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0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33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陕西榆林侏罗系可划分4个层序。通过大断面写真、钻孔断面分析发现,层序-2(延安组)是3种类型小层序的重复叠覆,可归并为9个体系域,与海相地层有较大差异。系统分析其层序地层学特征,对于恢复古盆地水动力循环系统、沉积过程及矿产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陆相坳陷型和断陷型湖盆层序地层样式探讨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朱筱敏  康安  王贵文 《沉积学报》2003,21(2):283-287
依据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考虑中国中新生代陆相坳陷型和断陷型湖盆的盆地结构和沉积物充填序列特征,综合利用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以松辽盆地白垩系和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和渤海湾盆地第三系为研究实例,将坳陷型湖盆沉积层序细分成可以确定首次湖泛面和不能确定首次湖泛面的两种类型,建立了这两种类型湖盆的层序地层样式。前者由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后者由湖侵和湖退体系域构成。在断陷型湖盆中,可将盆地缓坡由同生断裂活动造成的地势变化带作为地形坡折带(构造坡折带)并用于确定首次湖泛面,进而讨论了首次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的多种识别标志,建立了由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构成的断陷型湖盆层序地层样式。  相似文献   
83.
安徽合肥盆地东北部白垩纪层序地层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跃东  邵莉 《地层学杂志》2002,26(2):111-118
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工作方法 ,对合肥盆地东北部白垩纪陆相地层各类沉积建造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和陆相沉积体系域进行了分析 ,根据红层盆地的沉积物充填序列、基本层序 ,将白垩纪断 (坳 )陷盆地充填沉积序列中划分为 4个层序 ,在层序地层学分析基础上 ,并根据岩石地层单元和沉积体系在时空上的展布特征 ,初步建立了红盆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84.
丽水凹陷古新统明月峰组充填了一套滨浅海-三角洲砂泥质沉积,是重要的含油气层段.综合分析钻井、测井、地震及古生物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识别出明月峰组三级层序顶底界面、初次海泛面及最大海泛面,以海泛面为界划分低位、水进和高位体系域.根据明月峰组地质结构和地层发育的构造背景,建立了明月峰组层序地层模式,结果表明:明月峰组沉积时期受同沉积断层的控制,丽水凹陷呈现东部陡坡带、中部洼陷带、西部缓坡带的半地堑式构造格架样式.  相似文献   
85.
琼东南盆地东部构造坡折样式与层序地层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地震、测井和钻井等详细分析资料,利用工作站和地震解释软件,以琼东南盆地东部新生界地层为对象,开展了构造和层序地层的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琼东南盆地东部发育有三种构造坡折带样式:断坡带,单一坡折带以及复合坡折带,并识别出由不同层序格架控制的多种低位域的沉积地质体,包括下切谷,盆底扇,斜坡扇和低位楔,其物源主要来源于研究区北部的陆架区;琼东南东部的低位体系域的特征和分布与三种层序格架样式相互对应,这些低位域砂体可成为有利的储层。结合前人的坡折带理论,揭示构造坡折带与该区内有效储集体分布的关系,预测潜在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86.
通过研究新疆阿克苏 巴楚地区寒武 奥陶系沉积特征、层序地层序列及其海平面变化规律,首次识别出2个二级旋回层序、4个三级旋回层序和9个四级旋回层序。重点对三级旋回层序的层序界面性质及其体系域特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表明,每一旋回层序的形成,理论上均由海平面相对快速上升、缓慢上升、静止、缓慢下降和快速下降所引起,但实际情况较之复杂。海平面上升的最大幅度发生在丘里塔格晚期-吐木休克早期,之后由于构造运动和全球海平面下降,该区海平面亦快速下降,海水迅速退出本区,致使该区普遍缺失上奥陶统。  相似文献   
87.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湖相沉积的层序地层学分析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宋国奇 《现代地质》1993,7(1):20-30
本文按照层序地层学原理,应用多种资料,分析了济阳坳陷地震T2,T6际准层的层序地层学意义,将济阳坳陷下第三系划分成3个二级层序,其中又可以划分出多个三级层序。每个二级层序都可以分成3个体系域:低水位体系域(LST)以盐(膏)岩或灰色泥岩,碳酸盐岩沉积为主;水进体系域(TST)以大套暗色泥岩沉积为特征;高水位体系域(HST)对应于河流 三角洲沉积。湖水面升降与构造运动,古气候及全球性海平面变化有关。3次大的水进期形成的暗色泥岩是主要生油层。低水位近岸(水下)扇、斜坡碳酸盐岩、与三角洲有关的各类砂体是良好的油气储层。层序地层学原理可以应用于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88.
强制湖退体系域(FSST)是由相对湖平面下降驱动、发育于相同层序高位体系域之上及新层序低位体系域之下、在相对湖平面下降时期形成的、与油气勘探关系密切的一种退覆地层,与沉积物供给的变化无关。基于三维地震、钻井岩心和测录井资料,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指导下,发现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发育一套强制湖退体系域地层,垂向上可划分为3期,自下而上命名为P1、P2和P3,P1向湖盆中央终止于FSST底界面,P3顶部为显著不整合的层序界面。顺物源方向地震响应特征为缺失顶积层的低角度斜交前积反射,该反射自西向东推进到湖盆中央;在垂直物源方向的地震剖面上,可见下切谷地震响应。测井响应GR曲线呈漏斗状的复合体,表明沉积响应为上粗下细的反旋回。岩心及测井相分析结果表明,该FSST为一套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前缘伴生滑塌湖底扇沉积体。综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沉积物供给和气候变化等因素,认为该套沉积体系是气候相对干旱和绝对湖平面下降的共同产物。莱州湾凹陷沙三段FSST的发现对其沉积解释具有重要地质意义,对研究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也对研究陆相断陷湖盆FSST的形成与发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9.
通过以岩电性、古生物、地震层序为基础的层序地层学研究,结合区域研究资料,在馆陶组识别出低位、水进和高位三种体系域;利用基准面旋回技术识别出短期基准面旋回(SSC)、中期基准面旋回(MSC)和长期基准面旋回(LSC);馆陶组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4,建立了渤海中部馆陶组及东上段高分辨率等时地层对比格架。D5-1井2 782~2 917 m井段确定为东一段地层,其顶界即为馆陶组的底界。通过对馆陶组底部界限的确定和区域馆陶组及东上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等时对比格架的建立,对该区馆陶组底部界限进行了重新厘定,以解决油气勘探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0.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大型海底扇复合体气藏勘探近年来已获重大突破,其低位体系域海底扇砂体储层发育期次及其分布演化规律尚不明确,制约了该区下步油气滚动勘探进程。利用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展开地震沉积学及沉积学综合研究。研究表明:黄流组一段顶底界面分别为T30和T31三级层序界面,内部可进一步识别出T301地震标志层为代表的初始海泛面,T31和T301界面可限定黄流组一段低位体系域海底扇复合体。通过地震-岩性标定及地层切片,自下而上揭示了4期海底扇复合体沉积特征及演化过程。第一期和第二期海底扇在平面上呈“人”字型,主要发育深水水道及水道化朵叶地貌,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大片弱振幅平行反射与零星强振幅反射地震相组合,内部水道摆动剧烈,薄层粉砂岩与泥岩互层为主。第三期海底扇内部水道体系占据主体,岩性以细-极细砂岩为主,储层类型优,岩性圈闭条件好。第四期海底扇大幅萎缩,整体以朵叶地貌为特色。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黄流组一段低位体系域海底扇早期水道建设为主与晚期朵叶为特色的沉积模式,认为低位体系域早期水道储层为下步油气勘探开发的主力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