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1937年花石峡7 1/2级大地震后,沿该地震断裂带上,于1963、1971年又先后发生了7级和6.3级2次地震。这2次地震不仅震中位于1937年地震断裂沿线上,而且所形成的地表破裂也与1937年地震地表断裂重合,断错方式也完全一致。中计算了沿1937年花石峡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延长线上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发现2次后续地震都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为正的断层单元上,而且其震级和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为正的断层单元长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说明,1937年花石峡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触发了同一断裂带上的2次后续地震。在1937年花石峡地震地表破裂带东端,有一段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为正、长度大于34km断层单元,这可能是未来中长期6.5级以上地震易发地段。  相似文献   
82.
江西吉泰盆地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吉泰盆地位于赣中地区, 目前尚无在该盆地中发现玄武岩的报道。新发现的玄武岩产于吉泰盆地南部泰和附近的南溪镇。玄武岩露头新鲜, 蚀变微弱, 属碱性玄武岩, 形成于板内快速拉张环境; 锆石U Pb年龄为 ( 139±0 7 ) ~(143±1 1)Ma, 表明岩石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玄武岩无明显的Nb、Ta负异常, Rb Sr、Sm Nd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N(87Sr) /N(86Sr) ]i=0 704 1~0 704 8, εNd(t) = +3 78~+4 38, 反映玄武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 未经地壳物质混染。结合吉泰盆地边部存在中侏罗世 (168Ma) 玄武岩的事实, 表明赣中地区在早白垩世已经处于拉张背景, 吉泰盆地的碱性玄武岩可能是在板内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下, 由北东向的赣江断裂带拉张形成的。  相似文献   
83.
赣东北前寒武纪变质地层钕模式年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本区前寒武纪变质地层中一批钕模式年龄结果(TDM=1437.23—2741.40Ma,平均为1865.27Ma)。在再沉积过程中,由于当时地壳活动强烈,常有来自上地幔的火山物质混入,从而降低了TDM值。由此认为,含火山物质较少的沉积岩之钕模式年龄(TDM=1924.52—2741.40Ma,平均TDM=2272.81Ma,∑Nd=-10.15,(143)Nd/144Nd=0.5121125),才能相对代表陆源区大陆地壳的实际形成年龄。推测本区及外围还有一个尚未出露的晚太古代陆壳,这个陆壳正是元古宙的陆源区。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以西藏刘琼村北始新世石英闪长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及锆石同位素年代测定,分析了岩浆起源、岩石成因及形成的构造环境。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岩体形成于始新世(53.74Ma~55.94Ma)。岩石属准铝质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U、Rb、Ba)和轻稀土(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Zr)和重稀土(HREE),无明显Eu异常。锆石εHf(t)值为+10~+14.9,单阶式Hf模式年龄(tDM1)集中在192.9~341.8之间,表明岩浆源区来自于亏损地幔中新增生出来的年轻地壳,具S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推断其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表明始新世时期冈底斯南缘处于新特提斯洋与拉萨地块同碰撞构造环境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85.
中基性岩墙群的形成及产出对研究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岩浆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对西准噶尔地区的夏尔蒲中基性岩墙群和小西湖中基性岩墙群中样品(共18件)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夏尔蒲和小西湖岩墙群岩石类型以闪长玢岩为主,含少量辉绿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表明夏尔蒲岩墙群的侵位年龄为308.6±5.5 Ma.岩石均具有高Mg#(>40)、MgO(>3%)、Al2O3(>16%);全岩A/CNK值多在0.9左右,A/NK>2,属准铝质岩石;岩石整体属钙碱性玄武岩/安山岩系列.岩石具有较低的稀土总量(多在40×10-6~60×10-6),具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及Eu正异常等特征((La/Yb)N为3.03~11.32,δEu=1.00~1.20);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Th,呈现了俯冲消减带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岩石具有较高的Sr(均大于500 ×10-6)、较低的Y(大多小于10×10-6)和Yb(多在1×10-6左右)含量,较高的Sr/Y比值(36~95),大多数样品具有富镁埃达克质岩石的组成特征.岩石具有亏损的Sr-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03 58~0.703 80,εNd(t)=5.76~6.34).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表明岩浆源区中既有亏损地幔组分的参与,又有俯冲消减作用的印迹.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及前人研究成果,结果表明晚石炭世时西准噶尔地区已进入后碰撞阶段.由于俯冲残留大洋板片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在与亏损地幔一定程度相互作用后,经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而形成了夏尔蒲和小西湖岩墙群中富镁埃达克质岩石;而来源于亏损地幔的岩浆同样经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后,形成了夏尔蒲岩墙群中的辉绿岩和小西湖岩墙群中的角闪闪长玢岩.大规模中基性岩墙群的产出则进一步表明晚石炭世时西准噶尔地区处于后碰撞的伸展拉张构造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86.
矩阵分解是矩阵计算的重要工具。针对整体最小二乘、子集选择、子空间计算等实际问题,通过比较应用RRURVD和SVD两种分解方法得到的结果,说明RRURVD是SVD的良好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87.
在地铁、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下,长期滞弹性微损伤累积效应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对动载和高频效应的关注.本文在频率0.01~1000 Hz、温度-50~200℃内研究了弹性范围内的饱和砂岩、大理岩,在强迫共振、单轴循环加载下的温度和频率的滞弹性行为的弛豫衰减峰.结果显示,弹性模量和波速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且下降梯度比一般岩石的力学实验结果要陡;随着频率提高,弹性模量和波速显著增大,频散效应会加强.该结果反映了在应力诱导下岩石内部微缺陷等微损伤之间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微观过程,该过程会导致微结构变化,进而引起微观的位移,产生微损伤;微损伤经历一段时间或很长时间的积累过程,就可能造成疲劳损伤断裂.岩石内部微观结构的非均匀性和矿物晶粒间界等缺陷是最薄弱的部位,在循环应力作用下再次形成新的微裂纹系统,从而加速损伤的积累,引起断裂.除此之外,岩石中多种渠道的残余应力会导致疲劳损伤;振动频率的提高,也会加速岩石的损伤;结合温度升高的综合效应会引起岩石内部微裂纹增长,导致岩石微结构变化并引起微损伤,虽然这是在屈服点以下引发的滞弹性微损伤,但最终它们都将使岩石的品质劣化.  相似文献   
88.
利用2009~2015年GPS速度场和1975~2011年垂直速度场数据,采用TDEFNODE负位错模型对西秦岭北缘断裂各段的闭锁程度、滑动亏损速率进行反演,结合GPS跨断层速度剖面和现今小震分布特征,对西秦岭北缘断裂各段的断裂活动性及地震危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秦岭北缘断裂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兼有部分逆冲挤压,断裂各段的滑动速率都低于第四纪以来的滑动速率。其中天水-宝鸡段滑动速率较低,小震分布少,断裂正处于高应变积累阶段,具有高闭锁系数和滑动亏损速率,易于应变能的快速积累,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背景条件;锅麻滩段虽然滑动速率较大,但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高,小震分布较少,也存在较高的地震危险性;漳县段和鸳凤段滑动速率较大,断裂应力积累相对较弱,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均较低,小震分布多,地震危险性较低。  相似文献   
89.
为了研究中国红河断裂带近年的活动特性,利用块体模型对红河断裂带周围块体内1999-2014年的GPS水平速度场进行建模,反演得到块体的刚体旋转、内部应变率以及断层的滑动速率与三维闭锁程度。结果表明,考虑内部应变的块体模型可以显著提升速度场的拟合效果,反演得到的红河断裂带滑动速率与二维速度剖面的结果吻合较好。红河断裂带的闭锁程度大致呈现中段闭锁较强、南段与北段闭锁较弱的对称分布,南段、中段与北段在地表以下15 km深度范围内的断层闭锁程度分别约为0.34~0.52、0.67~0.75、0.26~0.53,右旋滑动亏损速率分别为1.7、3.0、1.4 mm/a。利用最小二乘配置方法计算了研究区域的应变场分布,发现红河断裂带从南至北由压缩转换为拉张,中段处于压缩与拉张的交界带,剪应变率低于南北两段,这可能是由于中段闭锁较强、断层错动量较小造成的。  相似文献   
90.
李洪云  刘伟  林圣路 《海洋学报》2010,32(10):6824-6831
利用分子的闭合轨道理论和多通道量子亏损理论,考虑核的转动影响,计算了Rydberg NO分子在外磁场中的回归谱. 研究表明,复杂谱的结构可以用包含分子实散射的闭合轨道理论来解释,不管是同一通道内的弹性散射还是不同通道间的非弹性散射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较大标度作用量下,散射作用远大于基本轨道和重复轨道的贡献,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系的动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