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68篇
  免费   742篇
  国内免费   438篇
测绘学   2792篇
大气科学   816篇
地球物理   345篇
地质学   3488篇
海洋学   587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6473篇
自然地理   133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1467篇
  2013年   1051篇
  2012年   1431篇
  2011年   1422篇
  2010年   1048篇
  2009年   1337篇
  2008年   1240篇
  2007年   961篇
  2006年   1047篇
  2005年   942篇
  2004年   690篇
  2003年   440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351.
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部直属机关党委(支部)书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座谈会。这次会议,对于推动部直属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国土资源系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进一步引向深入,具有重要的意义。刚才,环境司等六个单位的同志作了发言。六个单位各有特色,发言的同志都谈出了新认识、新体会、新经验、新成效,听后很受教育和启发。这些发言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以人为本,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管理实践有机结合,而不是“两张皮”,较好地体现了刻苦学习、认真思考、用心做事、狠下功夫、务实廉洁、开…  相似文献   
352.
征稿启事     
《测绘标准化》2014,(1):F0004-F0004
正《测绘标准化》是我国测绘行业唯一有关标准化方面的科技期刊,面向全国测绘行业。本刊旨在传播标准化信息,交流标准化经验,介绍标准化方面的知识和标准化的发展动态,以促进我国测绘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办好《测绘标准化》,我们热诚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及建议,欢迎大家踊跃来稿。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免费提供作者文章引用统计分析资料。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353.
一、肯定成绩,我省矿业权有形市场建设工作取得重大突破2011年,我省各地高度重视矿业权有形市场建设工作,按照部“两整治一改革”的总体部署和部《关于加强矿业权有形市场建设的通知》([2011]145号)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省、市两级矿业权交易机构全面建成,矿业权有形市场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54.
本文详细分析了黄金矿产地质勘查、矿山建设及金矿生产等阶段工作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性地提出提前建矿,缩短探矿和建设周期的办矿方式,并就如何加快黄金发展步伐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55.
本文主要介绍了交通设计院所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的设计方案,并就计算机网络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56.
地质档案数字信息化是为了提高地质档案利用率和管理水平,为读者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使利用者足不出户便可查阅有关的目录、索引和全文资料。地质档案数字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体现在地质档案数据库平台建设、数字化软硬件环境建设构想、数字化检索功能设置和网络数据库权限设置等方面。其优越性在于:信息管理数字化:采用先进数字化存储技术方案,达到通用性强、安全性高、标准化程度;资源管理虚拟化:通过网络互联和馆馆共建虚拟资源,实现地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管理智能化:可以使利用者运用超文本及多媒体技术进行智能化检索;用户使用方便化: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计算机获取更为及时、准确的资源信息。  相似文献   
357.
《地质与资源》2010,19(4):338-338
<正>为了适应网络化、数字化的现代信息环境和地调科研人员对文献信息资源专业化和个性化需求,加强图书馆与地调科研单位的联系与沟通,更好地为地质找矿科研工作服务,开创主动服务新局面,中国地质图书馆决定从2010年开始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开展学科馆员服务.学科馆员又称联络馆员、学科参考馆员或学科咨询馆员,是中国地质图书馆根据学科专业和课题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358.
《地学前缘》2015,22(1):397
<正>1办刊方针《地学前缘》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北京大学合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主题性学术期刊。自2006年改为双月刊出版。其办刊方针是努力在地学工作者中树立前缘研究意识,以地学前缘研究为牵动力,推动地学事业的发展,为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本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双百"方针、"洋为中用",发表国内外地学前缘研究成果、发展态势的学术论文,是集综述信息和前缘成果为一体的地学期刊。  相似文献   
359.
《浙江地质》2010,(7):15-15
日前,国土资源部公布2009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我省建设用地供应动态监管系统荣获二等奖。2006年,为推动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制度的改革与技术平台的创新,我省在全面研究建设用地供应和开发利用监管业务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了浙江省建设用供应动态监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该系统于2007年通过工作验收与技术评审。  相似文献   
360.
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ermafrost Engineering was successfully held in China in September 2004. About 150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from 7 countries attended the symposium in Lanzhou on 5~7 September, and about 35 people from 6 countries participated in the field trip along the QinghaiTibet Highway/Railway on 8~13 September and the seminar in Lhasa on 14 September 2004. During the Symposium, the latest progress on permafrost engineering and the surveys,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were exchanged and inspected. Fifty-eight technical papers in English from the Symposium were published in the first volume of the Proceedings of the Symposium, as a supplement of the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before the symposium. About 6 papers from the symposium are published in the second volume in the volume 27(1) of the Journal of the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after the symposium.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QTR) under construction will traverse 632 km of permafrost, and the engineers are facing unprecedented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With the QTR under construction and to be completed in 2007, permafrost engineering has become the research focus of permafrost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in China. Many encouraging and promising achievements in permafrost engineering have been obtained during the past three year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numerous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needing to be solved or resolved. In the discussions, some experts pointed out that methods, such as removal of snow cover on the embankments and toe areas, light-color embankments and side slope surfaces, awnings for shading the solar radiation, hairpin or tilted thermosyphons, could be applied to actively cool the roadbed of the QTR. Some new ideas on utilization of the natural cold reserves were proposed to protect the QTR permafrost roadbed from thawing. Many questions and answers on the survey, design, construction, operations, maintenanc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ere exchanged in situ and in the Lhasa seminar with participation by some major railway designers, regulators and administra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