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443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黄文明 《福建地质》2008,27(1):13-18
南安五台山火山喷发中心位于闽东火山断坳带福安—南靖火山喷发带中段,晚侏罗—早白垩世火山活动频繁而强烈。各类断裂构造及火山喷发不整合面发育。中或中低温火山热液通过断裂或不整合面渗透交代酸性、中酸性火山岩形成绢云母化、绿帘石化及硅化等,在南园组第二段顶部富含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火山玻璃质的熔岩、碎屑岩中绢云化强烈而形成了绢云母矿。  相似文献   
142.
用Y/Ho比值指示俄罗斯乌拉尔南部晶质菱镁矿矿床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乌拉尔省南部赋存有两种类型的晶质菱镁矿:1)白云岩地层中的层状矿体;2)白云质灰岩中的透镜状矿体。晶质菱镁矿矿体位于Riphean系列中下层的白云岩中,而在上层的白云岩单元中缺失。这两种类型的菱镁矿可通过矿体形态、晶体大小、石英和白云石含量不同来进行区分。第一种类型的菱镁矿储量巨大,菱镁矿呈粗粒结构,晶体粒径>10mm(最大达150mm);一般来说,矿体与白云岩围岩界限清楚,这种类型矿床以产在Riphean序列下部为特征。第二种类型的菱镁矿由于菱镁矿矿体穿插进入到白云岩围岩中,矿体很不规则,菱镁矿晶体也相对较小(1-5mm),这种类型的矿体主要产在Riphean中部层位中。这两种矿体都显示了交代成因的特征。但这两种菱镁矿矿石在一些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分布上具有不同的特征:与第二种类型相比,第一种菱镁矿具有较低的FeO,CaO和SiO2含量,与白云岩围岩(La/Lu>1)相比,具La/Lu<1的轻稀土亏损特征。第二种菱镁矿稀土分馏度较低,在稀土分配方面与白云岩围岩有差别。本文还特别讨论了Y/Ho值的重要性,因为该比值在菱镁矿和围岩中的类似性使得划分菱镁矿形成中的热液和成岩交代过程成为可能。因此我们认为,第一种类型菱镁矿,如具有高Y/Ho比值的Satka和Bakal矿床的形成属于沉积盆地发育过程中的早期成岩阶段;第  相似文献   
143.
张宏福  于红 《地球科学》2019,44(4):1057-1066
造山带橄榄岩不仅是地幔地球化学,而且是造山带形成与演化过程研究的主要对象.造山带橄榄岩主要有3种类型:(1)阿尔卑斯型橄榄岩,即岩石圈地幔构造-热侵位就位于造山带浅部地壳的橄榄岩;(2)前期层状基性-超基性堆晶岩经俯冲变质形成的橄榄岩;(3)蛇绿岩型橄榄岩.松树沟糜棱岩化橄榄岩及其相关高级变质岩详细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这些橄榄岩记录了洋岩石圈形成到角闪岩相变质的全过程.即1 000~800 Ma洋岩石圈形成阶段,主要形成纯橄岩; < 800~500 Ma洋-陆转换即陆岩石圈演化阶段,岩石圈被交代形成大量方辉橄榄岩;500~480 Ma快速深俯冲和榴辉岩相变质阶段;460~335 Ma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此阶段在松树沟橄榄岩中形成大量富镁的直闪石类矿物,包括透闪石、阳起石和镁闪石.由此可见,蛇绿岩型造山带橄榄岩能够记录造山带形成与演化的全过程,通常会经历4个形成和演化阶段:(1)洋岩石圈(蛇绿岩)形成阶段,形成纯榄岩;(2)洋-陆转换阶段,陆岩石圈演化阶段,岩石圈受交代形成方辉橄榄岩;(3)岩石圈深俯冲,榴辉岩相变质;(4)俯冲板片抬升至角闪岩相时退变质,此时在橄榄岩中形成富镁的直闪石类矿物.不同造山带中蛇绿岩型橄榄岩的区别可能只是俯冲深度和退变质程度不同而已.最后,蛇绿岩一定要强调是什么时代的蛇绿岩.同时,造山带进变质作用产物经常会被后期抬升过程中退变质作用彻底改造,这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4.
芝坊斜长角闪岩型滑石矿是新发现的滑石工业类型。斜长角闪岩呈侵入体状态分布于太古—元古界胶东群变质岩系中。热液沿斜长角闪岩与镁质碳酸盐岩接触部位的断裂带上侵,两种岩石均可形成滑石矿,而斜长角闪岩成矿比例偏大。从滑石矿体到斜长角闪岩分带明显,依次为滑石矿—滑石化斜长角闪岩或次滑石—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岩为成矿提供了 SiO_2,镁质碳酸盐岩为成矿提供了 MgO,在热液作用下,两种岩石相互交代,原地成矿。  相似文献   
145.
146.
GF-5观测卫星拥有着330个谱段的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数据,是我国2019年自主研发的首颗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基于GF-5卫星开展的地质找矿应用的研究较少,文章选取了基岩裸露程度高、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的甘肃省龙首山铀成矿带作为GF-5高光谱遥感适宜性和可行性验证研究区,开展了数据预处理研究,构建了GF-5高光谱数据处理方法和流程,运用MNF算法、PPI算法,结合SAM光谱角填图技术,在研究区内共提取到包括钠长石、赤铁矿、高岭石、石英(硅化)、绿泥石和方解石在内的6种蚀变矿物。提取的蚀变矿物空间展布与区内铀矿(化)点、断裂构造和龙首山岩群分布特征关系密切,并通过开展地面光谱测量验证了蚀变矿物提取结果的可靠性。基于研究成果,丰富了GF-5高光谱的铀矿找矿工作思路,为国产GF-5高光谱遥感应用于地质找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7.
广东长坑金银矿床含矿硅质岩的地球化学与成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生  李统锦 《现代地质》1997,11(3):330-338
长坑矿床的金、银矿化与硅质岩关系最为密切,角砾状硅质岩矿体具层控和断裂控制双重特点。含矿硅质岩的SiO2含量为73%~92%,其平均值(88%)与海底热液燧石相近,但硅质金矿石的TiO2、Al2O3、TFe、CaO、K2O和银矿石的CaO、FeO含量平均值明显高于热水沉积硅质岩;在Al Fe Mn成分三角图上,含矿硅质岩在水成区和热液区均有分布。虽然矿化硅质岩的稀土成分具海底热水沉积岩的特点,即总量较低,具Ce负异常,但其模式曲线与围岩相似。硅质矿石相对富Fe,贫Cu、Co、Ni,过渡元素配分模式继承了围岩的特点。结合硅质矿体的地质产状、矿化年龄与成矿流体来源,认为硅质矿石主要形成于热液对围岩和裂隙的交代、充填作用,但不排除早期热水沉积硅质岩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8.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二矿区的矿石可分为较富和较贫两种类型,其中富矿的边部分布有大量的类矽卡岩,包括石榴石岩、绿泥石岩、含石榴石绿泥石岩、含磁铁矿阳起石岩等,说明富矿的形成与热液活动有关。类矽卡岩及两类矿石的微量元素相对原始地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但Sr、Hf相对亏损;稀土元素特征表现为总量较低,具有相似的PAAS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左倾型,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和弱Ce负异常。从较贫铁矿石、较富铁矿石到类矽卡岩稀土元素总量呈逐渐上升趋势,结合野外地质特征,说明较富铁矿石和类矽卡岩在继承了较贫铁矿石的稀土配分模式的基础上可能又叠加了热液中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因此弓长岭铁矿床出露的类矽卡岩、较富铁矿石可能是由热液交代改造原始沉积的较贫铁矿石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9.
托云玄武岩主要分布于托云盆地东侧,按形成时代可分为白垩纪玄武岩和早第三纪玄武岩。白垩纪玄武岩包括早白垩世玄武岩和晚白垩世玄武岩,以碱玄岩和碱性橄榄玄武岩为主,碱性程度高;早第三纪玄武岩包括早第三纪玄武岩及脉岩,以碱性橄榄玄武岩、碱性橄榄辉绿岩为主,碱性程度低。所有岩石稀土元素(REE)、微量元素分布模式相似,REE均为向右陡倾型,富集不相容元素。白垩纪玄武岩的∑REE、Rb、Ba、Th、K、Sr、Nb和Ta等元素富集程度均高于早第三纪玄武岩,相容元素富集程度大体较低。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显示,玄武岩起源于与洋岛玄武岩源区相似的富集地幔源。玄武岩中赋存有交代地幔捕虏体,这表明玄武岩浆可能是交代地幔经不同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微量元素的特征同时显示,早白垩世玄武岩部分熔融程度较低,早第三纪玄武岩部分熔融程度较高,且在不断的部分熔融过程中,形成的岩浆又有结晶分异作用发生。托云玄武岩形成于大陆板内拉伸环境,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较弱的壳幔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0.
富闪深成岩的成因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闪深成岩是一套以角闪石为标志矿物的侵入杂岩,可由角闪石岩、角闪辉长岩、角闪闪长岩、(英云)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等不同酸度系列的岩石组成。在元素地球化学方面,富闪深成岩可呈低钾拉斑质、钙碱性或钾玄质,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起源于经俯冲作用改造的岩石圈地幔或软流圈地幔部分熔融的基性母岩浆通过分离结晶、同化-混染,或与壳源岩浆混合,形成富闪深成岩系列中不同的岩性端元。高水含量作为富闪岩浆体系的基本特征不仅塑造了杂岩体的标志性角闪石矿物学特征,也主导了岩浆的钙碱性演化趋势。富闪杂岩形成环境相对特殊,通常产于板块会聚终末期的洋脊-海沟交互场景和后碰撞阶段,并受到同时期区域构造作用控制。基于野外产出上的共生性和地球化学的相似性,富闪深成岩与高Ba-Sr花岗岩、晚太古代赞岐岩类存在密切的成因关联,对其进行类比研究,不仅有助于富闪深成岩成因解析,也可为探讨大陆地壳生长-分异机制及地球早期构造体制提供崭新视角。最后,作为显生宙克拉通早期破坏过程的重要岩浆记录,华北克拉通北缘发育的多期晚古生代富闪深成杂岩有望为揭开富闪深成岩成因和地球动力学奥秘提供重要的野外实验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