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3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211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248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1411篇
海洋学   199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6 毫秒
891.
892.
台西南盆地和北港隆起的中生界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我国南海海域广泛存在中生代沉积地层,在南海寻找中生界油气藏潜力极大。台西南盆地和北港隆起有数十口井钻遇中生界,经过详细生物地层学工作确定了下白垩统(阿普特阶和下阿尔必阶)和侏罗系(?)两套中生代地层,是迄今南海北部中生界地层研究最为深入的地区,可作为对比的样板。介绍了台西南盆地和台湾西部中生界的岩性、岩相和生物地层学特征,指出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之间沉积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台西南盆地由深海至半深海变为内陆,而北港隆起由内陆变为海陆交互和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893.
南黄海中、古生界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近几年少量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表明,南黄海印支面以下存在厚达5000m以上的海相中,古生界,而且保存远比苏北陆区好,是南黄海新的勘探领域,中部隆起和勿南沙隆起稳定,面积大,有望找到大中型油气田,是具有远景的勘探新区。南黄海的油气勘探,中部隆起和勿南沙隆起应注意寻找与两个不整合面有关的,上有盖层封堵的非构造型内幕原生油气藏,在有利凹陷区以及隆起与坳陷接合部位应注意寻找中,上古生界再生油气藏;北部坳陷在注意寻找陆相中生界油气藏的同时还应注意寻找断块潜山型海相中,古生界再生油气藏。  相似文献   
894.
南黄海盆地油气勘探战略选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选区在盆地构造区划上跨越北部断阶,北部凹陷,北部凸起,中部凹陷和中部凸起等构造单元,其中凹陷面积占75%,凸起和断阶面积占25%,区内纵向上发育中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3个构造层,各构造层均具备了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中,新生界是区内的主要目的层,中古生界是具有资源潜力的目的层。  相似文献   
895.
构造变动对油气藏保存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在油气藏保存条件的诸多因素中,构造变动是最直接、宏观的影响因素。通过综合研究,建立了构造变动对原生油气藏保存的四种影响模式,即整体上升对油气藏盖层的影响,差异升降及断裂活动对圈闭客积的改变,断层的封启性对油气藏保存、散失或再分配的影响等。其影响的结果或程度主要取决于升降的幅度、断裂(活动)性质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和断裂封闭或开启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油气封盖层的厚度及其封盖能力受构造抬升、剥蚀作用的影响较大,油气藏储集容积是区域构造面倾角的函数,二者成反比,而有效封盖厚度是盖层真厚度、断层落差和盖层倾角的函数。  相似文献   
89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8月24—25日河南省沙澧河流域的连续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连续性暴雨过程共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台风“谭美”外围的螺旋云带导致,后一部分转为低槽切变线影响,转折点在24日20时之后。偏东急流为暴雨提供了充沛且持久的水汽条件,水汽通量高值区集中在800 hPa以下的低层和边界层。垂直螺旋度计算结果显示,850 hPa等压面上正垂直螺旋度中心的移向和强度变化与降水落区及趋势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大暴雨中心位于正垂直螺旋度中心附近,正垂直螺旋度中心位置对大暴雨落区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中低层正、高层负的垂直螺旋度配置,动力条件非常有利于强降水产生。湿位涡演变分析发现,此次过程中低层既存在对流不稳定,又存在对称不稳定,有利于垂直对流和倾斜对流发生,导致上升运动和水汽输送加强,有利于降水增幅。雷达回波演变特征表明,回波的后向传播、列车效应及准静止等特征,导致降水量增加,暴雨发展。  相似文献   
897.
塔里木盆地不整合油气藏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塔时木盆地是我国最大内陆盆地,在地史上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形成了多期不整合面,这些不整合面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作用十分显著,有众多与不整合有关的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显示了巨大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98.
东海西湖凹陷反转构造与油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东海西湖凹陷的地质构造特征出发,根据西湖凹陷所处的西太平洋特殊地质构造位置,结合反转构造理论,认为自新生代以来,西湖凹陷长期处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斜向俯冲的挤压状态。随时间的推移凹陷的边界条件不断地变化,由此引起应力场的改变,继而造成构造反转。西湖凹陷曾经历过五次构造反转期。盆地的复合,构造的叠加,断层性质的改变,对油气生成、运移和储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最后用反转构造理论对油气远景作了简单的探索。认为早期由正断层形成的地堑、地垒、断块及晚期褶皱、逆断层发育的地区应作为油气勘探的重点。前者,早期局部张应力形成的正断层,在区域压应力的持续作用下,后期虽然在形式上还是正断层,但晚期已转变为压性的,对油气聚集较为有利。后者,由于新生代早期的巨厚沉积,并且发育着张性断裂,这些对油气的生成和运移有一定好处。  相似文献   
899.
生油岩的弹性各向异性:对于油气生成和初次运移的意义LevVernik等我们对来自8个沉积盆地的69个生油岩心做了声波速度与X射线散射矿物学的各向异性实测值,Rock-Evel有机地球化孝分析,镜质体反射率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综合研究。速度资料表明在压实...  相似文献   
900.
冀中坳陷古近系沉积构造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依据冀中坳陷的沉积构造演化特征、地层发育和油气成藏特点,把冀中坳陷划分出12个凹陷和7个凸起。认为冀中坳陷古近纪经历了5个沉积演化阶段,发育两大成湖期和多种类型的储集体,形成了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沉积构造格局。认为东西分带的沉积格局控制东富西贫的油气分布特点,源岩母质类型控制南油北气的分布特点,洼槽类型控制油气资源潜力和油气勘探前景,次级构造带控制油气藏类型、油气贫富程度和油气聚集带形成,以古潜山为主体的复式油气聚集带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形式。最终指出,冀中坳陷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和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深化老区勘探是华北油田找油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