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62篇 |
免费 | 557篇 |
国内免费 | 58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94篇 |
大气科学 | 338篇 |
地球物理 | 645篇 |
地质学 | 1392篇 |
海洋学 | 299篇 |
天文学 | 39篇 |
综合类 | 283篇 |
自然地理 | 2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102篇 |
2022年 | 141篇 |
2021年 | 155篇 |
2020年 | 116篇 |
2019年 | 162篇 |
2018年 | 131篇 |
2017年 | 142篇 |
2016年 | 160篇 |
2015年 | 216篇 |
2014年 | 258篇 |
2013年 | 230篇 |
2012年 | 280篇 |
2011年 | 248篇 |
2010年 | 290篇 |
2009年 | 239篇 |
2008年 | 270篇 |
2007年 | 201篇 |
2006年 | 211篇 |
2005年 | 162篇 |
2004年 | 174篇 |
2003年 | 158篇 |
2002年 | 147篇 |
2001年 | 133篇 |
2000年 | 97篇 |
1999年 | 102篇 |
1998年 | 82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80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58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5篇 |
1978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中国西天山南缘盆山构造转换解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在西天山南缘,天山造山带向塔里木盆地北缘的盆山过渡,是以前陆褶皱冲断构造形式向库车一拜城前陆盆地渐变,表现为一系列褶皱冲断组合的构造样式。根据独库公路南段构造变形分析,可组合成6个部分:库尔干一铁力买提达坂根带褶皱系、南天山南缘逆冲断裂带、前陆逆冲推覆构造带、前陆双冲褶皱构造带、前陆隐伏逆冲前缘构造带、沙雅一轮台前缘叠加变形构造带。前陆盆地的发展可以划分为晚二叠一早三叠世、中三叠世一侏罗纪、白垩一 相似文献
8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期年各区域、各类用地准确的现状数据和现势性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是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和依据。本文将结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转换与确认的技术要点,供大家在规划编制中参考。 相似文献
84.
以等压热容为例,研究岩石圈中水的临界奇异性及出现的条件,探讨岩石圈中水的临界奇异性与断裂耦合作用触发地震的可能性。岩石圈中水存在一、二级相变,相变时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将发生明显改变,在临界点处表现出奇异性,如热容、膨胀系数和压缩系数等将趋于无穷大,按照Mie-Grneisen方程((P/T)V=γρCV),热容无穷大时将导致热压也趋于无穷大,压力将瞬时剧增。但水的临界奇异性出现的条件是温、压同时趋于临界值,在岩石圈中温、压是相互关联的,按照正常的地温梯度(15~35℃/km)和地压梯度(0.025~0.03GPa/km)计算,达到水的临界温度和压力的深度分别是24~10km和0.88~0.73km,即在岩石圈中若没有断裂的存在时则不可能同时达到水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不可能出现临界奇异性。断裂使压力降至水的临界压力,使得在岩石圈中某处温度和压力可同时达到水的临界值而出现奇异性,水的临界奇异性和断裂的耦合导致热压剧增,可能触发地震 相似文献
85.
86.
87.
泥石流启动临界土体含水量及其预警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泥石流预警方法多基于前期和实时降雨量等间接指标,但实际上直接影响泥石流启动的关键物理参数是土体含水量,通过分析土体含水量的变化来判断泥石流启动更为直接可靠。首先定义了泥石流启动的临界土体含水量的概念,然后基于国内外泥石流启动的观测试验数据,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临界土体含水量与土体渗透系数、孔隙度和颗粒曲率系数的经验关系,进而提出一种基于临界土体含水量和实时降雨的泥石流预警方法。最后,以云南东川蒋家沟1999年7月16日发生的一场泥石流为实例进行演算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可靠性和准确性上优于传统利用临界线和暴发线判别泥石流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8.
89.
90.
堤坝管涌的室内试验与颗粒流细观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水流垂直方向的堤坝管涌现象分别进行了室内模型模拟和颗粒流模拟实验。在室内模型试验模拟中采用先进的数码成像跟踪设备在细观的尺度上对土样在管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进行了观察和记录,为颗粒流细观模拟提供了必要的细观参数及宏观依据。提出的二维孔隙率与三维孔隙率转换的关系公式很好的将室内模型试验的孔隙率同颗粒流数值模拟结合,运用颗粒流程序采用固液耦合的分析模型对管涌现象作进一步的数值模拟分析。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管涌产生、发展在颗粒细观尺度的原因,对管涌产生发展中的试样细观变化规律及流速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这些结果为PFC2D在渗流和渗透破坏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用依据,同时也为在细观尺度上解释和分析管涌现象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