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99篇 |
免费 | 1374篇 |
国内免费 | 208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5篇 |
大气科学 | 7132篇 |
地球物理 | 364篇 |
地质学 | 1714篇 |
海洋学 | 654篇 |
天文学 | 14篇 |
综合类 | 295篇 |
自然地理 | 13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201篇 |
2022年 | 258篇 |
2021年 | 285篇 |
2020年 | 230篇 |
2019年 | 255篇 |
2018年 | 178篇 |
2017年 | 163篇 |
2016年 | 187篇 |
2015年 | 224篇 |
2014年 | 448篇 |
2013年 | 363篇 |
2012年 | 426篇 |
2011年 | 460篇 |
2010年 | 543篇 |
2009年 | 560篇 |
2008年 | 590篇 |
2007年 | 585篇 |
2006年 | 509篇 |
2005年 | 562篇 |
2004年 | 473篇 |
2003年 | 474篇 |
2002年 | 449篇 |
2001年 | 381篇 |
2000年 | 321篇 |
1999年 | 307篇 |
1998年 | 297篇 |
1997年 | 291篇 |
1996年 | 270篇 |
1995年 | 245篇 |
1994年 | 241篇 |
1993年 | 180篇 |
1992年 | 209篇 |
1991年 | 161篇 |
1990年 | 139篇 |
1989年 | 101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61年 | 2篇 |
1951年 | 2篇 |
1949年 | 1篇 |
1945年 | 1篇 |
1941年 | 8篇 |
1940年 | 1篇 |
1938年 | 2篇 |
1937年 | 1篇 |
1936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新疆博州地区近46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根据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下同)四个气象代表站点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函数及t检验法分析了该地区近46年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博州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而且平均最低气温上升的幅度远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幅度。年平均气温及年平均最低气温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显著的均值突变,而年平均最高气温在80年代末出现突变;除春、夏季平均最高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外,其它各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均以冬季增幅最大,秋季次之;80年代冬夜升温最强劲,90年代则明显减弱;夏季的平均气温与平均最低气温均在70年代中期出现突变,比其它任何突变时间都早;暖温年多发生在80年代后,冷温年多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年降水量略呈上升趋势,少雨年多在60年代、70年代,多雨年多在近20年,除春季外,其余各季降水略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2.
153.
154.
155.
利用1965-1995年天气图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濮阳市11月份寒潮的时空分布特征、路径及天气形势,确定了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56.
亚洲—太平洋季风区的遥相关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亚洲—太平洋季风区各季风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对季风区甚至全球的气候变化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文中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重点分析和评述了在亚洲—太平洋季风区中4种季节内时间尺度的遥相关关系,清楚地揭示了印度夏季风、东亚夏季风和西北太平洋夏季风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1) 在亚洲季风爆发初期,印度夏季风的爆发相对于中国长江流域梅雨的开始存在相差大约两周的超前关系,形成从印度西南部经孟加拉湾到达中国长江流域及日本南部的遥相关型,即“南支”遥相关型。(2) 在季风盛行期间,长江流域降水明显受热带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影响,与西北太平洋夏季风降水呈反相关关系,即当季风减弱时,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偏多。(3) 与长江流域降水相反,华北雨季(7月第4候—8月第3候)则与西北太平洋夏季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当西北太平洋夏季风强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偏东,副高西南侧的异常东南水汽输送在中国华北地区上空辐合,给该地区降水偏多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4) 华北夏季降水同时还与印度夏季风呈正相关关系,在夏季风盛行期间,形成由印度西北部经青藏高原到中国华北地区的西南—东北走向的遥相关型,即“北支”遥相关型。 上述4种遥相关关系,反映了亚洲夏季风季节北推过程中,印度夏季风、东亚夏季风和西北太平洋夏季风子系统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7.
对北京地区1994~2005年暖季(5~9月)雷暴、冰雹、暴雨和大风等各种对流天气进行了气候统计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暖季发生对流的概率很高,按日数统计的气候概率达47.77%,有雷暴相伴的强对流天气大风、暴雨和冰雹气候概率分别为27.29%、10.84%和6.29%。另外,北京地区对流天气一般可连续出现3 d,强对流天气也可连续出现2 d。北京地区对流季节长达4个月,其中6、7、8月为主要的对流月,这三个月中雷暴发生的气候概率均超过50%。暴雨多发季节为7月中旬到8月上旬。冰雹集中于6月中、下旬。在对流天气的地理分布上,北京西北部、东北部山区及西南部山区多对流天气,中心区和东南部平原地区对流天气较少。暴雨呈西南-东北方向带状分布,东北部山区、中部和东南部平原地区多发生暴雨,而西北部和西南部山区很少发生暴雨。山区冰雹明显多于平原。西北部和东北部山区大风偏多,西南部霞云岭大风最少。暴雨有明显的夜发性,即夜间次数多,降水量更大。冰雹集中发生在午后到傍晚,占冰雹总站次的76.72%。夜间发生冰雹的概率非常小,上午到中午也不多。 相似文献
158.
亚洲沙尘暴的遥感监测方法研究 --以中国-日本合作研究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亚洲沙尘暴遥感监测的一些新方法,并对监测结果与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这些结果能够为GCM全球尺度沙尘模型提供参数和验证数据。本次研究结果为亚洲沙尘暴的中长期预测/预警系统提供了新的遥感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0.
通过松桃县近50 a的气候历史资料分析,对松桃县人体舒适度进行气候综合评价,为促进医疗卫生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