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5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地震勘探中的炸药震源药量理论与实验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炸药由于具有良好的脉冲特性及高能量的特点而作为地震勘探中的主要震源,就炸药本身来说,在地震勘探中药量、井深等参数的选取对激发能量和激发频率有很大的影响。为此,本文运用炸药爆炸理论,从炸药作功角度来加以论述,并通过理论和实验分析得出选取一个最佳的药量和井深激发,既能提高炸药作功能力,又能增强激发能量,从而激发强能量的高频震源子波,达到指导野外地震采集和节约经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滕云田  周鹤鸣 《地震学报》1996,18(1):132-134
电磁波数据采集系统膝云田,周鹤鸣(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题词电磁测深,数据存贮,数据传输,井深计数,数据采集电磁波层析技术在工程探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观测仪器系统主要由发射机、接收机和数据采集系统三部分组成.在目前的电磁波...  相似文献   
13.
14.
《地质与勘探》2005,41(1):32
举世瞩目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于2001年6月25日开钻,经过连续取心钻进,1299天之后,终于完成了既定钻进目标。截至2005年1月13日凌晨4时,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的钻井深度达到5102.18m。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质调查局网消息,2004年12月21日14时16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钻进到井深5000m,这意味着这一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的原定钻井工程目标已经达到。由于科钻一井的施工计划最近稍微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完钻井深被定为5100m,因此目前钻井施工仍在进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地热钻井气举反循环施工实例,说明其钻井深度可以达到4000m以下的深度。  相似文献   
17.
正3月2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向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总院颁发了"DST自动阀门"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是继该院2011年3月16日获得《DST试井自动开关器》专利后的又一项新专利。DST自动阀门是在第一代试井自动开关器基础上研制开发成功的。相比第一代DST开关器,产品有了很大的改进和进步。首先,该自动阀门结构紧凑、耐压性能高;其次,防堵性能好、密封性能优越,便于拆装、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是重要的生物气勘探区域,已发现5个天然气田,属于高产高丰度大型气田,目的层较深,得好该区的地震资料是该地区气田开发的重要基础.该区地表分布大片盐沼区,按照以往激发井深设计方法在高速层中激发,单炮质量低,得不好深层资料.经过对该区近地表结构的仔细分析调查,发现该区经过长期交替沉积作用,近地表形成多套盐泥互层,反复多达4~5层,表现在微测井记录中是高速层并不是单一结构,高速层顶界面下有多套强反射界面,按照以往的方法在高速层顶界面下激发,地震波被大量屏蔽在这多套盐泥交互层中,经过对井深的优化,设计到盐泥交互层之下激发,所得资料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地震波在近地表附近双源传递机理的研究,论述了近地表介质与激发井深的关系,研究了利用地震波最大激发能量与地震波最大信噪比选择爆破源地震激发井深的方法。三维地震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波在近地表附近的双源传递与品质因数是选择地震波的激发井深的重要因素。从实例结果来看,该方法不仅取得了高质量的勘探成果,而且节约了采集费用。  相似文献   
20.
从弹性波动理论出发,结合实际的浅层激发条件,系统的讨论了炸药源激发子波的形成及近地表附近地震波的传播特征,研究了地震激发井深与炸药量的地震激发机制,并对实际试验资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地震激发条件的选择方法。从爆炸动力学的角度出发推导了理论上的最佳激发井深,指出了选择并深应优先考虑信噪比,井深的选择对增加地震信号的反射能量是重要的,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实地试验,试验结果与理论研究成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