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2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366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217篇
地质学   1006篇
海洋学   9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971.
李丹  孙建  何娇娇 《世界地质》2014,33(1):164-170
对江苏高邮凹陷北斜坡浅层侵入体泥岩变质带储集特征及发育模式开展的研究表明,泥岩变质带厚度与侵入体厚度呈正相关关系,按变质程度差异分为3个岩相带:角岩带、板岩带和变余泥岩带。其储集空间以各种成因的裂缝为主,物性变化受热接触变质作用控制,越靠近侵入体储层物性越好,即角岩带物性好于板岩带及变余泥岩带。岩浆侵入带来的高温高压、热流体活动及冷凝收缩作用是泥岩变质带储层发育的主要动力机制;侵入体上下变质带多呈非对称发育,上部变质带厚度及物性均优于下部变质带,这种非对称发育特征主要受控于高压热流体向上优势运移作用;其中上部角岩带为泥岩变质带相对优质储层发育部位。通过分析岩浆侵入与油气运聚的时空匹配关系认为泥岩变质带具有较大成藏潜力。  相似文献   
972.
本次通过对高邮凹陷阜宁组一段38口井的岩芯描述和400余块样品的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的镜下观察以及物性分析和含油性分析等,对储层的岩性、粒度、杂基含量、层理结构、生物扰动构造等因素与储层的成岩现象、物性特征和含油性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总结了沉积微相对成岩作用、储层物性的影响和与储层含油气性的关系。储层的岩石成分对储层的成岩作用及物性有重要影响,岩屑较软,易被压实和溶解,浅埋藏时,孔隙度和渗透率随着岩屑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当埋藏较深时,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岩屑含量增加而快速下降。储层的粒度对储层的成岩作用及物性也有重要影响,一般随着粒度的增大,孔隙度、渗透率都相应增大。储层的层理类型对成岩作用及物性也有重要影响,块状层理、交错层理或平行层理砂岩的分选性好,杂基含量较低,属于颗粒支撑结构,从而有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为后期地下酸性流体对储层的溶蚀改造提供了渗流条件;波状交错层理等砂岩除不具备这一条件外,砂层内部弯曲的纹层给地下流体的流动增加了困难,不利于次生孔隙的发育和油气的进入。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其对原始物性的控制,分选好、原始物性好的储层在埋藏成岩演化过程中,由于对地层流体的流动的阻力小,其储集空间可以由于致密胶结作用完全消失,也可以得到溶蚀改善和保存;但泥质含量高的储层,其原始物性不好,对地层流体的流动阻力大,尤其是油气难于进入,储层主要遭受破坏,而难以得到改善和保存。  相似文献   
973.
考虑经塑料排水板处理后,路堤在填筑过程中孔压消散导致地基土强度提高所引起临界填筑高度发生变化,修正Leroueil 和Tavenas提出的临界高度计算模型,结合四川省遂-资高速公路软基变形监测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行性。研究表明:(1)在填筑过程中,实测地表沉降曲线的拐点和沉降速率的加速点即为临界高度。实测沉降-填筑高度曲线在临界高度前后皆可看成线性变化;(2)由于固结时间t、现场取样条件的差异,修正计算所得临界高度较观测得到临界高度相差±(0.1~0.3)m,计算值总体偏高;(3)利用成对t检验法对数据进行检验,得出t<t0.05,22=2.074,观测值与计算值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74.
用临界地震概念确定未来地震临界区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临界点要领和对Bowman临界地震的思想的扩展,提出了一种临界圆方法来确定临界区域。模拟检验表明,此方法在确定假定临界区域时是有效的。我们选择了新西兰和中国的几个实例,运用此方法在强震发生前寻找临界区域位置。结果表明,在确定临界区域时该方法是可信的,主震震中位置将落在临界区域内。  相似文献   
975.
溴化锂水溶液的几个主要物性参数计算方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溴化锂水溶液物性的实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提出了溴化锂水溶液的平衡方程及粘度系数、结晶温度、密度、定压比热容、比焓等物性参数计算方程。回归和归纳出的方程中最大的相对误差为6 42 % ,平均相对误差均不超过 1 3 6% ,能够满足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热力计算和传热计算的要求  相似文献   
976.
研究泡沫的携带性能,对于清洗钻孔,提高钻进效率是十分重要的。泡沫携带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球状颗粒在液流中的临界速度。利用专用试验台确定球状颗粒降临速度是较合理较可靠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球状颗粒临界速度随泡沫流中气体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77.
地下水流动对土体产生渗透力,当渗透力大于土体的抗剪强度,土体破坏,也就是当施工造成地下水水力坡度超过砂层的临界水力坡度即产生流砂现象.运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方面的原理其处理方法有两类一是莫尔-库仑法即c法和φ法;二是临界水力坡度法(Ie法).  相似文献   
978.
康佐  亢佳伟  邓国华 《岩土力学》2023,(11):3117-3127
黄土浸水可形成两类工程性质差异较大的压密饱和黄土或欠压密饱和黄土。通过对西安地区22个黄土场地的试验和数据统计,分析了两类饱和黄土性质的差异,系统地研究了欠压密饱和黄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揭示了其具有饱水软弱性和失水大变形的根本原因,归纳得到了西安地区欠压密饱和黄土的物理力学特征指标,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严格区分两类饱和黄土、分类制定技术措施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欠压密饱和黄土是黄土浸水过程中未被充分压密、大孔隙结构仍然存在的土,在Q3和Q2上部地层中均有揭露,其具有大孔隙比、高含水率、中高灵敏度、中高压缩性、低承载力和强度等特征,一般处于软塑或流塑状态,其与湿陷性黄土、古土壤和压密饱和黄土邻近分布,形成了软硬不均的地层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979.
关键隔水层沉积薄弱区阻水性能的深入研究对于矿井生产安全和生态水资源保护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域沉积特征重新优化钻孔数据,研究榆神矿区红土沉积厚度的分布规律,并探讨与红土阻水性能相关的微观工程特性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红土沉积厚度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大,并且随着河流的演化,红土分布变得极不均匀,红土缺失区面积达到48.80%。在垂直方向上通过粒径分析和渗透试验表明,红土的阻水性能随着红土沉积深度的增加而增强;在水平方向上通过微观结构和物质组成分析表明,红土的隔水性能与其沉积厚度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随着红土沉积厚度的减小,薄弱区红土的隔水性能急剧下降。基于稳定达西流速概念计算了非完全阻水的红土薄弱区临界厚度,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得到榆神矿区红土阻水性能的分区。榆神矿区红土工程特性及阻水性能的系统研究可为红土薄弱区内矿井查清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实现关键隔水层保护及再建以及指导煤水双资源协同共采工程实践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0.
为替代温州地下开挖淤泥的填埋处理模式,探究生石灰对温州淤泥的固化效果,并为工程上采用生石灰对温州淤泥的固化提供直接的参考数据,在室内展开对温州淤泥的固化研究,主要探究生石灰对淤泥各项物性指标的影响;并在现场对温州淤泥进行固化研究,采用单桥静力触探试验和平板荷载试验检测固化淤泥承载力。室内试验表明,生石灰的添加对温州淤泥的多项物性指标产生影响,淤泥的工程、力学性质得到改善,当生石灰掺量为4%,固化淤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116 kPa。现场静力触探试验表明,生石灰对温州淤泥固化效果明显,当生石灰掺量为1%~5%时,固化淤泥的比贯入阻力平均值为0.439~0.773 MPa;通过现场平板荷载试验可知,生石灰掺量为1%~5%时,固化淤泥的承载力特征值为126~330 kPa。工程上采用生石灰固化温州淤泥,其承载力特征值可通过本研究的线性方程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