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2011年度的震情会商中,利用京津城际铁路工程水准测量数据对首都圈地区的垂直形变进行了分析,为2008年出现的“南升北降”垂直形变异常的可信性提供了佐证并对这一区域垂直形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由于京津城际铁路工程水准测量自2010年中断了合同,资料来源受到工程的时效性和获取途径等的限制,不能连续应用.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月3日华北地区普降中到大雪,在京津地区出现了大到暴雪天气,北京市南郊观象台的降雪量为10毫米,打破了自1951年以来1月上旬的日降雪量记录。  相似文献   
13.
1 2008年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地震活动概况 据河北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测定,2008年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共发生地震732次,ML1.0级以下地震135次,ML1.0~1.9级地震516次,ML2.0~2.9级地震75次,ML3.0--3.9级地震5次,ML4.0~4.9级地震1次,没有5级以上地震(图1)。  相似文献   
14.
1 2006年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地震活动概况 据河北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测定,2006年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共发生地震847次,ML1.0级以下地震144次,ML1.0~1.9级地震611次,ML2.0~2.9级地震82次,ML3.0~3.9级地震7次,ML4.0~4.9级地震2次,ML5.0以上1次(见图1).  相似文献   
15.
京津地区燕山构造旋回岩石圈的演化构成一个完整的构造演化旋回,岩石圈经历了晚三叠世早期拉张裂解(非造山)、晚三叠世晚期稳定过渡(前造山)、早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中期挤压板内造山(同造山)、早白垩世晚期至古新世稳定过渡(后造山)的发展演化阶段。在燕山构造旋回板内造山过程中,原有克拉通型岩石圈被强烈改造与再造,形成新的造山型岩石圈,这是燕山构造旋回最为重要的内容和板内造山的实质性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中美地磁总强度日变化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京津地区13个台站、滇西地区3个台站以及美国加州6个台站的地磁总强度观测资料,分析比较了这些台站的地磁总强度日变化及其频谱.结果表明,地磁总强度日变化的形态、日变幅与频谱,在100-200km 的局部范围内基本相同,在500km 大范围则不同.在25-40纬度范围内,地磁总强度日变幅的纬度因子约为1-2nT/度.   相似文献   
17.
京津地区空间开发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京津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区域城市化的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和方法,对近14年京津地区空间开发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京津地区空间开发效率较好,其中技术效率平均值最高;全部评价年度处于规模收益不变和规模收益递增的状态;投影分析表明有7年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现象.最后提出京津地区空间开发应继续加大技术投入,优化资源配置,适度控制资源投入规模,从而实现DEA综合有效.  相似文献   
18.
1 2007年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地震活动概况 据河北省数字地震台网测定,2007年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共发生地震861次,其中,ML1.0级以下地震145次,ML1.0~1.9级地震608次,ML2.0~2.9级地震96次,M13.0~3.9级地震12次,没有4级以上地震(见图1)。最大地震为2007年12月15日河北蔚县(40°00′114°41′)的ML3.8级地震。2007年河北省及京津地区的地震活动仍然比较活跃,小震活动集中在张渤带及河北平原带。  相似文献   
19.
京津地区电离层改正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GPS的广域、局域增强导航系统和RTK的应用中,电离层延迟改正的准确度都是决定测量定位结果能否达到精度要求的重要因素j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在京津地区的十三陵、房山、蓟县3个基准站2001年的部分观测资料,研究了京津地区GPS电离层延迟改正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差分导航和RTK定位的电离层延迟改正的更新率和基准站的布设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