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547篇 |
免费 | 4349篇 |
国内免费 | 279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750篇 |
大气科学 | 1242篇 |
地球物理 | 3216篇 |
地质学 | 10633篇 |
海洋学 | 1679篇 |
天文学 | 161篇 |
综合类 | 1062篇 |
自然地理 | 94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375篇 |
2023年 | 625篇 |
2022年 | 703篇 |
2021年 | 725篇 |
2020年 | 681篇 |
2019年 | 739篇 |
2018年 | 551篇 |
2017年 | 548篇 |
2016年 | 600篇 |
2015年 | 656篇 |
2014年 | 900篇 |
2013年 | 801篇 |
2012年 | 862篇 |
2011年 | 841篇 |
2010年 | 779篇 |
2009年 | 759篇 |
2008年 | 770篇 |
2007年 | 694篇 |
2006年 | 684篇 |
2005年 | 535篇 |
2004年 | 585篇 |
2003年 | 569篇 |
2002年 | 526篇 |
2001年 | 559篇 |
2000年 | 418篇 |
1999年 | 421篇 |
1998年 | 525篇 |
1997年 | 543篇 |
1996年 | 505篇 |
1995年 | 487篇 |
1994年 | 411篇 |
1993年 | 373篇 |
1992年 | 372篇 |
1991年 | 381篇 |
1990年 | 415篇 |
1989年 | 377篇 |
1988年 | 56篇 |
1987年 | 44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42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8篇 |
1979年 | 11篇 |
1975年 | 11篇 |
1959年 | 14篇 |
1954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全球主要河流流域碳酸盐岩风化碳汇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碳酸盐岩风化吸收的大气CO2主要以HCO3 -形式连续地经由河流从大陆输送到海洋,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汇。目前主要河流流域的碳酸盐岩风化碳汇估算存在不确定性,分布格局尚不清晰。基于GEMS-GLORI全球河流数据库提供的全球10万km 2以上主要河流流域多年平均监测数据,利用水化学径流法估算出全球主要河流流域碳酸盐岩对CO2的吸收速率为0.43±0.15 Pg CO2 yr -1,平均CO2吸收通量为7.93±2.8 t km -2 yr -1。CO2吸收通量在不同气候带下差异显著,热带和暖温带CO2年吸收速率占全球主要河流流域年吸收速率的62.95%。冷温带CO2年吸收速率占全球主要河流流域的33.05%,仅次于热带地区。本文划分出全球CO2吸收通量的9个关键带,关键带的交汇处CO2吸收通量较高。喀斯特出露流域碳酸盐岩对CO2吸收通量的均值为8.50 t km -2 yr -1,约为非喀斯特流域的3倍。全球喀斯特出露流域碳酸盐岩风化碳汇在全球碳循环、水循环及碳收支平衡估算研究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2.
93.
本文介绍了瞬变电磁法在煤矿水文地质勘探中的具体应用效果.采用瞬变电磁法对落差较大断层的含(导)水性进行测量,不仅可有效地控制断层的空间位置,而且可定性地判断断层的富水性,其测量结果与已知水文地质资料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4.
纹理特征向量与最大化熵法相结合的SAR影像非监督变化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具有明显的斑点噪声,在变化检测中,一般需要考虑空间邻域信息。本文结合SAR影像丰富的纹理信息,提出一种考虑空间邻域信息的高分辨率SAR影像非监督变化检测方法,用基于灰度共生矩阵(GLCM)的32维纹理特征向量构造差异影像。通过最大化熵法自动选取阈值,对精度指标随窗口大小的变化进行回归分析,得到适合于变化检测的窗口为11×11。试验表明,本文方法优于马尔科夫随机场法,可以减小斑点噪声的影响,有效提高高分辨率SAR影像变化检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95.
本文剖析了柿竹园钨锡钼铋矿床地勘阶段地质观察粗浅,勘探投入超前,探明储量积压、B+C级储量比例偏大等不合理的勘查工作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矿区合理的勘探程度,储量比例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6.
97.
中国隧道及井巷地震波法超前探测技术研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反射地震波法作为一种主要的超前探测技术在我国国内隧道及井巷工程中取得了诸多成功应用的探测实例,同时在应用中不同探测方法也存在不少问题。文章结合国内外超前探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TSP法、负视速度法、HSP法、TRT法、ISIS系统等反射波探测技术加以阐明,分析了国内超前探测技术应用与研究的现状,指出隧道及井巷超前探测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提出超前探测研究在正反演理论、数据采集、偏移成像技术等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超前探测的目标是要建立和完善一套实时的巷道前方地质体的动态监测与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98.
耗散结构论中的模型方法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耗散结构理论是系统科学的新兴学科之一,它研究系统演化的一般条件、机制,并把对系统的研究推进到动态阶段、作者探讨了建立耗散结构理论所使用的模型方法,分析了从原型实例到耗散诉提出及其反应模型-布鲁塞尔器的建立过程。最后提出了运用耗散结构理论的五条原则。 相似文献
99.
样品经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分解,制成硝酸溶液,经巯基棉层析柱过滤富集Ag,并用2mol/LHBr溶液洗脱,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洗脱液中的Ag和滤液中的Cu,Pb,Zn。用该法测定化探样品中银和铜铅锌,检出限低,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