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2篇
  免费   482篇
  国内免费   799篇
测绘学   172篇
大气科学   384篇
地球物理   753篇
地质学   2948篇
海洋学   141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291篇
自然地理   75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279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2篇
  1949年   3篇
  1948年   8篇
  1946年   4篇
  1945年   2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01.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油气运移示踪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天然气有机地球化学、油田水化学、原油中的有机物质及原油含氮化合物等油气运移示踪标志对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的油气运移路径进行了示踪分析,结果显示油气运移的主输导通道沿齐家古龙凹陷—新店—白音诺勒方向展布,之后分为两支,其一继续向西部的平洋方向运移,其二穿过阿拉新向北部的富拉尔基方向运移,而油气从齐家古龙凹陷穿过敖古拉—他拉哈断层直接向西部斜坡带的运移是非常局限的。该主输导通道同该区已发现的油气资源的匹配较完美。重点讨论了原油含氮化合物分析结果与其它示踪标志分析结果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可能原因,指出对油气运移路径的分析应综合利用多种有机地球化学指标,而不应该过分依赖某一种或某两种示踪方法。  相似文献   
602.
PIMA在云南普朗斑岩铜矿矿物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章革  连长云  元春华 《地学前缘》2004,11(4):460-460
PIMA(Portable Irdrarecl Mineral Analyser)是由澳大利亚Integrated Spectronics Pty Ltd公司生产的一种短波红外反射光谱分析仪,波长1300~2500nm,分辨率7~10nm,取样间距2nm;信噪比通常是2500:1。普朗斑岩铜矿床位于云南省中甸地区,行政上隶属香格里拉藏族自治州格咱乡所辖。2003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PIMA项目组同云南地质调查院和普朗项目组在矿区共同进行了野外地表岩石样品和钻孔岩芯样品的采  相似文献   
603.
缪宇  宋文婷  何茂源  徐乐 《地质与勘探》2019,55(6):1367-1378
云南弥渡县云景预查区位于巍山县扎村金矿东缘,属于西南三江成矿省昌都-普洱成矿带。本文结合前人地质资料以及野外地物化遥等多元勘查手段,对该预查区多元地学信息进行分析和集成。研究发现,该区成矿作用与区内浅层侵入岩关系密切,接触交代成矿作用明显,矿化受南北向构造控制,构造交汇部位矿化集中发育。斑岩体构成了区内主要的磁性源,含矿石英砂岩体具有接触过渡带高阻、高极化率的特征,中深部找矿潜力巨大;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表现为热液叠加改造型金矿的元素组合特征,亲铜元素相对富集,成矿阶段呈多期次性,金成矿贯穿早期高温热液成矿阶段。通过多元地学信息集成提出了适合本区的热液叠加改造型金矿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604.
李强  马绍春 《铀矿地质》2019,(3):151-156
近年来在云南东川地区发现的大梁子铀矿产于中元古界昆阳群大营盘组黑色岩系中,通过采集矿区具有代表性的矿石及围岩样品开展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研究,初步查明了矿区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成矿环境。大营盘组含矿黑色岩系以U、 Ni、 V、 P、 Cu、 As、 Mo和Ag组合为特征,且富含有机碳。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为201.8×10-6,δEu和δCe均小于1,为负异常,沉积环境为深海相还原环境。在沉积过程中,黑色岩系中的有机碳对U、 Ni、 V、 Cu等成矿元素有较强的吸附作用,经沉积成岩成矿作用而富集成矿。后期的构造活动形成北东向断裂破碎带,为热液活动提供了通道及成矿物质进一步富集的场所, U、 Cu等元素沿北东向F2断裂富集。因此,东川大梁子铀矿床是一个受黑色岩系及北东向F2断裂共同控制的碳硅泥岩型铀矿床。  相似文献   
605.
滇东南老君山成矿区是滇东南—桂西锡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花石头位于老君山花岗岩体西南侧,老君山燕山两期花岗岩均有出露,锡钨石英脉型矿床(点)众多,但相关地质研究程度较低。该区矿化类型包括蚀变花岗岩型钨锡矿化、接触蚀变带铜钨锡矿化、强硅化带中铜铅锌多金属矿化等。围岩蚀变以云英岩化为主,其次包括硅化、钾长石-高岭土化和黄铁矿化等。结合近期地质勘探所揭露的新信息,本文对该区锡钨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提出该区钨锡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老君山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以第2期为主)密切,属于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形成的锡钨石英脉型矿床。燕山晚期中酸性岩体,特别是第2期中细粒二云二长花岗岩对成矿作用是主要的控矿因素。其中,2期岩体接触带、岩体与围岩内外接触带是有利成矿部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花石头矿区钨锡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06.
受构造作用控制,辽河西部凹陷清水洼陷沙三段页岩沉降-沉积中心发生由北西向南东方向的明显迁移,表现为欠补偿沉积的半深湖-深湖相同步迁移。从湖盆中心向陆方向,清水洼陷沙三段沉积时期主要发育了深湖-半深湖-浅湖-扇三角洲等沉积类型,对应形成了从Ⅰ、Ⅱ到Ⅲ型的干酪根分布。与此对应,页岩中的石英、长石等脆性矿物含量递次增多,而黏土矿物含量逐渐减少,反映为沉积相对页岩有机地球化学条件和矿物成分的控制作用。在深大断裂控制下,页岩沉积剖面表现为向西减薄的楔形,TOC从中心处的最大值向外逐渐降低,成熟度Ro介于0.5%~2.0%,为页岩油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富集条件。在现今埋深状态下,洼陷区页岩一般处于热成熟生油阶段,埋深较大的局部地区可达高成熟阶段,进入页岩气为主状态,形成“下气上油”的生烃格局。沙三段页岩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出现了大量定向排列的片状伊利石。在4 000 m以深的页岩中,伊蒙混层比小于15%,发育了多种孔隙类型,伴生黄铁矿和伊利石等黏土矿物,孔隙度一般为0.7%~3.5%,8~35 nm的页岩孔隙直径所占体积最大。高精度含气量解析结果表明,双兴1井沙三段页岩含气量为1.6~5.44 m3/t,随着页岩储层成岩裂缝增加,页岩含气量不断增加。总含气量、吸附含气量与TOC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但总含气量增加速度较吸附气增量速度更大,这与有机质生油气产物关系密切,与溶解态天然气的存在也不无关系。有机质类型多样、油气共生、含气量较大且下气上油,形成了辽河清水洼陷特色的页岩气富集模式。  相似文献   
607.
陈展图  杨庆媛 《中国岩溶》2019,38(3):458-465
我国石漠化得到初步遏制的同时,发生在耕地上的石漠化面积却在增加。石漠化区的云南省和贵州省是我国休耕制度试点区域之一,但传统的石漠化治理缺乏休耕环节,耕地利用方式未能实现根本转型。基于休耕试点区域的实地调研,总结概括了云南省休耕试点工作的主要特点:(1)因地制宜整片推进;(2)签订休耕协议强化约束;(3)政府与农户联动落实休耕区域和面积;(4)休耕培肥方式元化化;(5)与农业结构调整对接;(6)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筹。但云南休耕试点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1)休耕区域的选择存在主观性;(2)配套资金缺口大;(3)休耕补助大幅减少造成群众心理落差;(4)休耕工作队伍建设薄弱。基于以上问题,建议:(1)建立休耕地诊断识别技术体系,明确休耕的规模和时序安排;(2)加强涉农项目和资金整合,增加配套资金投入,缓解基层财政压力;(3)建立动态的、反映土地市场价格的休耕补助机制,优化补助方式;(4)充实完善基层休耕组织机构,加强基层休耕工作队伍建设;(5)加快休耕监测体系建设,适时开展休耕制度运行绩效评估。   相似文献   
608.
地震液化脉是地震作用引起的软沉积变形的重要构造之一,前人对脉体形态学和动力学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其成因的微观地球化学行为研究较少。笔者采取开化裴岭脚剖面2期地震事件沉积的3套地震液化脉层样品21块,分别对其脉体和含脉体围岩做了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液化脉中Cs、Ba、Th、Zr、Hf、Cr、Rb、Nb等反映陆源性质元素明显高于含脉体围岩,而Sr、Y、Ni反映海相沉积特征元素则表现为含脉体围岩高于脉体。通过对V、Mo富集度和微量元素特征参数Sr/Ba、Th/U等的综合研究,发现液化脉体表现为氧化环境,含脉体围岩为还原环境,且脉体和围岩均具有淡水作用特点。研究认为,早寒武世大陈岭期白云质灰岩沉积过程中有蚀源区陆源碎屑物的补入;在地震突发振动力作用下,富含水的软沉积层液化泄水,因化学沉积物和碎屑沉积物性质的差异,塑性碳酸盐沉积物随水部分流失,使得单位体积内碳酸盐沉积含量低于围岩,导致脉体中更富陆源物质;地震事件沉积层属潮上带,特别是地震液化泄水后期至成岩期,含地震液化脉沉积层曾暴露地表,受后期陆源物的再补给及大气降水淋滤蚀变作用影响,表现为古气候和古盐度异常,为浙西大陈岭组浅水沉积提供了地球化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609.
本文对滇东南老君山地区南捞片麻状花岗岩进行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以探讨其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岩体地球化学上具有高硅,富碱和高铝特点;稀土配方模式呈现轻稀土富集略右倾斜型,轻稀土分馏明显,存在明显Eu负异常;相对亏损Rb、Ba、Pb、Sr、Ti、Eu、Yb等元素,相对富集Th、K、Pr、Nd、Sm、Hf和Tb等元素。样品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31.8±4.1Ma。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εHf(t)=0.8^-11.70,其两阶段模式年龄(T2DM)主要为1395~1544Ma。上述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南捞片麻状花岗岩主要来自中元古代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为有幔源物质的参与形成的I型花岗岩。结合华南加里东期成岩构造环境,判断滇东南老君山早期南捞岩体形成于后造山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610.
为了解中国西部伟晶岩型锂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指导今后该类锂铍等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总结研究了中国西部几个主要的大型、超大型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的成矿特点,并简要对比这些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等。结果表明: 中国西部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较为相似,大多处于褶皱造山带中,呈现集中成带分布,稀有金属矿化均发育在岩浆岩后期的伟晶岩脉中,围岩均为一套变质砂岩、板岩、片岩类,伟晶岩脉的含矿性还与构造裂隙的交叉和相对封闭条件有关; 成矿时代集中分布在印支晚期-燕山早期。但不同地区的锂辉石矿床也表现出其特殊性,矿物组合上以可可托海最为复杂,甲基卡次之。今后勘查应以锂成矿带为重点,伟晶岩型锂矿为首要勘查对象,同时应因地制宜,以现有的典型矿床为模型,寻找最有效的找矿技术方法组合,为后期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