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414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91篇
地质学   253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坑道无线电波透视层析成像中数字模型的设计与特殊处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介绍了用于坑道无线电波透视层析成像处理中数字模型的设计,用层析成像特殊算法(平行相关增强、斜交相关增强、异常增强)分别对精确和含噪声的数字模型数据进行了层析处理,并对特殊算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92.
文中详细讨论了Rytov二阶近似下的声逆散射微扰论公式,并考察了它的适用范围. 介 绍了吸收型散射体的Rytov二阶近似重建算法,重建了散射体内部的波数和吸收系数. 这种 散射体的重建与纯位相型散射体的重建一样,不同的只是在计算正散射时考虑了吸收的影响 . 数值模拟给出了Born一阶、二阶和Rytov一阶、二阶近似重建的例子,说明Rytov二阶近似 在一定范围内比其他三种近似算法好.  相似文献   
993.
云南地区地壳中上部横波速度结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云南地区的基阶瑞利波相速度频散资料,用面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该区域中上地壳S波速度结构. 给出了研究区域内在4个深度上的S波速度水平分布图像和沿100.5°E、24°N、25°N、26°N及27°N的S波速度-深度剖面图. 结果表明:在小江断裂与红河断裂围成的川滇菱形块体内,26~30km深度处的速度明显低于周边地区,其南段从地表到15km深度均为明显的低速区域. 云南地区的强震(M>6.0)震中位置与S波速度分布图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主要分布于高速与低速的过渡区域.  相似文献   
994.
云南地区的短周期面波相速度层析成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正勤  苏伟  叶太兰 《地震学报》2004,26(6):583-590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23个台站记录的短周期(1~18 s)面波资料,用双台窄带通滤波互相关方法,测定了在209条路径上的基阶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并通过层析成像反演得到各周期的相速度分布图象. 给出了沿24N,25N,26N及27N和100.5E的相速度频散剖面图. 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的相速度分布图象具有强烈的横向变化,短周期段的相速度分布与沉积层厚度密切相关,中甸、丽江东部区域在约25 km深度存在着明显的低速层,而畹町、云县、思茅一带在该深度范围是一明显的大面积高速区域. 小江断裂与红河断裂围成的川滇菱形块体南段为低相速度区域. 云南地区强震震中位置主要分布在相速度高速与低速过渡的区域.   相似文献   
995.
岩溶勘察层析成像试验:成像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已知岩溶分布的地质剖面上进行超声波、地震波、电磁波层析成像试验,对弹性波速、电磁吸收分别成像,通过对不同的层析技术,方法及成像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在桥梁基础岩体中,进行岩溶勘察超声波层析成像效果最佳的结论,对同类工程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华北地震和波速结构关系分类表格的数据AIC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分类表格数据的AIC分析方法,定量化地分析了华北地区强地震的发生和层析成像所得的该区速度结构的关系.所得结果为:华北下地壳、上地幔顶部的P波低速区,上地壳和下地壳S波速度的水平梯度较高区与5~6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这一联系可能与该区新生代岩石层减薄、地幔物质上涌的地球动力学特征有关,地壳结构和热状态横向不均匀性强的部位尤其易于孕育较强的地震.   相似文献   
997.
梅世蓉  薛艳  尹京苑 《地震学报》1999,21(2):159-165
以唐山、邢台地震区的层析成像(ST)结果为基础,分析了两次强震序列特征与三维速度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 地壳内高速体、低速体的相间分布及尺度较大的高速块体的存在是孕育发生两次强震序列的共同基础;② 壳内高速体、低速体的规模、深度及其内部的非均匀性是影响序列特征的重要因素;③ 唐山震区的高速体深度小于邢台震区,这是造成唐山地震序列的震源优势深度和震源最大深度小于邢台地震序列的主要原因;④ 宁河地震区的高速体较唐山 滦县地区高速体的深度大,是造成宁河地区最大震级及其震中烈度偏低的重要原因.这些结果对强震群型地震的主要地震及晚期强余震预测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998.
应用层析成像技术研究华北地壳速度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华北地区169个地震台站记录的1984 ̄1995年的1696个地震的P波到时资料,重建了华北地区地壳三维速度图像,不同深度的速度图像表明:地壳中地震波速度的横向不均匀性显著,上地壳的速度分布与地有已知构造特征相联系;太行山山前断裂带是切割到地壳底部的深断裂带,25km深度普遍存在速度间断面;地壳底部起伏明显;强震孕育发生与其周围介质的不均匀性和土地幔的隆起或凹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9.
本文针对反射法计算综合地震图中的运算速度和存储安排等问题,提出一种有效的计算实施方案。文中附有三种模型的体波综合地震图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000.
本研究使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2009—2016)走时数据开展青藏高原地壳地震波速度三维层析成像研究,获得分辨率达到1°×1°×20 km的青藏高原地壳S波三维速度结构和泊松比分布.结果表明,分布在可可西里和羌塘北部的高钾质和钾质火山岩带,其上地壳到下地壳都存在S波波速扰动负异常和高泊松比.说明第三纪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由于大陆碰撞使三叠纪的东昆仑缝合带重新破裂,造成大量壳幔混合熔融物质上涌和火山喷发,进而揭示了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火山岩的存在与青藏高原的形成和隆升密切相关;青藏高原新生代裂谷位于中下地壳S波速度扰动负异常带的两侧,裂谷带之下的中下地壳泊松比减小到0.22以下.裂谷带之下中下地壳的S波速异常分布和泊松比值可以推断青藏高原新生代裂谷深达中地壳底部,这个推论与密度扰动三维成像的相关结论一致.青藏高原S波速度和泊松比在下地壳至壳幔边界随深度产生急剧变化,说明地壳内部发生了大规模的层间拆离和水平剪切;青藏高原东构造结之下泊松比高达0.29~0.33,S波速度扰动为负异常,推断东构造结下方地壳主要由坚硬的蛇纹石化橄榄岩组成;青藏高原中下地壳S波速负异常区范围大面积扩大,地壳底部几乎被S波速低值区全部覆盖.下地壳S波异常分布特点可能反映下地壳管道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