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6篇
  免费   365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1316篇
地质学   371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4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8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10篇
  1962年   6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你们为什么不设法打一个深孔到地幔,看看莫霍面的下面究竟是些什么宝贝呢?"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哈雷·海斯是一位极富事业心的地球科学家。他同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一直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于是,基金会就委托他找几个有分量的地球科学基础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32.
属于日本海主要的形态构造单元有 3个深水凹陷 (日本、对马和大和 )和分隔它们的隆起(大和、朝鲜等 )。从 1 985年开始 ,海参崴太平洋海洋学研究所的地球物理学家БЯКарΠ、СНМедведев和ВГПрокудин在此海域采用带有海底地震站的反射波进行了研究。获得的大量信息可以确定 ,在对马和大和凹陷中 ,地壳的厚度大约为 1 4km ,而在日本凹陷的东部则为约 8 5km。专家们在有关这些地区海底地壳的性质上意见有分歧 ,一种认为是变厚的洋壳 ;另一种认为是拉长了的陆壳。在对马凹陷的西部和西南部进行了类似的地震研究工作。这…  相似文献   
33.

在地震波动模拟中计入常Q滞弹性阻尼,可有效降低模拟波形的误差.就时域有限差分和有限元模拟而言,常基于广义标准线性体建立阻尼介质的时域本构逼近.广义标准线性体由若干标准线性体并联得到,增加标准线性体个数能有效提高模拟精度,但计算量及计算存储将成倍增长.目前尚未有普适的标准线性体个数优化取值方案.本文基于广义标准线性体参数的非线性优化拟合方法,详细分析了时域本构逼近误差的影响因素,清楚揭示了逼近误差仅取决于频带宽度,与频带上下限取值无关这一特性,阐明了构建具有普适性标准线性体个数优化取值方案的可行性.论证了波形模拟精度主要取决于波传播距离与模拟波长的比值以及标准线性体的个数取值.综合考虑上述两个控制因素,结合在波动正反演问题中广为采纳的波形时频误差衡量准则,对不同Q值介质给出了标准线性体个数优化取值表.进一步,本文提出采用不同个数标准线性体以近似不同Q值的阻尼介质时域本构,解决了以往波动数值模拟中统一采用相同个数标准线性体而导致的计算量及计算存储浪费或模拟精度低下等问题,并基于数值实验验证了这一方法的精度.本文工作对推进滞弹性介质波动数值模拟及其在全波形反演问题中的应用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4.
含不同孔隙流体的砂岩地震波速度随压力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岩石的地震波性质是区域构造研究和浅部地震勘探应用的基础.延长油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之一,但目前仍缺乏地震波性质方面的基础资料.作者利用Autolab2000多功能岩石物性自动测试设备,在0~180MPa及饱含不同孔隙流体(干燥、饱水及饱油)条件下,研究了三种来自延长油田砂岩岩芯的纵波、横波速度.结果表明:三种砂岩的Vp、Vs1和Vs2均随压力增加(或降低)而基本呈对数曲线增大(或减小);干燥、饱水和饱油三种波速间的关系因砂岩类型不同而不同,这主要取决于岩石的有效弹性模量、孔隙流体性质以及岩石的内部结构等;含同种孔隙流体的不同类型砂岩,其Vp、Vs1和Vs2随压力变化的规律主要受岩石孔隙度和粒度的影响;而含不同孔隙流体的同种砂岩,其Vp、Vs1和Vs2随压力变化的规律则主要受控于岩石的有效弹性模量和流体密度.另外,含水或含油饱和度的变化对Vs1和Vs2基本没有影响.实验结果可以为该地区地震资料的解释及与声波测井之间的对比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5.
《地学前缘》2017,(3):325-330
介绍了适合于处理高频GPS数据的精密单点定位(PPP)和单点测速(PVD)两种算法,并通过静态模拟实验对其估值精度进行评估。精密单点定位算法解算的动态NEU三维坐标分量RMS分别为4.2、4.7和7.3mm;单点测速算法得到的NEU三维速度分量RMS分别为2.2、1.8和4.3mm/s。针对2010年4月4日墨西哥Baja California MS7.2级地震,选取震中距为60km的观测台站。采用精密单点定位和单点测速算法,分别解算高频GPS观测站的位移和速度的时间序列,其结果与并址的强震仪加速度积分得到的位移和速度的时间序列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实验结果表明:高频GPS能够有效提取地震波信号,且在强震中不易受仪器倾斜等因素影响,不存在积分偏差,是监测地震等地壳运动的重要手段。两种算法在地震监测应用中各有特点,精密单点定位可获得观测台站的永久变形量,单点测速可实时探测到高精度的地震波信号。  相似文献   
36.
黄磊  刘中宪  张雪  李程程 《地震学报》2020,42(6):657-668
结合单相介质动力格林函数和流体域格林函数,将间接边界元方法拓展到含流体层河谷对地震波散射的求解,并结合具体算例进行大量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含流体层河谷地形对平面P波、SV波入射时的地震响应受控于入射波频率、入射波角度及流体深度等多种因素。总体来看:① 在低频域内,含流体河谷底部及附近地表的频谱特性与不含流体的河谷反应基本一致;② P波入射时在水层体系共振频率处,河谷底部位移缩小效应显著,而此频率处流体表面位移达到最大;③ 流体层具有吸收地震波能量的作用,流体深度越大,河谷表面及附近地表的地震动位移越小。研究成果可在一定程度上为河谷地形附近地震动效应的评估及防震减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38.
北京地区尾波衰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万琴  韦士忠 《地震学报》1990,12(4):442-447
Aki(1969)提出了单次反向散射模式,该模式认为,尾波是由许多随机分布的不均匀体产生的单次反向散射波叠加而成的,是随机过程的结果。因此,尾波的某些性质反映了不均匀介质的平均效应,而与震源到台站的具体路径无关。这个模式成功地解释了这样的观测事实,即不同的微震记录中尾波振幅随时间衰减的形式基本是一致的,与震中距的大小和波传播的具体路径无关。Aki和Chouet(1975)认为,由于散射波所经过的路径比震源距大得多,所以可把台站和震源近似地看作同一个点。在这种情况下,近震图上延迟时间为t的尾波是由半径为β·t/2的球体表面的不均匀体产生的单次反向散射波叠加而成(延迟时间t是从发震时刻算起的,β是S波波速)。如果散射体随空间分布是  相似文献   
39.
复杂地表边界元-体积元波动方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杂近地表引起来自深部构造的地震反射信号振幅和相位的异常变化,是影响复杂近地表地区地震资料品质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边界元-体积元方法,通过求解含复杂地表的波动积分方程,来模拟地震波在复杂近地表构造中的传播.其中,边界元法模拟地形起伏和表层地质结构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体积元法模拟起伏地表下非均质低降速层的影响.与其他数值模拟方法比较,其主要优点为几何上精确描述不规则地表界面,实现精确模拟自由表面对地震波的边界散射;显式应用近地表地层界面的连续边界条件,实现半解析的数值模拟;分区处理近地表复杂结构,有效模拟复杂地表下非均匀介质对地震波场的体散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0.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北部大型断陷山间盆地,该地区的流动观测记录了2008年11月10日发生于大柴旦附近的M_W6.3地震。和附近的基岩上的记录相比,盆地内部的记录显示出非常显著的地面运动放大效应,表现为峰值速度的增大、持续时间的延长,其呈现出长持续时间的后续震相。傅里叶频谱分析表明盆地内部显著的后续震相的频率和直达波相比较低,地面质点运动轨迹图显示后续震相为面波运动特征。为了解释地面运动的差异,构建二维模型,通过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地震波在盆地内部的传播过程,结果显示盆地内部低速层的存在造成直达波的放大以及多次反射与转换,盆地边缘结构造成的波的相干叠加产生了强烈的次生面波,其低频、大振幅、长持续时间的特征是盆地内部地面运动放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