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2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342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238篇
海洋学   33篇
综合类   125篇
自然地理   39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46年   3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地铁工程建设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第三方监测在地铁工程建设土建施工中实施并且指导施工,有着独立、客观和公正的特点,在工程的安全建设上发挥其重要作用,对保证地铁工程和周围环境影响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先对第三方监测进行介绍,再简要地分析城市地铁工程建设第三方监测实施及其管理流程,最后提出了对监测发展的一些想法和建议以供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992.
中国区域交通优势的甄别方法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67,自引:9,他引:58  
一个区域的交通优势反映在“质”、“量”和“势”三个方面, 每个方面具有相对独立而具体的内涵, 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 其中任一方面的刻画和评价仅仅反映区域交通优劣的一个侧面, 只有三方面的综合集成刻画与评价才能真正反映一个区域交通环境的优劣。基于交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界定了交通优势度的基本概念, 并建立了交通优势度的基本表述结构, 包括交通网络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和区位优势度; 同时基于GIS 技术, 从分项和综合集成两个角度构筑了交通优势度评价的空间数理模型。以我国2365 个地域 单元为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 我国的区域交通优势度呈“偏正态”分布特征, 极少数的地域 (比例为1.4%) 具有非常突出的交通优势, 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优越的交通环境; 大约1/8 的地域(12.4%) 交通条件处于非常明显的劣势, 交通环境是其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 大约70%地域处于评价样本的中游或中游偏上水平。从区域上看, 交通优势大致由沿海逐渐向内陆依次递减; 长江三角洲、京津冀、珠江三角洲三大城镇密集区有着明显的交通优势, 覆盖范围广; 成渝地区和武汉都市圈也有较好的交通优势, 但尚未连续成面或覆盖范围较小, 其他城镇密集区和省会城市周边地区有相对较高的交通优势, 但覆盖地域较小。从经济发展措施看, 利用交通优势和规避交通劣势, 应是进行经济活动和产业选择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3.
武汉市智能交通控制中心系统集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武汉市智能交通控制中心系统研制的背景和任务、目标及必要性,着重分析系统构建的框架体系,并就系统建设涉及的主要内容及关键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最后指出系统建设的成就,对系统的后续完善作了说明与建议,为类似系统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城市专业化商业街作为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总结出专业化商业街的3种组织形式,并以西安市为例,分析了其空间形态及分布特征,指出其具有"一个核心,半条环线,线型形态,扇形对称,五大组团"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从交通、地价、历史沿革与大型结点四大物理要素出发,利用ArcGis软件,探讨了城市专业化商业街空间分布机理,得出:专业化商业街与城市次级交通峰值地带具有耦合特性,不同商业类型对租赁价格与商铺售价具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历史积淀及大型结点对城市商业街的形成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交通荷载引起的主应力轴旋转室内试验模拟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常晶  温日琨  陈云敏 《岩土力学》2008,29(12):3412-3416
为了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交通荷载引起的主应力轴旋转对土体循环特性的影响,以单个移动荷载和列车荷载为例,分析了主应力轴旋转特点。以此为基础,结合空心圆柱仪的加载特点,给出了室内模拟主应力轴旋转的加载方法。竖向动应力可以用具有静偏应力的正弦荷载模拟,动剪应力可以用正弦荷载模拟,两者的相位差为 。为了模拟交通荷载引起的主应力差变化的特点,两种动应力的幅值应该是不同的。当试验中施加无应力反向的竖向动应力时,大主应力夹角在 ~ 和 ~ 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996.
从交通气象服务需求和面向公众出行安全出发,建立公路交通地质灾害预报业务系统,生成道路安全通行气象条件影响预报服务产品。首先以川藏公路交通地质灾害为普查分析对象,开展了西藏主要公路交通地质灾害风险普查,确定地质灾害隐患路段;结合历史灾害数据统计分析,利用有效降水与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概率关系模型及分析结果,对灾害区域进行划分评价;最终用卫星定量估计降水方法,建立预报系统,生成影响预报产品。该系统已投入业务使用,预报产品相继通过西藏自治区交通厅路网中心、西藏公安厅交管局及西藏电视台"路况信息"栏目对外公开发布,为加强西藏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7.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时间-空间图(Time-Space Map)”的技术方法模型,用于分析交通网络建设给地理空间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现有基于可达性评价模型的“空间格局分析法”只能描述网络整体效率变化,而“等时圈分析法”局限于节点分析,两者都无法完整展现区域时空压缩.本文集成了网络大数据抓取技术、统计分析技术和可视化技术,通过绘制“时空图”实现区域时空压缩的可视化.首先,该方法利用网络大数据抓取技术,通过网络地图路径导航服务获取距离数据矩阵;然后,运用多尺度分析方法(Multidimensional Scaling),用通行时间(距离)取代欧氏距离计算求得最佳拟合空间,并对拟合误差进行估算和检验.最后,将拟合空间与地理空间在三维空间中叠加,观察和分析拟合空间的拉伸、延展、扭曲效果,总结区域时空压缩整体特点.在此基础上,以湖南省为案例绘制出了各地县级城市在现状公路网联系下的通行距离和通行时间时空图.研究验证了时空图在区域时空压缩格局可视化上的有效性和直观性,并在解读时空图集聚、偏移和皱起的基础上,提出改善省内公路网络可达性均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8.
以30个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将旅程时间、费用、列车、运行里程、速度等大数据融入交通优势度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2019年省会城市交通优势度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交通优势度空间差异显著,交通优势度各等级圈层中心城市在空间中呈现不均衡分布格局,呈现由华中、华东地区节点沿铁路网向外递减的“核心-半边缘”结构,形成多等级节点城市交互作用的交通等级网络体系;(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高铁数目为交通优势度的主导探测因子,多因子交互作用均使其空间分异的解释力显著提升;(3)各因素影响程度具有较大空间异质性,除平均坡度和平均高程外其他因素均为正向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高程和普通本专科学生的回归系数呈现由华西地区向华东地区过渡转而向北增长的趋势,平均坡度、动车数目、普通列车数目的回归系数由西向东分层递减,火车站数目和高铁数目分别对华东地区、华西地区和华北地区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99.
出租车出行是表征空间不平等的重要指标,分析其特征对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智慧城市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上海市出租车出行的车流数据与人口普查数据,对研究区域进行空间多尺度划分,运用Hadoop大数据处理、社会网络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探究中国上海市出租车出行的空间不平等状况及英与人口结构的关联性.结果 表明:上...  相似文献   
1000.
李洪梁  黄海  李元灵  张佳佳  王灵  李宝幸 《地球科学》2022,47(12):4523-4545
板块缝合带作为特殊类型的“断层”,其地质灾害效应是工程地质与灾害地质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工程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受特提斯洋复杂而漫长的构造演化制约,川藏交通廊道穿越了7条板块缝合带,但对其地质灾害效应的研究却鲜有涉及.为此,在搜集整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简要分析了川藏交通廊道沿线板块缝合带的地质灾害效应,并探讨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板块缝合带地质灾害效应主要表现在塑造地貌、创造地形条件,劣化岩体、提供物质来源,控制地质灾害的分布和诱发地质灾害(链)等4方面.构造混杂岩因其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和特殊的岩石类型与组合特征,使其天然具有易灾性,而板块缝合带就位过程中的构造运动是地质灾害效应的内生动力.板块缝合带的地质灾害效是贯穿于川藏交通廊道沿线板块缝合带构造演化过程中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耦合的外在表现形式.板块缝合带地质灾害效应研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建议在加强基础地质与灾害地质精细化调查的基础上深化其认识;川藏交通建设工程应加强板块缝合带工程效应研究,加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研发,以确保其安全施工与后期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