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5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319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306篇
地球物理   221篇
地质学   598篇
海洋学   222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12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东部幔源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东部地幔岩包体及其单矿物中发育有大量的流体包裹体,采用阶段加热真空热爆的 方法脱出幔源包裹体中的气体,测试了气体的碳、氧、氦、氮等同位素组成。CO2的σ13℃普遍较低, 主峰值为(-18~-22)×10-3 ,多数样品在高温下的 σ13℃普遍小于低温下的对应值。氧同位素变 化也很大,从-3.4×10-3至25.5×10-3(SMOW),并呈现多峰的特征。σ18O与σ1C3具有很好的相 关性,可能受控于同种分馏机制。C、O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中国东部大陆地幔具有很大的化学不 均一性,可能是由地幔碳的多样性、源区的不均一性或地幔交代作用所致。氧同位素的变化可能是 结晶作用、去气作用或地壳物质混染所至。4He含量变化范围为(0.24~25.00)×10-8,3He/4He变 化范围为(0.46~12.80)×10-6,40Ar含量从0.97×10-6到34.18×10-6,40Ar/36Ar变化范围为 250.58~1202。3He/4He的变化反映了亏损地幔和富集地幔的存在。不同地区40Ar/36Ar的巨大差 异显示了地幔脱气程度的不同,也说明在地幔演化中Ar、He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2.
塔里木盆地东部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其成熟度判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塔里木盆地东部94个气样的烃类气体组成和碳同位素检测资料,与模拟实验资料相结合,进行了下古生界海相烃类气体的成熟度判识、成因类型和气源的综合研究。下古生界烃源气以干气为主,干燥系数>0.9,属海相腐泥型裂解气,并由于没有陆源有机质的影响,而表现为6~(13)C_1偏低、6~(13)C_2-J~(13)C_1,的差值小等特征。根据上元古界~下古生界烃源岩热模实验结果建立了6~(13)C_1-R_0凡回归方程,基本解决了本区天然气的成熟度和气源判识问题,并将天然气划分为4种成因类型。文中还探讨了天然气的多源、多阶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继1990年完成断层气定点观测法专题研究以后,笔者近期又完成了“断层气动态变化与地震研究”的初步总结。近年来断层气研究在以下方面有新的进展,并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1.对5个断层气观测点的2—3年的Rn、Hg、CO_2、H_24种气体组分的日观测资料及相  相似文献   
106.
王万春  徐永昌 《沉积学报》1992,10(2):135-142
辽河盆地是一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内天然气资源丰富,天然气成因复杂.本文通过对该盆地80个天然气样中烃类气体组分组成及同位素组成的分析研究,探讨了该盆地烃类气体的成因,为盆地天然气勘探提供了地球化学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7.
我国80年代气体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永昌 《沉积学报》1992,10(3):57-69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我国气体地球化学研究的成果。天然气地球化学是其中最主要的领域,在成因类型及综合判识、气源对比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其中煤型气综合判识、生物—热催化过渡带的理论有重要学术和实践意义。稀有和非烃气体研究也有较快进展。沉积壳层幔源氦工业储集的发现属世界前例。腾冲地热区深源甲烷的探讨、大气CO_2浓度及碳、氧同位素研究、煤矿CO_2突出及其成因、地震灾害预防预报的气体地球化学研究等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8.
109.
华南金矿二元混合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华南六个有代表性金矿的成矿时代、断裂构造、围岩、侵入岩、中基性岩墙、成矿类型、成矿阶段,矿石组成、成矿温度、包裹体成分以及稳定同位素等多方面研究,发现华南大部分金矿具有共同特征;主要成矿时代为燕山期,远落后于围岩时代;是沿地壳级大断裂形成的后生矿床,六个金矿的铅同位素组成可分出高值区(组)和低值区(组),表明成矿物质有深浅两个不同来源;不同金矿氢、氧同位素指示成矿热液水为深源岩浆水与古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110.
莫栋波 《华南地震》1993,13(3):45-49,29
地下流体能较好地反映地壳应力的变化,对地震前兆的监测预报有一定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地下热矿水中逸出气的组分、总量及其与溶解气量比的观测和试验,表明地下水中的逸出气体有良好的震兆作用,其中逸气总量以及逸出氦等组分可望成为映震的灵敏测项,有必要深入开展观测研究。本文还介绍了自行设计的集气装置及效果较好的现场简易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