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338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14篇
地质学   613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刘俊新  谢强  文江泉  邱恩喜 《岩土力学》2008,29(5):1295-1298
为了保持轨道的平顺性和稳定性,高速铁路要求路堤的工后沉降为0。红层属于C类填料,易崩解、软化,依据单轴压缩蠕变(粒径小于2 mm和压实度为95 %)试验结果,对红层填料的蠕变特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基于工程应用的目的,根据蠕变曲线对路堤的工后沉降进行了预测,论证了采用红层作为填料在一定的施工工艺下能满足路堤工后0沉降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2.
软弱结构面剪切蠕变特性与含水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李鹏  刘建  朱杰兵  贺怀建 《岩土力学》2008,29(7):1865-1871
软弱结构面往往控制着岩体的蠕变变形,含水率又是影响软弱结构面蠕变特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开展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砂岩软弱结构面剪切蠕变试验,得到了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剪切蠕变曲线,并考虑加载历史对试验曲线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通过模型辨识选取Burgers模型描述砂岩软弱结构面蠕变的黏弹性特性。分析了含水率对砂岩软弱结构面剪切蠕变特性的影响,并对含水率影响软弱结构面剪切蠕变特性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3.
荷载作用下黏性土坡位移场应变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王中华  许芝娟  陈蔚 《岩土力学》2011,32(11):3263-3268
通过室内土坡模型试验,研究了在荷载作用下黏性土坡竖向位移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土坡大主应变与最大剪应变分布、土坡的蠕变特性及裂缝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荷载的逐渐增大,土坡微结构蠕变不断增加,土体的蠕变过程实质上是土体损伤过程,是土坡微结构能量耗散的过程。土坡的蠕变和损伤积累随着加荷时间延续而增大,损伤各向异性更加明显。坡顶和斜坡面处的损伤程度较大,在坡顶和斜坡面出现裂缝,坡顶的竖向位移大于侧向位移,相反坡底处侧向位移大于竖向位移。  相似文献   
994.
剪切作用下Cu(100)扭转晶界塑性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雪川  刘小明  高原  庄茁 《海洋学报》2010,32(9):6362-6368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在剪切载荷作用下,Cu(100)扭转晶界对Cu柱屈服强度的影响.模拟结果发现,在加载过程中,低角度扭转晶界形成的位错网发生位错形核与扩展,位错之间的塞积作用提高了Cu柱的屈服强度;对于高角度扭转晶界,晶界发生滑动降低了Cu柱的屈服强度.同时发现,随着扭转角度的增加,Cu柱的屈服强度先增大,当扭转角度大于临界角度时,Cu柱的屈服应力逐渐减小.这表明剪切载荷作用下,两种不同的机理主导Cu柱的屈服,对于小于临界角度的扭转晶界,Cu柱的屈服由晶界位错形核和扩展机理主导,对于大于临界角度  相似文献   
995.
实验室软土多级固结蠕变试验成果表明,海积软土具有非线性、不可逆的、与时间相关的固结变形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时间效应系数的概念,并构造了反映海积软土一维固结蠕变的本构关系。  相似文献   
996.
改进的蠕变模型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反映岩石的蠕变特性,根据对岩石蠕变曲线和蠕变模型的分析,采用负弹性模量和非理想粘滞体模型,提出了一种蠕变模型:H-K-VP-(H‖N-‖St.V) (N-为非牛顿粘滞体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及用该模型对页岩岩样单轴压缩蠕变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表明该模型能够反映岩石的各种蠕变性态,尤其是加速蠕变过程;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表明岩石的物性参数是影响岩石蠕变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7.
文中基于2002—2021年卫星重力观测数据及全球水文模型,计算了青海玛多及云南漾濞地震震中区及周边(18°~45°N,83°~115°E)范围的重力变化趋势、累积重力变化、差分重力变化及重力时变序列,并模拟青海玛多地震同震重力变化,以探索涵盖此次地震震中的大尺度重力变化背景及可能存在的孕震信息。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长期重力变化趋势的范围为-1~1μGal·a-1,重力变化长期呈现出负—正—负—正的大四象限空间布局; 2)云南漾濞地震及青海玛多地震均位于重力变化四象限分布的低值区及高梯度带的拐角处,这与地表重力地点预测的基本特征一致;3) 2002年以来的MS≥7.0地震,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玛多地震、尼泊尔地震等都发生在该四象限分布的中心区域或与构造相关的高梯度带的拐角处,这与地面重力地震预测的震例经验吻合; 4)基于位错理论模拟的青海玛多地震的同震重力变化可达-40~151μGal,重力卫星精度需要提高1~2个量级方能探测到这一变化。重力卫星星座的搭建将为提高卫星重力地震监测能力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建立非震形变的位错模型,用混合全局反演方法,拟合了中国台湾南部1990-1995年间的GPS观测资料.根据地质构造和地震观测,构筑了包括6个刚性块体和19个断层的简单模型.反演结果表明,菲律宾海板块以(69±2)mm/a,方向为317°±2°的速度与欧亚板块会聚,其中约一半的会聚率在台东纵谷消耗掉,另外部分则平均分配在其西边的块体交界处.菲律宾海板块和中央山脉地质区均向西北方向挤压,过了中央山脉后,块体运动呈扇形分布,与应力方向一致.西部麓山地质区与滨海平原地质区交界处的断层均以逆冲分量为主,由南向北倾角逐渐变小,断层宽度一般为10km左右,均表现为强锁定,历史上的大地震多发生在这个地区.  相似文献   
999.
在万州侏罗纪红层中,连续分布多层产状稳定、厚度较大的软弱夹层,容易成为岩质滑坡的滑动面。万州区近水平滑坡的成因一直存在争议,为了从力学角度阐明万州区滑坡的成因机制,对万州区红层软弱夹层进行了排水蠕变试验,以研究软弱夹层的流变性能。采用Singh-Mitchell模型描述了软弱夹层的蠕变特性,并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探讨,为从力学机制研究万州区近水平滑坡的成因机制提供模型和参数。  相似文献   
1000.
一、前言 大震前地下水的变化是地震预报的手段之一,由于它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掌握,所以具有比较普遍的意义。但是地下水变化的原因却很复杂,所以有必要搞清地下水变化的特征与地震的关系,即哪些有关,哪些无关。对这个问题,除了对水文地质条件、旱涝、气压变化、涨河、灌溉、人工用水以及潮汐力等因素进行分析外,还必须将地下水的变化与震源孕育的模式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本文主要是根据文献[3]中所介绍的一种震源孕育模式,结合具体的地震实例来探讨大震前地下水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