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260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860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6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新疆阿图什温古尔地区二叠纪牙形石动物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疆阿图什的温古尔-巴音库鲁提一带二叠系由于化石稀少而且保存不好,地层确切时代仍存在疑问,该区温古尔剖面二叠纪重要牙形石化石Neostreptognathodus pequopensis Behnken,Streptognathodus nashuiensis Zhong et Zhang等的发现为这套地层确切时代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牙形石生物相分析,推断温古尔地区中二叠世早期可能为盆地相较深水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852.
通过对黄山东铜镍硫化物矿石的Re_Os同位素测年 ,获得等时线年龄数据为 (2 82± 2 0 )Ma。该数据表明产于东天山的这套铜镍硫化物矿床及其相关的镁铁质_超镁铁质岩并非泥盆纪_早石炭世洋底的蛇绿岩建造和相关成矿系统 ,它晚于岛弧演化阶段 ,出现于碰撞后的伸展环境 ,与区内广泛发育的造山型金矿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为同一时期形成。其等时线187Os/188Os初始比值为 0 .2 4± 0 .0 4 ,γOs值平均为 99,显示出在成矿过程及岩浆侵位期间有不少地壳物质混入成岩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853.
华夏植物群及其与全球同期植物群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克勤 《地学前缘》2002,9(3):73-84
文中研究的焦点是华夏植物群及其与全球同期植物群的比较 ,并论证了石炭纪和二叠纪的古植物地理再造。在石炭纪和二叠纪 ,华夏植物区和欧美植物区皆位于具热带气候的赤道区 ,在类似的气候条件下 ,这两个地区的一些植物具有形态上的相似性。此外 ,华夏植物群含有一些与欧美植物群共有的分子 ;因此 ,这两个植物群的关系比较密切。尽管华夏植物群具有相当数量的分子是与欧美植物群所共有的 ,但是在大羽羊齿类植物中 ,在种级上两者并没有相同的成分。华夏植物群是以热带雨林气候为特征。在二叠纪 ,华夏区的气候比欧美区的气候更为湿润。华夏植物群的分子不同于安加拉植物群的分子 ;此外 ,安加拉植物群代表了温带气候条件。在石炭纪和二叠纪 ,冈瓦纳植物群分布在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不同于分布于北半球低纬度的华夏植物群的组成分子 ;因此 ,这两个植物群没有必然联系。在石炭纪和二叠纪 ,在北半球华夏植物群与欧美植物群的一些植物在形态上的相似性以及在南半球 (西藏、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新几内亚和伊拉克 )一些华夏型分子的分布可以是起因于类似的气候条件、大陆位置、板块运动、洋流作用、古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华夏植物群与其同期植物群的差异反映了植物群成分、古气候、古地理位置和陆地生态系在时?  相似文献   
854.
Meishan Section D in Changxing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has been selected as the global stratotype of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and various studies hav been done at the boundary but the gas chromatographic-mass spectrographic analysis of alkane biomarkers has not been investigated. This paper presents of results of a study of the biomarkers analyzed in a series of samples across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at both Meishan Section A and Section 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concentration of alkane biomarkers in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strata is high in Bed 26 while it is low in Bed 27. A variety of biomarker parameters demonstrate that the main sources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sediment are algae and bacteria and that the depositional enviroment varied from weakly oxidizing to reducing during the studied interval.  相似文献   
855.
Anidanthus是凉水型腕足动物的代表之一,主要出现在早二叠世Sakmarian期至中二叠世Wordian期,先驱分子在晚石炭世的巴什基尔期已出现,部分种延至晚二叠世。Anidanthus主要分布于北方大区和冈瓦纳大区,具两极分布的特点。气候是造成Anidanthus两极分布的最主要因素。该属中、晚二叠世在特提斯区出现,是全球气候变冷事件的反应。  相似文献   
856.
中国南方二叠纪海平面变化及升降事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王成善  李祥辉 《沉积学报》1999,17(4):536-541
在对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地层、充填特征及沉积演化认识基础上,通过研究海平面升降变化及事件后认为:华南二叠纪相对海平面升降旋回与其层序数量一致,升降型式可有两种且互成影像;二级海平面升降包括“二分式”和“单分式”,前者以扬子区为代表,后者典型见于华夏区;海平面升降事件发生在栖霞早期、茅口早期、茅口末期、吴家坪早期及长兴中后期;二级、三级海平面变化在升降样式、数量、相位上与欧美各地有所不同,其成因与所处构造域有关。  相似文献   
857.
Fluid inclusions are commonly observed in various stages during the diage-netic evolution and the generation,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hydrocarbons in Lower Permian carbonate rocks in the Xichang Basin, providing direct physico-chemical evidence for the process.Altogether seven stages can be recognized,ie.,the penecontemporane-ous, early and mid-late diagenetic stages, the epidiagenetic stage and the early, middle and late reburying stages.Karst and dissolution pores and structural fissures developed during the epidiagenetic and reburying stages constitute the major reservoirs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Oil generation and migration began in the early reburying stage in Late Permian time and developed to its climax in the middle reburying stage in the Triassic period, followed by extensive generation and migration of natural gases during the late stage of reburying in the Jurassic and later periods.The generation,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hydrocarbon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Hercynian basalt eruption and Indosinian and Yenshanian tecto-magmatism.  相似文献   
858.
贵州二叠纪海相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演化规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贵州罗甸二叠纪剖面为研究对象,详细讨论了海相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特点,及影响碳盐岩的δ^13C和δ^18O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整个二叠纪海相碳酸盐岩的δ^13C和δ^18O的演化与海平面升降的关系,第一次系统建立了二叠纪古海洋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演化曲线。  相似文献   
859.
林联情 《河南地质》1995,13(1):38-41
1882年李希霍芬在太原西山建立石炭系的太原系含煤建造以来,石炭系与二叠系的分界意见,归纳起来有三:(1)以Pseudoschwagerina(s.1)带之底为界,下面为石炭系,上面为二系系;(2)以晋东南的灰白色“佳祥砂岩”与太原西山黄绿色“骆驼脖子砂岩”对比,山西组的地层时代定为晚石炭世;(3)以晋东南灰白色第三砂岩(陵川砂岩)与太原西山“北岔沟砂岩”对比,砂岩底面为石炭系与二叠系的分界线,下  相似文献   
860.
根据新疆柯坪,乌什的Ting类化石新材料,结合以往有关Ting类生物地层学及Ting类古地理分布的资料,分析了塔里木地区二叠纪Ting类化石组合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塔里木盆地早二叠世Ting类动物群与我国西南地区同期Ting类动物群面貌非常相似,并具有一些目前仅发现于云南,贵州和广西的地方性种类,表明塔里木板块与华南板块在这一时期应处于相同的纬度,且两者相对位置似应比较接近。但是,这一结论与有关古地磁资料不尽吻合。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有关石炭-二叠纪微板块运动及古洋运动方向的研究成果,对塔里木,华南板块早二叠世Ting类动物群相似性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