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54篇 |
免费 | 1274篇 |
国内免费 | 170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494篇 |
大气科学 | 1951篇 |
地球物理 | 817篇 |
地质学 | 2978篇 |
海洋学 | 608篇 |
天文学 | 110篇 |
综合类 | 649篇 |
自然地理 | 3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1篇 |
2023年 | 411篇 |
2022年 | 438篇 |
2021年 | 587篇 |
2020年 | 391篇 |
2019年 | 594篇 |
2018年 | 412篇 |
2017年 | 463篇 |
2016年 | 427篇 |
2015年 | 458篇 |
2014年 | 599篇 |
2013年 | 467篇 |
2012年 | 486篇 |
2011年 | 472篇 |
2010年 | 408篇 |
2009年 | 408篇 |
2008年 | 381篇 |
2007年 | 346篇 |
2006年 | 326篇 |
2005年 | 269篇 |
2004年 | 255篇 |
2003年 | 220篇 |
2002年 | 220篇 |
2001年 | 213篇 |
2000年 | 159篇 |
1999年 | 162篇 |
1998年 | 138篇 |
1997年 | 144篇 |
1996年 | 116篇 |
1995年 | 122篇 |
1994年 | 125篇 |
1993年 | 105篇 |
1992年 | 95篇 |
1991年 | 100篇 |
1990年 | 76篇 |
1989年 | 74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4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4篇 |
1966年 | 4篇 |
1957年 | 6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今年吉林省春夏之季雨水偏多的特点,我省对各种天气系统的降水进行了几次有目的的飞行探测。本文主要利用其中一次低涡天气降水过程的云雨特点,系统分析了云体微物理特征,为今后更好地了解云雨结构打基础。 相似文献
32.
33.
云的形成是产生降雨的必要条件,云和降水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而复杂的联系。利用常规站点数据和ISCCP卫星数据等资料分析了夏季中国地区云的多种特征参数的变化与降水变化在时空分布上的联系。站点数据结果表明总云量、低云量与降水的距平在全国范围内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通过0.05水平显著性检验的站点上,云量和降水距平百分率之间的线性关系较明显,总云量每增加1.00%降水增加2.23%,低云量每增加1.00%降水增加0.46%。ISCCP数据结果显示总云云量、光学厚度和云水路径以及高云中的卷层云和深对流云云量与降水距平呈非常好的正相关关系。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并参考中国地理气候分布特点,将中国分为9个气候区,以小波相干分析和交叉小波分析对各个气候区夏季云量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序列在时频域内多尺度特征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9个气候区夏季白天总云量和低云量与降水变化在2~4年(a)和5~8a的尺度周期都具有较强的相干性与共振周期,且处于正相关位相。在时空分布和时频域上,中国地区夏季云和降水的变化之间都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低云量。云和降水变化之间具有强相干性与共振周期是两者之间正相关联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34.
利用丽江站新建的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获得的高时间分辨率的垂直观测资料,结合同址的地面自动气象站和雨滴谱的分钟数据、常规探空数据和附近C波段天气雷达的强度回波,分析了两次降水过程前后云雷达反射率因子Z、径向速度Vr、速度谱宽Sw的垂直变化规律。分析表明:在发生弱降水时,云雷达Z在垂直方向的变化不明显;但Vr、Sw值在0℃层稍低位置有一个明显的分界层(融化层),粒子通过融化层后Vr、Sw都是快速变大,这个变化主要是粒子的相态由固态变成液态引发的,可以通过Vr、Sw突变值的位置来识别0℃层亮带的高度。从C波段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剖面图及云雷达位置的时间-高度图看,对毛毛雨和小雨的回波,强度和高度差异比较明显,毛毛雨比小雨回波高度低、强度弱,与云雷达相比C波段雷达对高一些的云观测不到,对距离较远的弱降水回波无法观测到;由于相同粒子对不同波长电磁波的散射不一样,造成两种雷达垂直方向观测到的Z变化不同。对比弱降水回波,云雷达在... 相似文献
35.
在磁云内部常常观测到反常高的重离子电离态,这些增加的重离子高价电离成分可以揭示其源区的温度特性.利用ACE卫星数据检查了1998年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的74个磁云事件,发现14个磁云事件的内部具有明显的局部高温质子区.通过对这些高温区域内部质子温度与O~7/O~6比值和铁平均电离态áFe?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9个磁云事件内部高温区域的质子温度和O~7/O~6比值或铁平均电离态áFe?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余5个磁云事件内高温区域的质子温度与O~7/O~6比值和铁平均电离态都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表明9个磁云事件内部的高温现象起源于太阳. 相似文献
36.
37.
38.
二维有限元大地电磁正演模拟在Matlab上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Matlab高级语言开发平台对矩阵的计算简便快速,并且绘图输出文件方便。以这些特点为契机,在Matlab平台上,讨论利用有限单元法实现二维大地电磁正演的问题,推导出相应的公式,计算地表或海底视电阻率及相位,并与解析解以及主流方法结果对比,证实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9.
本文研究了利用二维磁异常和一维垂向导数异常的矩的积分,计算磁性体总磁矩及其中心位置的迭代方法。在计算过程中,只要给出磁矩中心位置坐标的初值,就能计算出总磁矩及其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40.
本文利用广义逆矩阵理论反演解释二维磁异常。实现了加阻尼因子法,实现并改进了奇异值人工截除法;讨论了资料分辨矩阵、信息密度矩阵等辅助信息的利用;详细评价了广义逆矩阵算法的优劣。通过与目前重、磁最优化反演中常用的阻尼最小二乘法、变尺度法的对比,指出广义逆矩阵法优于这些算法。最后以河北迁安一个复杂磁异常的反演实例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