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446篇
地球物理   453篇
地质学   260篇
海洋学   98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关于热带大气低频振荡的一个简单模式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弟  黄荣辉 《大气科学》1994,18(3):263-273
本文首先从观测事实分析了热带大气的低频振荡现象,然后从理论上加以研究。为此,本文建立了一个包括触发热源和CISK机制的三维线性模式,用此模式讨论了热带大气低频振荡的性质、结构、传播和动力学机制。从模式的计算结果得到了周期为30d左右以大约9 m/s的速度向东传播的低频振荡现象,这种振荡为Kelvin波型的响应和向西传播的Rossby波型的响应的结合。计算还表明,这种振荡的周期与触发热源的周期关系不大,这说明了热带大气的低频振荡是大气自身的固有振荡,它是大尺度运动与对流凝结加热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2.
根据1991年5-8月江淮特大暴雨资料,使用功率谱和带通滤波结合的方法,研究了1991年夏季风和江淮梅雨的准周期振荡,探索季风对异常梅雨的影响。分析指出,1991年北半球夏季风活动,江淮流域湿度场和降雨量变化均存在显著的准24天周期振荡,夏季风的周期振荡,主要表现在西南季风(东南季风不明显),它的位相比降雨量提前2-4左右,其振幅大小较好地反映了降雨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53.
54.
55.
56.
山西对地震电磁波观测仪器的研制已有10多年的历史,经不断改进,研制出DMJ—85A脉冲记录仪,与“磁传感器”配套使用,一年多实验观测表明,仪器性能稳定、故障率低、抗干扰能力强、观测前兆电磁脉冲灵敏度高、自动化程度高、节能省电、操作简便、可无人值守.可用来观测地震电磁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57.
用国家气象中心1992年6月10日至7月23日T42中期数值预报模式格点资料,分析了中高纬度夏季垂直环流的低频振荡。发现中高纬度纬向垂直环流与热带纬向环流不同存在着20-40天的局地低频振荡,在热带季风中断时,35-45°N范围内中高纬度纬向垂直环流主要表现为120°E附近区域内下沉气流加强。初步探讨了中高纬度地区经圈环流的低频振荡,所选范围为100-120°E平均低频经向环流,热带季风中断时,下沉气流在30-40°N区域内加强。通过对中高纬度地区垂直环而的低频振荡的分析,探讨了中高纬度地区垂直环流的低频振荡与华北地区夏季干旱的可能联系。由于热带季风中断时,主要降雨带位于我国江淮一带,此时垂直环流表现为在对流层低层28°N左右范围内为上升运动区,在35-45°N区域附近内下沉气流加强,即我国华北地区上空盛行下沉气流,对应于该地区干旱、少雨。  相似文献   
58.
1994年2月16日共和5.8级地震短临预报实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晓东  马文静 《地震》1995,(1):20-28
本文真实地再了1994年2月16日青海共和5.8级地震前前兆异常的发展过程及对该地震的短临预报过程,同时系统地分析了前兆异常在时间,空间及种数上的分布特征。指出,在有一定前兆监测能力的地区,对一些较大地震作出一定的或成功的短临预报是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