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98篇 |
免费 | 4640篇 |
国内免费 | 290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18篇 |
大气科学 | 4181篇 |
地球物理 | 3440篇 |
地质学 | 6743篇 |
海洋学 | 1833篇 |
天文学 | 169篇 |
综合类 | 794篇 |
自然地理 | 86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6篇 |
2024年 | 471篇 |
2023年 | 570篇 |
2022年 | 690篇 |
2021年 | 692篇 |
2020年 | 626篇 |
2019年 | 628篇 |
2018年 | 517篇 |
2017年 | 469篇 |
2016年 | 506篇 |
2015年 | 546篇 |
2014年 | 871篇 |
2013年 | 707篇 |
2012年 | 801篇 |
2011年 | 776篇 |
2010年 | 836篇 |
2009年 | 807篇 |
2008年 | 793篇 |
2007年 | 781篇 |
2006年 | 656篇 |
2005年 | 601篇 |
2004年 | 568篇 |
2003年 | 567篇 |
2002年 | 481篇 |
2001年 | 472篇 |
2000年 | 446篇 |
1999年 | 382篇 |
1998年 | 358篇 |
1997年 | 409篇 |
1996年 | 364篇 |
1995年 | 308篇 |
1994年 | 289篇 |
1993年 | 213篇 |
1992年 | 228篇 |
1991年 | 179篇 |
1990年 | 187篇 |
1989年 | 140篇 |
1988年 | 46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30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25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18篇 |
1979年 | 15篇 |
1978年 | 5篇 |
1975年 | 5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现有灌浆套筒连接预制拼装桥墩的抗剪试验仅考虑了轴压和长细比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预制拼装桥墩的抗剪强度影响因素,基于现有试验结果,建立了高精度的桥墩抗剪数值分析模型,该模型可以考虑拼接缝处钢筋销栓力的作用。并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试件裂缝模态、力与位移曲线、接缝变形和箍筋应力等指标参数,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和精确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箍筋配筋率、纵筋配筋率、灌浆层强度和摩擦系数等因素对预制拼装桥墩抗剪强度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纵筋配筋率的提高对桥墩抗剪强度的提高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2.
针对两层三跨地铁地下车站结构侧向采用不同含量橡胶颗粒土作为回填隔震层,建立土-地连墙-隔震层-主体结构静动力耦合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二维整体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设置不同含量的橡胶颗粒土侧向隔震层对地下车站主体结构的侧向变形、结构可恢复性以及地震损伤等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设置10%~20%含量的橡胶颗粒土隔震层可有效地减轻地震对车站结构的地震损伤程度,提高车站结构的震后可恢复性与抗震性能。然而,当输入峰值加速度大于0.2 g时,隔震层的设置会增大地下结构的侧向变形。总体上,建议基岩输入峰值加速度PBA≦0.2 g时,可采用10%~20%含量的橡胶颗粒土作为隔震层来提升地下车站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43.
针对含水采空区全空间瞬变电磁响应信号识别问题,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方法,基于电动势—视电阻率及对应时深转换关系,获取了全扇面视电阻率随深度变化的空间分布规律,提取了低阻异常区测点感应电动势衰减曲线,得出了测点随探测角度变化的电动势量化变化规律.基于上述研究,开展了井下钻探验证及钻孔窥视,并对现场钻孔出水水样进行了水质分析.结果 表明:含水采空区的瞬变电磁响应横向角度对应一致性高于纵向深度;其感应电动势升幅与感应电动势差值变化趋势相反,呈现出在二次场观测初期急剧增大而后趋缓的特征,最大升幅可达10倍以上.钻探工程及化探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物探成果. 相似文献
144.
145.
汶川大地震地震波传播的谱元法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汶川大地震震中位于震害活跃的龙门山断裂带上,其强度超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地震激发的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震源破裂过程及地球内部的层次结构.从弹性波理论基础出发,采用AK135理论地球模型,考虑地表地形、地球介质衰减及地球椭率等特性,利用谱元法结合高性能并行计算,分别对人工点源和复合源所激发的汶川大地震地震波的全球传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重现.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了地震波在地球表面的传播形态.通过比较发现,复合源数值模拟结果较点源数值模拟结果更能体现汶川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的时空特性.另外,将两种震源的数值模拟结果分别与实际观测台站记录波形资料进行拟合对比,进一步定性地认识到多个点源组成的复合源的数值模拟结果较单个点源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资料的拟合程度更好,证明了汶川大地震破裂过程为多阶段破裂组成的一个复合破裂过程. 相似文献
146.
147.
148.
帕米尔东北侧邻区新构造活动具有幅度巨大,阶段性继承性明显,现今活动性强烈等特点。以帕米尔高原隆升为背景,研究了帕米尔东北侧邻区的新构造运动及地震活动的规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第四纪新构造活动的应力场,并进一步探讨了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的力源机制。 相似文献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