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47篇
地质学   357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7年   1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41.
首先分析了n条线段相交算法的不足,然后系统地阐述利用扫视法缩小求交线段的范围,利用点位判别法高效判断两线段是否相交的理论,从而提出了一套较为优化的n条线段求交算法。本文对其算法给出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最后指出此算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2.
图像重建的射线交切反投影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述了一种快速图像重建方法——射线交切反投影法。它吸取了代数重建算法的某些长处,但无迭代计算,简单实用,对于野外作业使用更显得方便,利用此方法,重建了实测的电磁波吸收系数图像,它比传统的阴影交汇法有更好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43.
王茂春 《矿产与地质》1992,6(5):347-351
在研究黔西南表层脱底褶皱地表地质特征和其形成机制的基础上,认为黔西南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是成岩期后构造作用下的产物,受控于表层脱底褶皱,并提出了金矿远景区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4.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术(TEM)对两个新生代裂谷区的碱性玄武岩(法国中央地块克莱蒙菲朗及中朝板块北部河北万全)中幔源矿物橄榄石的位错亚构造进行研究,通过位错类型、衍射花样、柏格斯矢量及位错滑移系的分析及计算,判断了深源包体从上地幔进入地壳的动力学过程——经历了高温(>1000℃)蠕变、低温(<600℃—800℃)应变及后期局部温度回升阶段,确定了高温滑移系以{OKl}[100]及(001)[100]为主,并存在由(010)[001]及(100)[001)滑移系组成的高温位错网络,计算了低温应变的滑移系为(110)[001]及(010)[001]。  相似文献   
145.
以我国西南某高速公路软弱地基上的高填方路堤开裂失效病害实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病害现象反复发生反复处治、病害认识不断加深的历程作为基础:先是因为对软弱地基处理方式失当而在路堤填筑过程中产生了侧向滑移病害;后又因为对病害机制认识不准确,导致制定的治理方案处治病害不彻底,使得路堤重新填筑过程中再次产生了侧向滑移病害;然后,再次因为对病害机制的认识还是不到位,并且对治理方案作用机理的理解不透彻,导致了病害进一步加重而致使路堤不得不重新填筑。通过对病害发生、发展过程的再认识和再评估,对病害发生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和论述,对未能达到预期的病害处治对策进行了总结和反省,提出了病害防治的应对策略和思路,形成了病害处治方案且经历了实践的验证。  相似文献   
146.
为揭示伦坡拉盆地渐新世—中新世之交黏土矿物蕴含的古气候信息,探讨其与青藏高原隆升及全球气候响应过程的关系,利用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分析对蒋日阿错剖面的黏土矿物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泥质岩中黏土矿物以伊/蒙混层矿物为主,伊利石次之,仅含有少量绿泥石和蒙脱石。黏土矿物的垂向组合特征显示伊利石和绿泥石含量在剖面下部低、上部高,伊/蒙混层含量与之相反,伊/蒙混层和伊利石在剖面中部呈明显波动变化,蒙脱石只出现在剖面中下部,可能为区域火山喷发产物在碱性环境中蚀变而成。伊利石结晶度变化于0.24°~0.48°,平均值为0.41°,表明样品未发生明显成岩蚀变,主微量元素比值指示研究区物源位置未发生较大改变,因此研究剖面黏土矿物特征可以有效反映伦坡拉盆地古气候演化过程。根据自生黏土矿物的习性指出伦坡拉盆地在渐新世—中新世之交出现了一次明显的降温事件,并且这次降温在青藏高原内部及周缘地区普遍存在,但造成这次降温事件的根本原因仍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7.
王军  刘勇  李小伟 《贵州地质》2022,39(2):137-143
结合统一强度理论根据数值法推导了土质边坡统一极限坡面曲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统一极限坡面曲线与原坡面线间的位置关系定义土质边坡稳定性系数的新方法。对于均质土坡,利用极限坡面曲线法可以快速且精确的得到其统一极限坡面曲线和边坡安全系数。应用统一极限坡面曲线法对均质土坡算例进行稳定性系数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已被验证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吻合,表明本文方法计算结果是可靠的。此外,对多个均质土坡样本安全状态进行了判断,研究表明统一极限坡面曲线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和已被验证的其它方法的计算结果吻合度较高,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准确地判断均质土坡边坡所处的状态,而且吻合率优于其他方法,显示出统一极限坡面曲线法在判断边坡稳定状态方面的优势。同时分析了中间主应力对边坡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主应力对边坡稳定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8.
深部煤炭开采中软岩巷道围岩支护问题,尤其是软岩交岔巷道围岩稳定性长期深受关注。由交岔点变形破坏内在原因分析得出,其顶板与三角区岩柱支撑体系是交岔点失稳破坏的薄弱点。基于“等效跨度”概念并结合突变理论建立交岔点顶板-岩柱系统简化受力的尖点突变模型,获得交岔点尖点突变方程及系统失稳破坏的充要判定条件。分析了工程地质因素(埋深H、岩柱弹性模量E)、巷道交岔点结构参数(交岔角度θ、巷道高度h)及支护参数a对交岔点稳定性影响。得出θ、E、a与控制参数v的非线性关系存在曲率变化拐点。当θ<35°,E<16 GPa时,控制参数v对各个因素的敏感度顺序为θ>E>a>h>H,即当围岩较软弱时交岔点稳定性受岩柱强度影响较为强烈,交岔点设计角度不宜小于35°。当θ≥35°,E≥16 GPa时,敏感度顺序为h>H>θ>a>E,即当岩柱强度较高时交岔点稳定性受结构参数影响较大。结合丁集矿深井软岩工程实例,采用理论分析指导交岔点设计参数优化。矿压监测数据表明,优化支护设计有效地控制了西三轨回联巷交岔点围岩变形,验证了理论推导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9.
王开  赵天宇 《地质论评》2023,69(4):1231-1248
华南由扬子和华夏地块组成,是构建东亚大陆的主要前寒武纪块体之一。扬子地块包含了华南所有已知的太古宙岩石单元,它们规模相对局限且零散分布于地块的不同部位,但碎屑和捕获/继承锆石指示了区域上太古宙地壳的广泛存在。现有的碎屑和捕获/继承锆石数据均指示扬子地块以约2.7 Ga和约2.5 Ga为主的太古宙地壳物质组成,对应全球大陆地壳快速生长与初始克拉通化的最重要阶段。然而,目前扬子地块仅有约2.7 Ga岩石的报道,约2.5 Ga岩石则相对缺乏,导致其基底地壳成分及克拉通化过程认识的不足。大别造山带是中生代扬子地块向北与华北板块俯冲、碰撞的产物,卷入并保留了大量扬子地块的前寒武纪基底,并以变质杂岩或地体的形式出露于大别山的不同部位。笔者等从大别山地区前寒武纪变质杂岩中识别出具不同岩性特征的约2.5 Ga花岗岩质岩石,报道了它们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孝昌地区两个糜棱岩化黑云母花岗岩的测年结果分别为2479±17 Ma和2497±20 Ma,宿松杂岩地区两个花岗质片麻岩偏钾质,年龄分别为2491±15 Ma和2516±26 Ma。结合区域地质证据,认为大别山地区可能存在较为广泛的...  相似文献   
150.
近年来,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为了扩大土地可利用资源,开展了大范围的填沟造地、平山造城等工程建设。针对高陡原始坡-填方坡交填界面可能存在的灾变隐患开展了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发现黄土填方边坡在连续强降雨下会沿高陡交填界面发生整体滑移失稳。进一步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对交填界面处无软弱带、不同软弱带厚度与弱化系数等工况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了交填界面通过该处滋生的相对软弱带对填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软弱带的不断发展在降低填方边坡稳定性系数的同时也改变了潜在最危险滑面的位置。设定的弱化系数对稳定性系数的影响可划分为3个阶段:无影响阶段、等速陡降控制阶段、等速缓降控制阶段;其中定义的“关键弱化系数”是对边坡稳定性开始产生影响的临界弱化系数,在实际工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来避免软弱带弱化系数降到其“关键弱化系数”之下。降雨诱发基于高陡交填界面软弱带影响下黄土填方边坡的失稳模式可归纳为:坡表侵蚀并形成冲沟→坡脚多级局部滑塌、交填界面软弱带逐步发展→土体沿交填界面滑移下错及坡脚剪出→剪切裂缝贯通、填方体整体滑移失稳。研究成果可为修筑在陡坡上的黄土填方边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