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260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860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6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二叠纪生物礁广泛发育于我国南方碳酸盐岩地区。鉴于许多研究者从成礁的外部环境因素来探讨生物礁的发育模式,笔者从我国南方二叠纪生物礁的内部成礁因素分析,即从主要造礁生物——钙质海绵和钙质藻类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埋藏和保存特点方面进行分析,继而提出了华南二叠纪海绵礁的成礁模式。此模式不同于其它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礁的成礁模式  相似文献   
822.
延边石炭二叠系一个新的重要植物化石层位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爱  赵成弼 《吉林地质》1998,17(3):82-82
自60年代以来,依“槽台”学说,运用传统综合地层学观点,试图建立延边地区石炭二叠系统一地层柱,几经努力未获成功,形成旷日持久的争议。80年代,引入现代地层学“地层多重划分”的新的学术思想,又出现了两区(陆缘带)与三区(陆缘带)等不同见解。90年代,有...  相似文献   
823.
新疆麻扎尔塔格地区铁富集型高镁岩浆的源区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麻扎尔塔格地区位于塔里木板块西缘 ,巴楚县东部。该区有密集的二叠纪脉岩群产出 ,侵入于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下二叠统 ,主要岩石类型是辉绿岩、辉绿玢岩、暗色橄榄辉长岩、煌斑岩等。其中 ,暗色橄榄辉长岩的 Fe2 O3 Fe O=14 .4 0 %~ 16 .88% ,Mg O=17.2 1%~ 18.5 9% ,属铁富集型高镁岩浆岩。它们的 Mg#=6 7~ 6 8,Fe Ot/Mg O <1,Ni=4 6 9× 10 - 6 ~ 6 35× 10 - 6 ,大体上代表了原生岩浆。而辉绿玢岩和辉绿岩的 Mg#、Fe Ot/Mg O和 Ni丰度则证明它们属适度演化的岩浆。岩相学与岩石化学证明 ,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是岩浆演化的主要机制。各种脉岩均具有板内拉张环境下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这些岩石具有相同的 Nd、Sr、Pb同位素组成 ,1 43Nd/1 44 Nd=0 .5 12 5 0 8~ 0 .5 12 786 ,87Sr/86 Sr=0 .70 4 2 4 6~ 0 .70 6 4 4 4 ,2 0 6 Pb/2 0 4 Pb=18.17~ 19.2 4 ,2 0 7Pb/2 0 4 Pb=15 .4 7~ 15 .71,2 0 8Pb/2 0 4 Pb=38.6 3~ 39.32。由此证明 ,这些脉岩具有原始地幔的 Nd、Sr、Pb同位素组成 ,它们的岩浆源区应该位于下地幔。  相似文献   
824.
华南早-中二叠世筳类物种分异度变化过程的统计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宇坤  杨湘宁 《中国科学D辑》2004,34(11):1041-1046
用Rarefaction方法对华南早-中二叠世筳类物种表面分异度进行了统计验证, 证明华南筳类动物群物种数在早二叠世初迅速增加, 并在紫松期保持稳定的高分异度状态; 自早二叠世隆林期起, 筳类动物群物种分异度开始下降并呈长期低迷状态; 随着具副隔壁类群的出现, 筳类物种数在早二叠世晚期有所回升; 中二叠世孤峰期筳类动物群物种数再次增加, 但其规模远小于早二叠世初筳类动物群的辐射演化; 中二叠世中、晚期筳类物种分异度持续下降, 至中二叠世末大部分筳类物种消失.  相似文献   
825.
用Rarefaction方法对华南早-中二叠世(?)类物种表面分异度进行了统计验证,证明华南(?)类动物群物种数在早二叠世初迅速增加,并在紫松期保持稳定的高分异度状态;自早二叠世隆林期起,(?)类动物群物种分异度开始下降并呈长期低迷状态;随着具副隔壁类群的出现,(?)类物种数在早二叠世晚期有所回升;中二叠世孤峰期(?)类动物群物种数再次增加,但其规模远小于早二叠世初(?)类动物群的辐射演化;中二叠世中、晚期(?)类物种分异度持续下降,至中二叠世末大部分(?)类物种消失.  相似文献   
826.
华北地台北缘乌兰哈雅地区发现二叠纪未-三叠纪初蒙古寺-盘羊山-乌兰哈雅推覆构造,将晚太古代色尔腾山岩群绿片岩系推覆到震旦系什那干组灰岩和古生代碎屑岩系之上.推覆面走向近东西向,延伸长度大于50 kn,推覆方向180~230o,推覆距离大于4.5 km.推覆界面被中三叠世(U-Pb同位素年龄231 Ma)二长花岗岩侵入,又被中侏罗统大青山组不整合覆盖.本推覆构造的发现改变了前人认为本区不存在古生代末大型推覆构造的看法,对了解华北地台(板块)构造发展历史与地壳演化有重要意义.说明华北地台(板块)晚古生代末存在大型陆内造山事件,其动力来源推测为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的碰撞所产生的巨大挤压应力.  相似文献   
827.
新疆阿图什温古尔地区二叠纪牙形石动物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疆阿图什的温古尔-巴音库鲁提一带二叠系由于化石稀少而且保存不好,地层确切时代仍存在疑问,该区温古尔剖面二叠纪重要牙形石化石Neostreptognathodus pequopensis Behnken,Streptognathodus nashuiensis Zhong et Zhang等的发现为这套地层确切时代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牙形石生物相分析,推断温古尔地区中二叠世早期可能为盆地相较深水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828.
华夏植物群及其与全球同期植物群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克勤 《地学前缘》2002,9(3):73-84
文中研究的焦点是华夏植物群及其与全球同期植物群的比较 ,并论证了石炭纪和二叠纪的古植物地理再造。在石炭纪和二叠纪 ,华夏植物区和欧美植物区皆位于具热带气候的赤道区 ,在类似的气候条件下 ,这两个地区的一些植物具有形态上的相似性。此外 ,华夏植物群含有一些与欧美植物群共有的分子 ;因此 ,这两个植物群的关系比较密切。尽管华夏植物群具有相当数量的分子是与欧美植物群所共有的 ,但是在大羽羊齿类植物中 ,在种级上两者并没有相同的成分。华夏植物群是以热带雨林气候为特征。在二叠纪 ,华夏区的气候比欧美区的气候更为湿润。华夏植物群的分子不同于安加拉植物群的分子 ;此外 ,安加拉植物群代表了温带气候条件。在石炭纪和二叠纪 ,冈瓦纳植物群分布在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不同于分布于北半球低纬度的华夏植物群的组成分子 ;因此 ,这两个植物群没有必然联系。在石炭纪和二叠纪 ,在北半球华夏植物群与欧美植物群的一些植物在形态上的相似性以及在南半球 (西藏、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新几内亚和伊拉克 )一些华夏型分子的分布可以是起因于类似的气候条件、大陆位置、板块运动、洋流作用、古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华夏植物群与其同期植物群的差异反映了植物群成分、古气候、古地理位置和陆地生态系在时?  相似文献   
829.
Meishan Section D in Changxing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has been selected as the global stratotype of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and various studies hav been done at the boundary but the gas chromatographic-mass spectrographic analysis of alkane biomarkers has not been investigated. This paper presents of results of a study of the biomarkers analyzed in a series of samples across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at both Meishan Section A and Section 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concentration of alkane biomarkers in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strata is high in Bed 26 while it is low in Bed 27. A variety of biomarker parameters demonstrate that the main sources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sediment are algae and bacteria and that the depositional enviroment varied from weakly oxidizing to reducing during the studied interval.  相似文献   
830.
Anidanthus是凉水型腕足动物的代表之一,主要出现在早二叠世Sakmarian期至中二叠世Wordian期,先驱分子在晚石炭世的巴什基尔期已出现,部分种延至晚二叠世。Anidanthus主要分布于北方大区和冈瓦纳大区,具两极分布的特点。气候是造成Anidanthus两极分布的最主要因素。该属中、晚二叠世在特提斯区出现,是全球气候变冷事件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