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414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91篇
地质学   254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多震相走时联合三参数同时反演成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国娇  白超英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12):4215-4225
采用新近研制的分区多步不规则最短路径多震相地震射线追踪正演技术,结合流行的子空间反演算法,提出了一种联合多震相走时资料进行地震三参数 (速度、反射界面和震源位置) 同时反演的方法技术.数值模拟反演实例、以及与双参数 (速度和反射界面或速度和震源位置) 同时反演的对比分析表明:三参数同时反演成像结果大体接近双参数同时反演成像的结果.另外,噪声敏感性试验表明:所提算法对到时数据中可容许的随机误差并不敏感,结果说明多震相走时的联合三参数同时反演成像方法技术不失为一种提高走时成像空间分辨率、进而降低重建模型参数失真度、行之有效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952.
从仪器标定、震级公式及分析软件等方面着手,查找出太原台体波震级偏差较大的原因,针对分析软件出现的缺陷问题,重新编制体波震级计算程序,并进行校正.对数字化观测以来的体波震级进行重新计算,给出体波震级偏差统计分析结果及参考校正表.  相似文献   
953.
利用时频分析方法(FTAN)测量基阶Rayleigh面波群速度频散资料,在纯路径频散反演时,将方位各向异性计算在内,反演获得中国大陆中东部及海域地区(20°-45°N,110°-130°E)8-200 s共28个周期的Rayleigh面波群速度空间分布图像.研究表明,研究区域Rayleigh面波群速度分布与已有地质构造特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54.
微震技术与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震,是指微小的震动.在不同应用领域微震大小的尺度划分也各不相同.对于这种微小的地震信号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金属矿山、油田、火山和地震预报等.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微震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地下工程当中,如油田开发、矿山的安全生产、隧道的施工建设、水库大坝的选址等诸多方面,并逐渐工程化、系统化,形成实时监测微震的可视化系统.此外,利用自然界大量的微震现象,可以通过震源定位、速度和衰减成像等方法研究大断裂、火山活动、地震的发生发展趋势以及震源机制等.本文总结了各类微震技术与方法,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另外分类整理了微震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分析其不同应用领域下的微震时频率域特征和研究方法.最后得出结论微震技术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工程生产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5.
山西地区面波相速度分布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山西数字地震台网31个台站和周边河北、河南、陕西、内蒙数字地震台网6个台站2009年2月-2011年11月记录的面波资料,利用双台法测定了350条路径上周期8~75 s的基阶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通过Ditmar&Yanovskaya方法反演得到33个周期分辨率为40~50 km的相速度分布图像.分析研究了4个具有代表性周期的相速度分布图像和3条不同方向的相速度剖面,这些图像揭示了山西地区地壳上地慢速度结构的横向非均匀性质和相速度纵向变化特征.10s周期的相速度分布图像显示出断陷带与两侧隆起区相速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凡个断陷盆地的最大沉降中心附近呈现低相速度异常;山西6级以上强震大都分布在15s周期高相速度与低相速度急剧变化的过渡带上;20~26 s周期的相速度以38°N为界呈现出南高北低格局,与山西断陷盆地带莫霍界面埋深南浅北深的结果相吻合;36 s~54 s周期相速度图像的低速区域逐渐收缩到大同一带,进一步说明南部区域在该周期反映的深度范围已进入上地慢,而大同盆地的低速可能与该区域的新生代火山群有关.沿113°E的南北相速度纵剖面显示周期25~75 s以38°N为界,南部相速度高、北部相速度低,证实了38°N线附近是晋北地块、晋南地块的“软”、“硬”块体的结合部位,可能是由于软流圈上涌幅度不同造成了深部速度的南北差异;其他两个横切裂谷的剖面显示出与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相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956.
Q值结构对了解地壳的非弹性性质、地壳内部构造、热活动状态、地壳介质非均匀性以及断层分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编写了基于吸收特征时间t*的二维横向非均匀Q值层析成像人机交互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计算深地震测深资料的振幅谱并通过拟合振幅谱得到反映地震波衰减的t*。利用t*通过二维Q值层析成像方法得到Q值结构。实际观测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文中给出的方法和软件是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957.
958.
地震层析成像之密度异常驱动地幔对流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震层析成像展现了地球内部横向不均匀性,其描述的地幔结构正是地幔演化热动力学过程的现代表现。然而,如何利用这些最新的观测成果去研究地球特别是地幔的动力学过程是对地球动力学研究的挑战,建立了地幔密度异常(温度异常)直接驱动地幔对流的新方法,并利用现代地震层析成像模型计算了对应的地幔对流的格局,探讨了其和全球构造相关的地幔问题。结果表明,在单层地幔粘滞结构条件下,对流格局仍然以全地幔大尺度对流为主体;所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可以适用于不同来源的地幔层析成像的数据,可以用于探讨不同边界条件和地幔参数对应的地幔对流模型,也可以用于使用大地水准面异常检验对流模型。  相似文献   
959.
利用地震层析成像研究地幔非对称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u,Vasco,Hilst,Grand等提供的地震层析成像模型,根据实验室结果外推得到的地震波速度异常与密度异常之间的线性关系,将地幔进行分层,网络化处理,计算了地幔各层异常密度,密度异常质心和全地幔密度异常质位置。结果表明,地幔密度异常表现出的总体特征是:整体地幔密度异常为负值,上地幔异常大,中,下地幔密度异常较小;地幔整体和多数分层密度异常质心分布在北半球。这一结果反映,现今地幔热动力学演化呈现出南半球膨胀和北半球收缩的非对称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960.
齐诚  刘璐惜 《地学前缘》2008,15(1):232-241
与地震初动震相相比,后续震相包含有更为丰富的地球内部信息,因此逐渐地在地震层析成像研究中得到重视。文中以赵大鹏等最近的层析成像研究为例,介绍了通过增加后续震相到时信息得到的新的层析成像研究成果,包括通过使用反射波,仅用两个地震台站就可以进行地壳成像研究;深度震相到时的增加,拓宽了区域成像范围,成功实现了台网外部层析成像;随着国际地震中心(ISC)提供的更丰富的各种后续震相到时,对后续震相的认识和使用促进了全球体波走时成像的发展和对地球深部结构及动力学过程的认识。另一方面,地震学相关领域的进步,使得更多的后续震相能够被拾取并被应用到成像研究中,这将大大提高对地震波形信息的挖掘,提高对研究地区下三维结构的认识,极大地促进地震层析成像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