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374篇 |
免费 | 5607篇 |
国内免费 | 440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3篇 |
大气科学 | 121篇 |
地球物理 | 3957篇 |
地质学 | 19525篇 |
海洋学 | 1026篇 |
天文学 | 11篇 |
综合类 | 1149篇 |
自然地理 | 3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4篇 |
2023年 | 561篇 |
2022年 | 798篇 |
2021年 | 735篇 |
2020年 | 721篇 |
2019年 | 670篇 |
2018年 | 533篇 |
2017年 | 618篇 |
2016年 | 661篇 |
2015年 | 732篇 |
2014年 | 1065篇 |
2013年 | 811篇 |
2012年 | 1036篇 |
2011年 | 1005篇 |
2010年 | 861篇 |
2009年 | 898篇 |
2008年 | 902篇 |
2007年 | 739篇 |
2006年 | 809篇 |
2005年 | 675篇 |
2004年 | 791篇 |
2003年 | 748篇 |
2002年 | 759篇 |
2001年 | 803篇 |
2000年 | 725篇 |
1999年 | 768篇 |
1998年 | 738篇 |
1997年 | 719篇 |
1996年 | 734篇 |
1995年 | 722篇 |
1994年 | 676篇 |
1993年 | 582篇 |
1992年 | 611篇 |
1991年 | 523篇 |
1990年 | 474篇 |
1989年 | 392篇 |
1988年 | 92篇 |
1987年 | 87篇 |
1986年 | 49篇 |
1985年 | 39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27篇 |
1978年 | 7篇 |
1977年 | 9篇 |
1954年 | 6篇 |
1948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塔北地区构造和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塔北隆起为塔里木盆地最富有油气的构造单元之一,其纵向上可分为中新生界和古生界两大构造层,上下特征有较大的差异性:古生界受到六条基底逆断层及其伴生断裂控制,构造格局可以划分为四隆两凹的构造单元:英买力低凸起、轮台低凸起、哈拉哈塘凹陷、轮南低凸起、草湖凹陷以及库尔勒鼻隆,该格局长期继承性发育,并逐层遭受剥蚀形成整个塔北残余古隆起,其上构造圈闭十分发育,同时由于暴露时间长,碳酸盐岩储层非常发育;中新生界整体上表现为南高北低的北倾斜坡形态,受到下伏古生界断层的后期活化影响,发育局部圈闭。塔北当前的构造格局在演化过程中主要形成于海西期,后期变化较小。研究表明,塔北地区构造演化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晚加里东-早海西期的稳定抬升剥蚀期,塔北在南倾的大斜坡背景上形成了北东-南西走向的轮南大型背斜,英买力低凸起初具雏形;晚海西-印支期的挤压抬升期,塔北隆起在原背景之上继承发展;燕山-喜山期为调整定型期,形成现今塔北地区构造格局。整体古生界构造格局形成早,稳定时间长,是库车油气和满加尔油气的长期指向区,控制了塔北地区油气分布,而多期的构造演化则控制了塔北地区油气藏不同时期的破坏和形成,也造就了目前塔北地区同时存在沥青、稠油、轻质油和天然气。 相似文献
942.
甘新交界红柳河蛇绿岩形成和侵位年龄的准确限定及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8,自引:10,他引:8
采用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定年方法,获得新甘交界红柳河蛇绿岩中的堆晶辉长岩年龄为516.2±7.1Ma,代表了红柳河蛇绿岩的形成年龄;侵入到红柳河蛇绿岩中未变形变质的黑云母花岗岩的年龄为404.8±5.2Ma,限定了红柳河蛇绿岩侵位的上限.作为南天山洋壳的残骸,红柳河蛇绿岩新的可靠年龄数据表明,南天山洋在早寒武世已经开始形成,并于早泥盆世埃姆斯阶之前在红柳河地区已经闭合.上述洋盆演化过程对进一步研究东天山的大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3.
亚洲中东部岩石圈塑性流动网络与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绳祖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1,31(1):14-19
:板块边缘驱动作用主要通过岩石圈下层的网络状塑性流动实现其向板内的远程传递 ,并控制上层的构造变形。相应地造成构造应力场的的多层分布格局 ,主要包括下层 (含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 )、多震层 (属于上部地壳 )和浅层 (浅表地壳 )应力场。这些层中最大压应力方向可分别采用塑性流动网络共轭角平分线、震源机制解和井孔应力测量等方法加以确定。根据对亚洲中—东部下层与多震层应力场的对比表明 ,大部分地区二者的应力方向基本一致 ,表明了下层对上层的控制 ,这对了解板内应力场的一般趋势与格架提供了基础。靠近驱动边界的局部地段 ,由于上部地壳直接的传递作用 ,往往导致上、下层应力方向的显著偏差 ,有可能成为进一步了解深浅层联系和差异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44.
嵩县小公峪金矿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基本特征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凤军 《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9,8(6):493-497
小公峪金矿区位于祁雨沟矿田内,目前已探明金储量数十t。从成矿构造的分布、仰望锲本地质特征、矿床特征方面重点分析构造蚀变岩金矿,提出了该区的控矿因素,矿床民因、矿化富集规律,并指明了该区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45.
947.
948.
949.
2008年3月30日16时33分,甘肃肃南发生Ms=5地震,微观震中在(38.0°N,102.0°E).甘肃地震速报台网给出的地震参数:震中(37°55′N,101°55′E),震级帆5.8(Ms5.5),震源深度h=27km.这是继2003年山丹一民乐6.1级地震后,河西走廊中强地震平静4年半的一次5级地震. 相似文献
950.
山东平度大庄子金矿构造岩相解析与空白区找矿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庄子金矿发育蚀变岩型矿化与石英脉型矿化。走向NNE、倾向SEE的压扭性大庄子断裂控制蚀变岩型矿体的发育,而大庄子断裂下盘的次级张扭性断裂构造控制石英脉型金矿体的发育。主次断裂多级构造体系是大庄子金矿主要控矿形式。受构造应力场作用,两种类型的矿体均呈透镜状分段富集。成矿后断裂发育,对两种类型的矿体起破坏作用。对矿体影响较大的是F1断裂,切断了Ⅰ号矿体及部分石英脉型矿体。由于早期对F1断裂构造性质及两盘相对运动方向认识不清,该断裂以北区段,经过多轮的物探、化探和坑探工程实施,一直未发现被切割的Ⅰ号矿体。文中采用构造岩相井下填图方法,把钾长石化带及绿泥石化带确定为找矿信息,使预测目标及找矿标志放大到几倍甚至几十倍。经过实测和构造岩相解析,确定F1断裂两盘发生顺时针运动,北部的1号矿体相对南部的矿体水平向东错动80余m。通过探矿工作验证,发现了被错失的工业矿体,扩大了找矿空间,实现了空白区的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