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3篇
  免费   368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1230篇
地质学   366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最近发生的几次地震与洛杉矶盆地邻近,这为提取盆地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提供了机会。1987年10月4日发生的惠蒂尔峡谷地震序列中的一次余震(M_L=5.3)和1991年4月28日发生的谢拉马德雷主震(M_L=5.8)在盆地最深处各台站所构成的方位角相近。盆地各台站所得到10月4日余震记录有一显著特点,即S,SS等多重反射波振幅很大。切向分量上其振幅高达直达S波振幅的2倍。在小于25km的这样一个小范围内,需要一个水平方向的地震波速度梯度,使地震射线足够快地发生弯曲,以形成这些多重反射波。本文采用了一种正演模拟方法,用有限差分数字技术得到双力偶点源震源机制。以洛杉矶盆地东端一个近代地质横断面为依据的模型生成的震相比在地震记录中所看到的震相要多。而以顶部几层中低剪切速度的倾斜分层为依据的较简单的模型,与资料拟合得更好。为了符合直达P波、直达S波和第一个多重S波之间的到时差,要改变地震速度、深度、层的倾斜等输入参数。尽管第一个多重波的相位与资料不符,但直达S波和第一个多重S波初动脉冲的到时、振幅模拟得很好。除了在邻近盆地边缘的距离内,盆地模型中加进陡峭的西部边界,对合成波形没有多大影响。在盆地最深部分SS波的振幅是最大的,比直达S波大2倍。从东北到西南,尾波持续时间从8s增加到20多秒。谢拉马德雷主震发生在惠蒂尔峡谷地震序列的东北部25km左右。惠蒂尔峡谷的模型被扩展到这一距离范围,在惠蒂尔地震和谢拉马德里地震震中之间设置一浅盆地,以模拟圣加布里埃尔沉积盆地。虽然由深盆地边缘产生的震相仍然控制着合成波形,但该模型产生了一个长的尾波。这一研究表明:穿过深沉积盆地,频率达1Hz的若干特定震相可以用二维地震波速度模型来解释。  相似文献   
132.
133.
蒋通 《世界地震工程》1996,(3):37-42,70
表层地质对地震波传播影响的研究近年来十分引人注目。本文综述了国外一维及二,三维模型用于分析实际场地地震动增幅的新成果,并对该问题的研究作了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4.
本文第一部分选取泰安台473型地震仪1985—1990年记录的70个地震资料,通过计算,得到泰安台附近的地壳厚度为H=36.5km,直达波的平均传播速度:V_P=6.18km/s、V_s=3.55km/s;反射波的传播速度:V_(P11)=6.45km/s、V_(S11)=3.79km/s;绕射波的传播速度:V_(Pn)=7.95km/s;平均虚波速度:V_φ=8.34km/s;平均波速比K=1.74。第二部分选取了泰安台基式地震仪有SP′震相记录的地震21个,求出了泰安台附近的地壳厚度为37km,并分析了SP′震相在泰安台的记录特征,初步得到SP′震相可观测范围为25°—60°。  相似文献   
135.
毕谦  李鹏程 《地震研究》1992,15(3):314-317
本文用动态光弹性技术模拟研究了强震发生时,强余震波在断层区内的传播、对江川县城区等关注位置的影响,以及断层对地震波的阻隔作用。结果表明,研究方法实用有效,结果直观,对地震分析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6.
陈玲 《内陆地震》1992,6(2):197-201
0 引言 由震源发射出的地震波可引起介质依次压缩和拉伸。当饱和水的岩石受到压力时,岩石孔隙度缩小,于是井孔中的水位或水压增大。当岩石被拉伸时,孔隙度增大,水压减小,井孔中的水位相应地降低。井孔水位(含水层体系)对地震波的反应是显而易见的,钻孔——含水层系统 本身就是一台独特的地震仪(图1)。  相似文献   
137.
李立平  刘宜兵 《地震研究》1992,15(4):366-372
本文用下关地震台数字地震仪的主震加速度记录,结合澜沧——耿马地震的宏观考察资料,以波谱法为基础,分别计算了两个主震的运动学、静力学和动力学参数各18个。用以从微观地震学角度描述澜沧——耿马地震的两个主震。通过所求参数的分析对比,认为是澜沧主震触发了耿马主震。  相似文献   
138.
显式有限元法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139.
李尚伟  万永中 《内陆地震》1992,6(3):302-304
0 引言 利用地震波研究地壳厚度的方法很多,用S波与S_P波的到时差来计算地壳厚度是一种很方便的方法。 S_P波是由S波通过固体分界面后折射转换为P波的,理论研究及实际观测都表明S_P波的存在。S_P波出现在S波之前数秒,可以说是S波的前驱震相,它在观测点附近的质点振动方式属于P波类型。据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在某些地震仪的垂直分向上可以辨认,文献[1]就描述了S_P波震相在兰州台基式议上的的典型记录。  相似文献   
140.
1980年和1992年分别在昆明和北京白家疃台架设了IDA观测仪器,1985年开始又陆续在北京,兰州,海拉尔等地布设和完善了CDSN数字化地震观测台网,为开展长周期面波研究提供了方便。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了超长周期地震观测在地球自由振荡,震源物理面波理论地震图合成及非均匀地球介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同时结合1989年5月6日发生在秘鲁的Ms7.0地震,介绍了利用简正振型资料开发地震矩张量反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