron(Ardea cinerea)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Great egret(Egretta alba)(adult feather:446.57 ± 90.89 ng/g;nestling feather:32.99 ± 17.15 ng/g;eggshell:21.02 ± 3.17 ng/g) in the wetlands of the Sanjiang Plain.The bioconcentration factors decrease in the order of piscivorous fish muscle > omnivorous fish muscle > herbivorous fish > ins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