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8篇 |
免费 | 242篇 |
国内免费 | 27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9篇 |
大气科学 | 179篇 |
地球物理 | 209篇 |
地质学 | 1266篇 |
海洋学 | 90篇 |
天文学 | 83篇 |
综合类 | 125篇 |
自然地理 | 3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51篇 |
2022年 | 75篇 |
2021年 | 100篇 |
2020年 | 83篇 |
2019年 | 72篇 |
2018年 | 57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80篇 |
2014年 | 104篇 |
2013年 | 97篇 |
2012年 | 109篇 |
2011年 | 115篇 |
2010年 | 101篇 |
2009年 | 118篇 |
2008年 | 124篇 |
2007年 | 110篇 |
2006年 | 87篇 |
2005年 | 72篇 |
2004年 | 63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46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49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乌鲁木齐河源冰碛物的ESR测年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应用ESR测年技术对采自乌鲁木齐河源区上望峰、下望峰与高望峰的冰碛物进行了测年, 上望峰冰碛年代为(35±3.5) ka BP; 下望峰冰碛3个年代分别为(171.1±17) ka BP、 (176±18) ka BP、 (184.7±18) ka BP; 高望峰冰碛年代为(459.7±46) ka BP. 经对ESR测年结果的可靠性讨论并结合地貌地层与已有的14C年代、 ESR年代数据得出: 上望峰冰碛沉积于MIS 2相对应的末次冰期晚期; 下望峰冰碛系两次冰川作用沉积的, 公路之上冰碛于MIS 4相对应的末次冰期早期沉积的, 以下老的冰碛沉积于MIS 6相对应的冰期; 河源区最老的冰碛高望峰冰碛形成于MIS 12相对应的冰期. 高望峰冰碛年代同时还表明本段天山至少于此时已经上升到与当时冰川气候相耦合的高度, 进入了冰冻圈, 开始发育冰川. 相似文献
962.
丽江-小金河断裂斜切中国西南“川滇菱块”,走向北东,为一高角度斜滑断裂.与平面遥感影像相比,通过三维影像解译断错地貌有显著的优越性.印度P5卫星数据具备真正2.5m分辨率,在制图方面,像对生成DEM以及制图精度可达1∶25000.本文依据立体像对提取DEM的原理,利用ENVI软件DEM Extraction模块提耿出了丽江-小金河断裂带P5立体像对的DEM.文中利用等高线套合分析法和剖面线法对DEM精度进行评价,结论认为,DEM精度优于1∶5万地形图等高线高程精度,而且与实时动态差分(RTK)测量结果比较一致.文章重点选取了丽江市北东方向干塘子和西南方向南溪盆地两处,将三种高程数据——从P5立体像对提取出的DEM、google earth影像地形高程和1∶5万矢量地形图等高线生成的DEM,结合Google Earth影像做成三维立体影像,较为直观地对三种高程数据进行了有效的对比,结论认为,P5立体像对生成的DEM精度最高.在室内利用高精度三维立体图对丽江-小金河断裂断层地貌进行了解译,经过野外踏勘和探槽验证,证明三维影像解译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3.
西昆仑提孜那甫河与喀拉喀什河山前河谷地貌对比及构造-气候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部署在西昆仑新疆叶城县南提孜那甫河与和田市南喀拉喀什河山前3条河谷阶地横剖面所提供的实际资料和ESR、14C年代测试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①西昆仑这两条相距250km河流属于同一个山前地貌单元;②剖面Ⅰ、剖面Ⅲ的T4、T3、T2、T1分别形成于约100kaB.P.、80kaB.P.、50kaB.P.、30kaB.P.;③依据形成时代,剖面Ⅰ的T3、T2、T1分别对应剖面Ⅱ的T4、T3、T2,剖面Ⅱ的T1形成于8.5kaB.P..对横剖面的对比并结合纵剖面,认为该地区100kaB.P.以来山前河谷地貌的形成,气候作用大于新构造作用;8.5kaB.P.前后发生过一次新构造的抬升作用. 相似文献
964.
利用室内概化模型试验,研究了"藕节"辫状河的发育和演变过程。从初始顺直小河开始,以黄河花园口水文站枯水期和洪水期流量为背景,概化试验入口水沙条件,成功塑造了具有典型藕节的辫状小河。模型小河的试验发现:① 原顺直河道交错边滩的发育对辫状河道"藕节"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② 结合自然河流和试验小河,"藕节"河段形态特征系数I与河道稳定性参数θ呈较好的非线性关联性,说明辫状河道除了沙粒阻力和床面形态阻力,也可以采取断面形态一收一放的"河势形态阻力"方式消耗,制衡部分水流能量;③ 流量过程是控制河段形态特征的决定因素之一,大洪水不仅破坏了原交错边滩的特点,也使"藕节"形态遭到破坏;但在中小流量下,河段保持了较好的"藕节"驻点、"藕身"收放的特点。本研究对黄河下游收放相间的"藕节"河段防洪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65.
据新的地层划分方案及大量钻井、露头和岩心资料,详细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延安组延9油层组(Y9)沉积体系特征及演化,认为延9油层组主要为河流沉积,是延10油层组的继承与发展,发育有辫状河、辫状型曲流河和网状河3种类型的河流。Y39油层是辫状河发育的油层,Y29油层在继承Y39油层河流的基础上发育辫状型曲流河,Y19油层则是在前两期逐渐填平补齐之后,在准平原条件下发育的网状河沉积。华池地区延9油层组发育辫状河-辫状型曲流河和网状河两种河流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966.
深圳河河口红树林变化的多时相遥感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通过对深圳河河口地区6个时相卫星遥感图像的分析,得到了该地区10多年来红树林湿地面积的变化.通过对多时相红树林分布信息进行二进制编码,分析了不同时期红树林在空间上的消长,通过计算和对比各个时相红树林覆盖区域的植被指数,间接反映了红树林的生长状况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成像时刻的潮位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1989年到1996年,深圳河河口红树林湿地面积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在1996年以后面积变化不明显而在空间分布上有变化.植被指数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多年被红树林占据的部位,深圳福田一侧的红树林空间消长化不显著,而主要的变化部分集中于香港米埔红树林保护区靠近深圳河河口的南侧. 相似文献
967.
粤西河台金矿床富硫化物石英脉Rb-Sr等时线年龄讨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河台金矿床产于河台韧性剪切带中,成矿作用分为韧性剪切变质成矿期的韧性剪切变质成矿阶段和热液蚀变成矿期金石英脉阶段、金硫化物阶段和方铅矿闪锌矿碳酸盐脉阶段.金的成矿主要发生在金石英脉阶段和金硫化物阶段,形成的矿石有蚀变糜棱岩型和富硫化物石英脉型.富硫化物石英脉单矿物石英中富含以富CO2液相为主的流体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及熔融包裹体.与以往用流体包裹体热爆法和压碎法提取Rb、Sr的方法不同,本文用石英全溶法测得富硫化物石英脉中石英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72±2 Ma(1σ),初始比值为0.72816±0.00096,对比已有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及区域成矿特征,认为这一年龄值可能代表了河台金矿床的成矿年龄. 相似文献
968.
郭家梧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2009,3(3):16-16
2009年5月22—23日新疆气象学会在乌鲁木齐召开首届全疆气象学会秘书长会议。会议传达贯彻落实了第三次全国气象科普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条例》,交流学会工作经验,参观科技馆(科普基地),促进学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新疆气象学会理事长史玉光出席会议,他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全疆气象学会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提出了加强学会和气象科普工作的意见,要求学会工作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69.
分支河流体系的讨论有助于促进各类冲积体系的分类学研究,并可促进源—汇体系分析的定量化。博茨瓦纳的奥卡万戈(Okavango)曲流河扇是分支河流体系的典型代表,具有独特的沉积学、水文学和地貌学特征,主要特点如下:①河道形态属于单线曲流河道向下游分叉型,顺流方向产生弯度不一的分支河道网络,从顶点向下游方向,河道呈放射状,由河谷内的限制性河道变为盆地内的非限制性河道;②顺斜坡向下,河道分叉作用增强,河道的尺度和规模减小,受物源控制,无论是曲流河道还是低弯度河道,皆为砂质载荷,河道宽度、水体深度和沉积物粒度虽有系统变化但不显著,且在极低的坡度控制下,随着流量的减少,河道由曲流河逐渐变为低弯度河,河道形态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坡度、流量、沉积物粒级和河岸强度;③根据湿地和河道分布特征,可将扇体划分为补给河谷、近源扇、中部扇和远端扇4个亚环境:补给河谷以单线曲流带和不同规模的迂回坝发育为特征,近源扇主要为泥炭限制的分支河道和河间沼泽沉积,中部扇主要为曲流河和低弯度河沉积,沼泽减少,漫滩增加,远端扇为宽浅型的非限定性河道,以沙岛林地之间的漫滩沉积为主;④沉积物主要为未固结的石英砂,主要来源于卡拉哈里盆地近代风成沉积,砂质纯净,分选和磨圆俱佳,缺乏细粒杂基,粒间细粒组分主要为生物成因的硅藻、植硅石和有机物质,亦见有方解石和二氧化硅胶结物。
对现代曲流河扇体系进行调查的重要目的就是研究地下类似沉积体系的分布。通过对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相关“内陆三角洲”沉积特征和沉积规律的重新认识,可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预测模式。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沉积时期,沉积作用受盆地北缘物源控制,来自北部物源的碎屑物质在宽阔的湿地平原上发育了多套分支河流沉积体系,主要为曲流河扇沉积体系。顺着沉积斜坡向下,河道的尺度和规模减小,沉积物粒度变细,煤层和暗色泥岩厚度变小,缺乏明显的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及稳定的前三角洲深水相。沉积组合主要表现为分支河道砂岩、漫岸细粒沉积与湿地泥岩及薄煤层的互层,为大气田的形成奠定了沉积基础。 相似文献
970.
赵勇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2012,6(2)
:基于乌鲁木齐1961-2008年地温和降水资料,使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突变检验、相关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地温的时间变化特征及与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浅层地温(0厘米和40厘米)的逐月变化与大陆气温一致,而80厘米和160厘米,则与海温一致,320厘米地温表现为准半年的变化特征。各层年均地温有较一致的年变化,1990年至今,均处在高值期。40厘米和80厘米的年均地温呈下降趋势,而160厘米和320厘米为上升趋势。各层地温在冬季,均呈显著的升温趋势。各层冬季地温均在2000后发生了由低到高的气候突变。相关分析发现,320厘米前一年12月的地温与次年夏季降水相关性较好,可达0.38。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前一年秋季8月和9月,160厘米与320厘米地温的梯度与降水有较好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和0.4,可以作为夏季降水长期预测的一个参考因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