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217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气候和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区间产流量变化的贡献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随继  李玲  颜明 《地理研究》2013,32(3):395-402
黄河中游产流量在过去几十年发生了明显减小的变化趋势,鉴于迄今有关气候及人类活动对该区产流量减小的影响比重仍存争议,本研究利用累积距平方法分析了研究区近60年来的产流量变化趋势,识别出1971年和1985年两个拐点年份,利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分析方法(SCRCQ)估算了降水量和人类活动在产流量变化中的贡献率。与基准时期1950-1970年(TA)相比,在不考虑蒸散量影响的情况下,降水量和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区间产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在1971-1985年(TB)分别为25.94%和74.06%,在1986-2009年(TC)分别为25.13%和74.87%;如果考虑蒸散量的影响,则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在TB和TC时期分别增大到91.74%和93.41%。显然,人类活动是该区间地表产流量减小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区间产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方式是拦蓄滞留,这些拦蓄滞留的水量大多数最终通过蒸散作用而从地表径流循环进入大气循环,即人类活动改变了部分水循环的途径。  相似文献   
222.
砒砂岩地区降雨与植被耦合关系对侵蚀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喜旺  秦奋 《地理研究》2016,35(3):513-524
研究降雨--植被耦合关系对侵蚀产沙的影响,为侵蚀治理提供数据支持.基于TRMM降雨数据和MODIS 250 m NDVI,分析降雨和植被的年内分布模式和匹配关系,并构建降雨--植被耦合指数RV,用于反映侵蚀产沙状况.进一步利用年降雨量,NDVI以及其分布参数(峰度系数和偏斜度)与输沙量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降雨的集中,偏斜程度和波动性要比植被更为明显;RV与实际输沙量的相关系数为0.84,可以很好地反映侵蚀产沙的相对大小;年输沙量与降雨的分布参数相关性最高,达到0.94和0.87,对提高回归模型的拟合程度影响也最大;考虑降雨量,NDVI及其分布参数的模型的拟合程度最好,Ra2达到0.9232.因此,降雨与植被的年内匹配模式对侵蚀产沙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23.
海河流域产沙模数尺度效应的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流域完整性、地形的相似性,将整个海河流域分为9 个分区,分析了各分区产沙模数的尺度效应。结果表明,在双对数坐标系上,产沙模数与流域面积的关系呈现出3 种类型:① 线性负相关,即产沙模数随流域面积的增大而减小;② 无显著相关,即产沙模数随流域面积的增大基本保持不变;③ 线性正相关,即产沙模数随流域面积的增大而增大。从地形、分区的位置以及土地利用状况方面对所有分区产沙模数的尺度效应进行分析,并对1000 km2标准面积下产沙模数进行校正。基于校正后的数据,利用ArcGIS 的Kriging 空间插值法,绘制了校正后的产沙模数图。校正结果显示,流域侵蚀模数的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自西向东逐渐减小的趋势,这与流域地形的总体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流域西部以山地为主,因而侵蚀强度大,产沙模数高;东部以平原为主,是泥沙的淤积区域,因而产沙模数低。最后,对图中产沙模数的高值区域,从气候、植被和侵蚀作用力3 个方面进行了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224.
张杰  韩同春  豆红强  李智宁 《岩土力学》2014,35(Z1):451-456
以积水条件下Green-Ampt入渗模型为基础,拓展其在变雨强中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计算形式。结合上述理论基础,选用饱和-非饱和土壤水、热和溶质运移模拟软件Hydrus-1D,探讨了常降雨与变雨强的入渗差异和饱和导水率、土壤类型对变雨强入渗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对于常降雨,变雨强更利于雨水入渗,累积入渗量显著增加;其他水力参数不变,饱和导水率越大,入渗率与变雨强随时间变化曲线重合率越高,雨强控制时间越长,累积入渗量相应也越大;其他水力参数作用效果不容忽视,其影响作用可与饱和导水率达到相似效果。正确了解变雨强下入渗过程及影响因素,有助于准确地把握实际降雨入渗情况,对指导水力工程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25.
祁连山老虎沟流域产汇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老虎沟流域冰川产汇流特征,根据老虎沟流域2009年消融期4-10月的气象与水文观测资料,采用排除和不排除降水对冰雪消融产流影响的方法,对老虎沟流域融水径流的产流特征、白天和夜晚径流特征、径流的滞后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5-9月各月流量占到整个消融期流量的比例分别为7%、26%、33%、19%、14%。降水对河流的产流贡献率约为22%,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对河流的产流贡献率为78%。观测期内,除5月外,白天流量全部大于晚上流量,而且6-8月白天和夜晚径流之间的差值较大。老虎沟冰川区以裸冰消融为主,冰面湖较少而且小,汇流较快,储水性能并不明显。5-9月流量峰值和谷值平均分别滞后气温7.0 h、3.5 h、2.5 h、2.5 h和4.5 h,冰川排水系统也随着流量变化经历慢速-快速-慢速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26.
从大型褐藻藻体分离获得一株具有高效降解琼胶和褐藻胶能力的革兰氏阴性菌菌株ST-6。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海绵假单胞菌的相似度达到99%,NJ法构建系统进化树也与海绵假单胞菌归为一类,鉴定为海绵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achastrellae ST-6。在2216E培养基、30℃培养条件下,海绵假单胞菌ST-6的生长曲线表明,接种10~48 h为菌株的指数生长期,48~72 h为生长稳定期。产酶结果表明,菌株ST-6在指数生长期时菌液的胞外琼胶酶相对酶活力较高,在接种48 h时,菌液的琼胶酶相对酶活力最高为249.15 U/m L。此外,发现菌株ST-6的琼胶酶和褐藻胶酶的分泌类型分别为非诱导型和诱导型。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其生长和产酶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绵假单胞菌ST-6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25~35℃,33值5~9;最适产琼胶酶条件为:温度30℃,33值为7,琼胶浓度0.3%。最适产褐藻胶酶条件为:温度35℃,33值为9。在温度30℃、339和褐藻酸钠浓度0.15%的培养条件下,海绵假单胞菌ST-6获得最高胞外褐藻胶酶相对酶活力为135.54 U/m L。  相似文献   
227.
《西部资源》2012,(6):44-45
奇!石头会下蛋数十枚足球大小的"石蛋"静卧山间,另有数十枚大大小小的"石蛋"仍镶嵌在崖壁中,等待"出世"……这一"石头下蛋"的地质奇观,出现在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的姑鲁产蛋崖。一颗颗的"石蛋"在相对凹进去的崖壁上安静地孕育着,有的刚刚露头,有的已经生出了一半,有的已经发育成熟,眼看就要与山体分离。山崖"产"下的石蛋为圆形或扁圆形,直径一般为30至50厘米,呈青赤色,质地坚硬,比重大且不风化,石蛋上有类似树木年轮的圆形  相似文献   
228.
哈得逊东河砂岩油藏外围水平井合理配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得逊东河砂岩油藏外围水平井目前舍水上升较快,产油量出现明显递减.研究以有效抑制外围底水锥进和产量递减、提高原油采收率为目的,通过对比该油藏水平井生产情况与油层中夹层的发育程度及位置、水平井井轨迹和油水粘度比的关系,深入分析了影响该油藏外围水平井合理配产的因素,并利用了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加以论证.研究认为,夹层发育较多、垂向渗透能力相对较低且夹层位于油水界面之上时,水平井配产可较高;水平井位于油层顶部,避水高度较高时,水平井配产可较高;油水粘度比较低时,水平井配产可较高.  相似文献   
229.
本文通过传统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从富营养化环境中分离培养出可高效处理多种底物的污水并具备胞外电子传递能力和产电潜力的兼性厌氧光合细菌。在光照培养条件下,利用改良的能够将光合细菌富集/分离的培养基分离培养光合细菌,从形态学和16S rDNA的分子生物学角度鉴定菌株。运用多个指标检测光合细菌处理不同底物的污水培养基的能力,如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ate,TP),并在电化学工作站检测光合细菌的产电能力。结果表明,获取的光合细菌菌株DH-3与光合细菌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有97%的相似性。该菌株拥有在多种底物的污水培养基中生长的能力,其中在以乙酸为底物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好。通过检测发现该菌株对污水的COD、TN和TP均具有较高的去除率。电化学工作站检测结果表明,菌株DH-3的最大产电流量能达到7.5mA/m2,最大功率密度达到0.056W/m2。由此可见,光合细菌DH-3在污水处理及资源再循环利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30.
油田开发中后期持水率测井技术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油田开发中后期油井水的含量上升,油田开发除单一的垂直井开采外,水平井、大斜度井开采技术应用逐渐增多,因此对持水率测井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外先后研究了电磁法、电容法、电导法、光纤法等持水率测量方法.本文通过对这些方法物理基础的分析,阐述了目前研究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适应油田开发中后期复杂条件下持水率仪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