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38篇
  免费   2373篇
  国内免费   2688篇
测绘学   444篇
大气科学   1425篇
地球物理   2015篇
地质学   9511篇
海洋学   426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1228篇
自然地理   2101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425篇
  2022年   534篇
  2021年   588篇
  2020年   421篇
  2019年   590篇
  2018年   400篇
  2017年   405篇
  2016年   441篇
  2015年   512篇
  2014年   899篇
  2013年   664篇
  2012年   786篇
  2011年   902篇
  2010年   773篇
  2009年   788篇
  2008年   867篇
  2007年   609篇
  2006年   648篇
  2005年   586篇
  2004年   491篇
  2003年   611篇
  2002年   538篇
  2001年   479篇
  2000年   358篇
  1999年   354篇
  1998年   348篇
  1997年   280篇
  1996年   346篇
  1995年   325篇
  1994年   256篇
  1993年   193篇
  1992年   181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5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铜陵冬瓜山层状铜矿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铜、金、硫产地,区内分布着一系列喷流沉积及喷流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层状铜金矿床。本文以冬瓜山层状铜矿床为例,通过热液流体和矿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层状铜矿床的成矿机制,重点分析了成矿物质的来源。冬瓜山铜矿床热液流体氢、氧、碳和锶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热液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混有少量大气降水;CO2可能主要来自被岩浆同化的原始地层中海相沉积碳酸盐;ISr具有地壳物质来源的特征。各种类型矿石的硫、铅同位素研究显示,硫具有海底喷流沉积和后期岩浆热液叠加作用的特征,铅则以上地壳铅为主,混有少量的地幔铅。上述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冬瓜山层状铜矿床是在原始沉积基础上,经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所形成。  相似文献   
862.
河北坝上地区地处东亚夏季风边缘,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是研究古气候环境演变的理想地区之一。本研究采用粒度端元模型分析方法对坝上地区2 m厚的典型风成砂-古土壤剖面沉积物粒度数据进行分离,同时结合粒度、磁化率和色度指标,探讨剖面沉积物各粒度端元所指示的环境意义以及坝上地区中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白云湖剖面粒度组分分为3个端元,EM1代表区域暖湿气候背景下的风化成壤作用,间接指示区域的湿度状况;EM2代表区域风沙活动强度;EM3可能反映区域河流对基岩风化产物的搬运作用。2)研究区中晚全新世气候变化大致可以分为5个阶段:7.1 ka B. P.以前,风沙活动和河流搬运作用较强,气候表现为冷干特征;7.1~3.8 ka B. P.风沙活动减弱,气候温暖湿润,区域成壤作用加强;3.8~2.6 ka B. P.期间,气候波动频繁,处于暖湿-冷干过渡阶段;2.6~1.5 ka B. P.风沙活动增强;1.5 ka B. P.以来,气候由冷干向相对暖湿转变,成壤作用稍有加强。  相似文献   
863.
广西"十五"数字测震台网信道建设与系统集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实施广西"十五"数字测震台网建设项目,在保证地震速报能力的前提下,根据广西区域数字测震台的布局,合理选择台站不同数据传输模式和台网集成方案,以取得系统的优良性价比.  相似文献   
864.
基于周期谱分析基础上的线性合成概率预测方法,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Ms≥7.0、Ms≥6.5强震进行了试验性研究,并利用其结果作为预测依据,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强震趋势做了初步估计.利用该方法,本文还对东昆仑断裂带1900年以来的Ms≥7.0强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65.
鄂西-渝东地区热史恢复及烃源岩成烃史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根据鄂西—渝东地区镜质体反射率数据进行的热史恢复结果表明:该区在晚二叠世初期达到最高古热流(可达68~78mW/m2,地表热流),从晚二叠世初到现今古热流持续降低,在侏罗纪末期古热流平均为~54mW/m2(地表热流);鄂西—渝东地区中生界与新生界之间不整合面的剥蚀量可达1700~4000m。成烃史研究表明:鄂西—渝东地区志留系烃源岩在晚志留世—早二叠世进入生油高峰,在早-中三叠世进入生气期,中侏罗世晚期进入过成熟干气阶段,快速生烃时期是在晚志留世、二叠纪—中三叠世及早-中侏罗世;而二叠系烃源岩在早三叠世进入生油门限,于中-晚三叠世达到生油高峰,在中-晚侏罗世进入生气期,晚侏罗世晚期进入过成熟,快速生烃时期是在早-中三叠世及侏罗纪。  相似文献   
866.
通过系统研究华南西部地区震群活动与中强震的关系,发现华南西部地区震群活动主震震级在ML3左右;震群活动与区域强震关系密切,小震群频度的起伏可以反映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的强弱;华南西部地区震群频次超阈值2为异常,可做中短期预测,通过预测效能检验。区域震群对中强震地点的预测有积极意义:震前2年,震群呈条带状分布,中强震发生在震群条带上,震群时间和地点距中强震都是由远到近,时间跨度超1年,最远距离380 km,中强震震级比震群高2~3级。  相似文献   
867.
刘虹  苏有锦 《地震研究》2007,30(1):18-23
研究了云南地区1970年以来发生的7次7级大震(1970年通海7.7级地震、1974年昭通7.1级地震、1976年龙陵7.4、7.3级地震、1988年澜沧—耿马7.6和7.2级地震,1996年丽江7.0级地震)的5个震源区震前、震时(余震活动阶段)和震后的地震活动性及b值、p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震源区地震活动水平在震前和震后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震前活动水平高于震后(不含震后序列活动时段),而震后震源区地震活动一直处于衰减状态,活动水平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868.
天津静海-津南剖面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津市区南部的静海-津南一线布置了32个大地电磁测深点,剖面方位角92°,对采集的资料采用远参考与Robust技术进行了处理和解释.对该区的构造维数及构造方向做了分析,揭示了该剖面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特征,并进行了划分.成果显示:中下地壳存在双层低阻构造层,上地幔表现为中、高阻互层.在断裂带附近受构造活动影响,低阻高导构造层会发生上下错断与缺失.沧东、白塘口、天津断裂均是多组断层构成的断裂带,控制了双窑凸起、白塘口凹陷、板桥凹陷及静海斜坡带次级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869.
吉林白山(浑江)金矿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山金矿是近年来在吉林南部地区发现的一种重要类型金矿床--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床赋存在活泼性较高的元古庙老岭群珍珠门组大理岩中.吉南元古庙分布区Au、Zn、Sb、Cd、Sn、As、Hg等元素丰度具有显著偏高特征,白山金矿区Au、Ag、W、Bi、Sb、As等元素具有浓集系数高、变异系数大、多元素套合叠加异常等特点.异常带沿构造带分布并具有明显分带现象,元素组合为Au-Sn-Zn-Ag-Cd.  相似文献   
870.
区内变质深成岩由阜平岩群变质表壳岩经深部重熔作用形成,典型特征是低钾富钠,具有TTG岩石特点.经对变质深成岩成矿元素的研究表明:①Au元素丰度值很高(平均2.10×10-6),远远高于世界中性-中酸性侵入岩及地壳中Au元素的丰度值;②Au元素浓集克拉克值(488.37)远远大于1,呈非常强的富集状态;③Au元素在变质深成岩中的变异系数(0.65)几乎是区内变质表壳岩中Au元素的2倍,有利于Au元素的聚集成矿.故变质深成岩应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提供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