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1篇
  免费   619篇
  国内免费   708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158篇
地质学   1948篇
海洋学   76篇
综合类   14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3年   4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简述韧性变形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韧性变形带分类,依据变形区域应力场型式,可以将韧性变形带划分出水平拉伸式、正断拉伸式、碰掸挤压式、逆冲推覆式,以及走滑式等五种基本类型。若从变形构造相色度出发,又可以将韧性变形带划分出四种类型,即构造片麻岩带、变晶糜棱岩带、(狭义)糜棱岩带和构造片岩带。  相似文献   
992.
Oldow  JS 王建 《世界地质》1995,14(2):38-42
在晚新生代的逆冲作用期间,亚平宁南部的环第勒尼安造山带的内部经历了两期近垂直的伸展作用。早期的伸展作用伴随不断增强的逆冲带的弧形弯曲作用形成,其方向平行于构造轴,构造带的长度增加了50%,这种纵向应变伴随着一些低角度正断层集中在构造域内,记录了达150-200%的伸展量。晚期的伸展作用与造山带呈较高角度,该期的伸展伴随着上新世一更新世的上升隆起和第勒尼安海裂谷作用向东南方向的移动。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依据天祝—景泰6.2级地震的地震构造、应力场条件及前兆分布,分析研究了该次地震的孕震过程。认为天祝一景泰6.2级地震的力源主要是NE向区域应力场的挤压,垂直差异运动对地震起了促震作用。孕震过程形成的震源应力场在空间上有四象限分布特征,时间上经历了孕育、形成、增强等阶段,相应地震源区则经历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塑性硬化及失稳错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4.
995.
华北克拉通北缘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时空分布和构造环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华北克拉通北缘是一条近东西向的浅成低温热液成矿带,总结该成矿带金/银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初步确定矿床产于克拉通基底之上的中生代火山盆地,并集中分布于辽吉地块、燕山山脉和太行山北端,断裂构造和火山机构控制了矿床定位;矿床和成矿岩浆岩的同位素年龄集中在170Ma~100Ma;成矿流体以大气水为主,混有岩浆热液;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并有盖层物质混入。讨论表明,本成矿带不可能是太平洋板块、古亚洲洋板块或蒙古-鄂霍茨克板块俯冲的直接产物,而是西伯利亚与华北古板块碰撞所致,成矿岩浆-流体系统可能起源于同碰撞期的陆内俯冲,成岩成矿作用爆发于碰撞构造演化的挤压-伸展转变体制。  相似文献   
996.
曲德贡然巴超单元是西藏南部也拉香波倾日变质核杂岩核部的地质体,为喜山晚期岩浆侵入活动的产物,包括两个单元,绒博单元和曲珍单元,岩石系列属钙碱性系列,为明显同源岩浆演化序列,岩石地球化学元素指示具有火山弧一同构造碰撞带背景下“S”型花岗岩特征,形成于板块碰撞后陆内调整阶段,属地壳伸展拉张构造环境下的产物,从而为探讨该区的变质核杂岩穹窿成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7.
李枭  万永革  许鑫  冯淦 《地球物理学报》2022,65(8):2970-2983

地震断裂带深部破碎的非均匀程度对于该地震断裂带滑动特性至关重要,而对于地震断裂带深部的破碎非均匀程度研究是目前地震地质比较薄弱的环节.本研究以美国新马德里地震带的Reelfoot断层为例,采用震源机制求解应力场的方法来揭示断层的破碎程度.首先采用小震位置拟合出地震断裂的几何形态,然后沿断裂走向,利用中微震震源机制求解非均匀应力场的应力形因子R值和应力方向,并分析了应力形因子在空间的不均匀性,得到如下结论:(1)Reelfoot断层受到近水平方向上的NEE-SWW向挤压应力作用为主,而断层中部张应力轴方位出现较大的随机性,表明断层中部的构造应力得到较为充分的释放,介质松散度和破碎程度较高;(2)Reelfoot断层两端张应力轴接近垂直方向,跟周围的逆冲型应力场一致,表明断层端部的破碎程度相对较低,能够承担加载于其上的构造应力;(3)Reelfoot断裂带的非均匀应力方向和应力形因子表现为由断层中部向两端逐渐过渡的结果,表明了应力场反演结果的连续性.本研究提供了揭示断层破碎程度的一种研究思路,并且实例结果对进一步研究该区域的断层活动特性和地震动力学过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岩石圈质量横向分布不均匀深刻影响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构造应力场分布样式和构造形变特征.本文采用Crust 1.0地壳模型数据, 并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艾里均衡和普拉特均衡两种均衡模式对地幔数据进行约束, 计算了青藏高原及邻区重力势能.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了青藏高原及周缘重力势能差产生的偏应力场, 结果显示高重力势能产生应力样式以张裂为主, 反之低重力势能产生应力样式则以压缩为主, 偏应力数值大小主要集中在10~30 MPa.将重力势能差产生的偏应力和现今GNSS应变进行比较发现, 在重力势能横向变化幅度大的区域, 如青藏高原内部柴达木盆地和川滇块体中南部, 高原周边的塔里木块体西北部、阿拉善块体南部、鄂尔多斯块体西部、华南块体西北部和印度板块北部, 偏应力和GNSS应变的压缩张裂分布样式和主轴方向符合较好, 两者相关性强.这些结果表明板块运动驱动力在远离欧亚板块边界的青藏高原北部和东部边缘以重力势能的形式影响其构造形变, 而在喜马拉雅地区, 重力势能差与印度板块俯冲两种机制作用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999.
华北块体的动力边界连续发生2008年汶川8.0和2011年日本宫城近海9.0地震。我们基于全国编目系统提供的华北地区2008—2014年的地震观测报告,读取小震初动符号,利用台站综合机制解,首先讨论了区域构造应力的作用模式,结果显示与区域地质研究结论有较好的一致性;然后基于台站综合解的矛盾比,分析了日本“3•11”地震对华北区域应力场的影响。结果显示,矛盾符号比的区域差异反映了地震活动的某些特征,差异变化则可能与区域应力背景下不同的构造条件有关。日本地震前后3年的结果对比分析发现,华北中东部应力场2011年后更加集中;郯庐断裂带和燕山地震带明显受到日本地震的影响。最后我们发现,不同地区的台站矛盾比的下降转折与周边中强或者显著地震事件有很好的对应,说明类似变化可能反映了区域中强地震活动的孕育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气藏型储气库的季节性周期注采过程引起储层局部压力变化,圈闭应力场受到扰动,应力路径发生改变。基于渗流—应力耦合理论,考虑储气层—盖层—底板—围岩复合地质体,建立储气库力学数值模型,分析天然气注采周期内储气库圈闭应力场及应力路径变化,探讨盖层物理力学参数对储气库圈闭应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注采作业后,储气库圈闭应力场不均匀分布,距离储层越近的应力场受扰动程度越大,储层与盖层交界面受扰动程度最大,其次是盖层与底板交界处,上覆层受扰动程度最小;采气阶段的应力场受扰动程度大于注气阶段的,且垂直总应力增量大于水平总应力增量,水平总应力增量大于剪切应力增量;应力路径在储层与盖层交界面发展速度最快,在储气库圈闭水平距离内,垂直应力路径因数总体发展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水平应力路径因数为先上升后下降;盖层物理力学参数对储层与盖层交界面的应力场扰动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盖层弹性模量、盖层渗透率、盖层泊松比。该结果为气藏型储气库建库设计及安全运行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