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4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50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采用河网区非稳态水量数学模型,计算珠江东四口门1985-1995年的入海水量(净泄流量);在此基础上,利用1985-1995年在珠江东四口门每年至少3次(丰、平、枯)的实测水质资料(CODMn、BOD5、无机氮、水溶性磷酸盐、石油类等),计算1985-1995年间每年丰、平、枯三季从东四口门下泄到伶仃洋的污染物总量。利用经率定、验证的伶仃洋近海区二维非稳态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对珠江三角洲陆源污染通过东四口门下泄的污染物量、陆源污染物以及香港水域排污对伶仃洋水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2.
53.
伶仃洋大铲湾潮滩冲淤遥感反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韩震  恽才兴 《海洋学报》2003,25(5):58-64
由于潮滩范围广、变化频繁、缺乏常规的地形测量资料,给潮滩开发建设带来极大不便.以伶仃洋大铲湾为研究区,使用美国陆地卫星MSS,TM及ETM三类数据源,共计17个时相,时间跨度为1978~2001年,在国内首次利用多时相卫星遥感图像水边线高程反演技术,确定了大铲湾岸线变化,并进行了滩涂分带及面积的估算、滩涂利用状况及淤涨速度的确定、不同部位潮滩坡度及淤积速度的反演,为深圳港大铲湾的开发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为适应伶仃洋茅洲河口治理开发条件,以保证行洪顺畅为泄洪纳潮的首要原则,同时顺应水沙运动和河势发展规律,对河口进行治导线比选和优化。该河口治导线方案分单、双通道,两类通道不同扩宽率下设计有围填、围填加开挖2种方案,开展水动力泥沙数学模拟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河口治导线各方案对伶仃洋涨、落潮流速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交椅湾及其附近海域;方案实施后,周边海区冲淤变化较小,未对河势造成不利影响;根据对水动力、河口泄洪、河势稳定影响的综合分析,单双通道相比较而言,对洪水位、纳潮量、高低潮位、流速、河床冲淤的影响规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同扩宽率下各方案的影响程度均在同量级。  相似文献   
55.
珠江口伶仃洋海平面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清书  罗宪林 《地理科学》1999,19(2):125-127
根据珠江口伶仃洋三灶,赤湾,香港三个站的验潮记录,应用傅氏变换方法对月均潮序列先做离散傅氏变换,并将周期小于4a的波动幅设为零,再进行反傅氏变换,以消除小于4a的周期波动对确定海平面变化趋势的影响,最后由低通序列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穆江口各站的海平面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6.
随着我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开展,对于跨海大桥的建设与测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跨海大桥的高程控制点往往布设于两岸,需要采用跨海高程测量的方法传递到海中测量平台上,传统的跨海高程测量方式为精密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但该方法受日光、雨水和雾气、海面宽度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同时由于风力及潮汐的影响,海中平台存在小幅度晃动的现象...  相似文献   
57.
珠江口内伶仃洋水下地形地貌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珠江口海底管线、跨海大桥及港口码头堤坝等近岸海底工程构筑越来越多,为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发展需要,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使用数字测深仪、多波束水深测量系统和旁侧声纳扫描系统,对珠江口内伶仃岛以北水域(内伶仃洋)的水下地形地貌进行了调查。利用调查资料,分析了内伶仃洋的水下地形地貌特征,认为内伶仃洋水下格局总体上呈三滩两槽分布,发展趋势处于不断的淤浅和萎缩,但人为作用已对水下地形地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破坏了水下生态环境,应加强水域综合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58.
高分辨率地震剖面显示,在珠江口外伶仃洋海底有大面积含气沉积物。根据含气沉积物地震反射特征将其分为声学空白、声学幕、声学扰动、不规则强反射顶部和相位下拉等类型。对含气沉积物声波衰减初步分析表明约在3.3kHz附近有一衰减峰值,将实际资料与理论模型计算进行对比,认为此峰值频率对应于等效半径约6mm的气泡的特征振荡频率,此等效半径气泡的阻尼振荡是引起声波衰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9.
珠江口伶仃洋锋的类别及其对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秩甫 《热带海洋》1994,13(2):25-32
根据近年在珠江口伶仃洋的观测资料,对经国外有关河口锋的定义,归纳了伶仃洋内几种锋的现象,计有潮侵锋,岬角锋及潮水退急时的浅滩锋等。解释了锋生的原因与潮汐进退,特别与随潮入浸的咸水关系。文中也探讨了这些锋对沉积环境的影响。认为它是陆架水入侵河口地区的一种不容忽视的沉积动力过程。  相似文献   
60.
基于FVCOM海洋模式对珠江口伶仃洋内及周边海域的风暴潮增水传播过程进行研究。首先,建立珠江口风暴潮模型,采用超强台风“山竹”作为典型案例进行风暴潮过程模拟,并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发现模拟结果和测站潮位结果比较吻合;然后,对伶仃洋在“山竹”登陆前后的风暴潮增水过程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伶仃洋湾口到湾顶选取12个点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除了因距离外海远近不同导致的相位差异外,基本特征相似,符合国际上类似海湾内的风暴潮增水波动特征,可分为初振段、主振段和余振段。为了进一步研究台风参数差异对伶仃洋风暴潮增水的影响,本文基于“山竹”超强台风的特征参数,设计了一系列变化条件下的数值试验,结果发现:(1)台风的登陆时间会影响到风暴潮增水和天文潮之间的相位关系,进而影响到增水的大小。如果风暴潮增水极值正好在天文潮高潮位,风暴潮增水就会削弱,而风暴潮增水正好在天文潮低潮位,风暴潮增水就会增强。(2)台风中心压差决定了台风风力的大小,从而影响风暴潮增水。但是在同一海湾内的影响在空间上并不相同,在较浅区域影响大而较深区域影响小。(3)台风路径会对风暴潮增水产生较大影响。基于“山竹”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