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05篇
  免费   3712篇
  国内免费   6279篇
测绘学   816篇
大气科学   1239篇
地球物理   2820篇
地质学   14238篇
海洋学   1907篇
天文学   138篇
综合类   975篇
自然地理   1263篇
  2024年   203篇
  2023年   753篇
  2022年   834篇
  2021年   888篇
  2020年   754篇
  2019年   920篇
  2018年   659篇
  2017年   697篇
  2016年   741篇
  2015年   824篇
  2014年   1162篇
  2013年   927篇
  2012年   1083篇
  2011年   1103篇
  2010年   1067篇
  2009年   1033篇
  2008年   1051篇
  2007年   1122篇
  2006年   1059篇
  2005年   890篇
  2004年   877篇
  2003年   606篇
  2002年   426篇
  2001年   491篇
  2000年   356篇
  1999年   434篇
  1998年   416篇
  1997年   281篇
  1996年   228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92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216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159篇
  1989年   127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9篇
  1973年   5篇
  1954年   5篇
  1947年   6篇
  194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南海东北部及其邻区新生代构造事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海东北部及其邻区新生代构造事件主要有白垩纪末-古新世早期,始新世中期,始新世晚期-早新世,中新世晚期-上新世初和上新世末-更新世中期发生的5次事件,它们在区内表现明显,伴有不整合,地层缺失和岩浆,断裂,褶皱等活动,同一构造事件在不同构造单元发生的时间可以有早有晚,程度有强有弱,性质有张有压,或造陆造山或造海造盆,但是这些表现却互有联系且可在全区追踪对比。  相似文献   
112.
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β-1,4-GalT)抑制剂的研究是当今糖化学和糖生物学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就β-1,4-GalT抑制剂(包括供体类似物、受体类似物、过渡态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诸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3.
论我国高程基准面的确定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计算平均海面的原理和方法,、以便确定出我国区域性大地水准面.(高程基准面).利用给定验潮站的海面19年的每小时记录,按照每天24小时砚测直接平均和Xo、Zo、No、Oo滤波器,分析结果表明,计算精度可达1mm,基本满足区域大地水准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4.
应用光测力学中的数字散斑图像处理技术和网格法对对称荷载下的薄壁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节点的试验进行了监测,得到了节点的一些相关位移,并与百分表法测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用于轻钢组合结构构件的位移测量是足够精确的,可以根据试验的不同要求选择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15.
在干旱气候背景下常常有风尘物质的释放和传输,风尘沉积被认为是干旱环境变化良好的地质记录。在亚洲中部和中国北方,大面积的干旱区被沙漠戈壁覆盖,这些地区是粉尘物质的重要源地,释放的风尘物质影响局地和区域环境,并通过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影响更大空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因此,亚洲中部干旱气候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发展趋势一直受到重视。长期以来,关于晚新生代亚洲中部干旱气候发展的驱动机制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是青藏高原的隆升控制着亚洲中部的干旱化过程,随着高原的阶段性隆升亚洲干旱气候逐步增强;二是晚新生代全球变冷直接驱动着亚洲变干,全球变冷是主导因素。中国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堆积的黄土-红粘土序列是指示亚洲干旱化过程良好的地质记录,通过对新获得的风尘堆积记录的分析,发现在晚新生代中国风尘堆积的时空演化与全球变冷有较好的对应,全球变冷可以促使亚洲中部干旱气候发展并加强粉尘活动,而青藏高原隆升的幅度和时间还不清楚,进而认为是全球变冷而不是青藏高原隆升直接驱动亚洲内陆的阶段性变干。基于这些结果,我们认为以前关于青藏高原隆升影响全球气候的结论可能高估了青藏高原在地球环境演化中的作用,关于高原隆升直接驱动亚洲干旱化的结论还需要检验。  相似文献   
116.
黄土高原西部白草塬剖面L1 和S1 记录的古地磁场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详细介绍了黄土高原西部白草塬剖面L1和S1的高精度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结果,讨论了白草塬剖面记录古地磁场的特征,从古地磁学角度探讨白草塬剖面黄土沉积的连续性.白草塬剖面黄土沉积物中,磁铁矿和磁赤铁矿是主要的亚铁磁性矿物,粗粒的碎屑磁铁矿是其天然剩磁和特征剩磁的主要载体.白草塬剖面L1和S1没有记录任何地磁漂移.其中,L1没有记录Mono Lake或Laschamp地磁漂移的原因可归结于黄土沉积物堆积过程的不连续性和/或粗颗粒载磁矿物的重磁化,但前者是主要原因,而堆积过程的不连续性是导致S1没有记录Blake地磁漂移的主要原因.因此,白草塬剖面的L1和S1分别存在约2000年和 4000~6000年的沉积不连续.  相似文献   
117.
对我国西南地区河谷深厚覆盖层成因机理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我国水能资源开发过程中,发现各河流现代河床以下普遍堆积厚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松散堆积物。河谷深厚覆盖层的存在,不仅严重制约了工程坝址的选择,影响相关流域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也给坝工设计带来巨大的困难。由于深厚覆盖层埋藏于现代河床之下,其形成年代一般先于一二级阶地,有悖于河流发育演化的常理,其成因一直令人费解。首次将河谷深切和深厚堆积事件与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运动、地壳运动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并提出冰期、间冰期全球海平面大幅度升降,是导致河流深切成谷并形成深厚堆积的主要原因的新观点。在此基础上,引入层序地层学原理,从理论上较好地解释了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和河流侵蚀基准面大幅变化,并产生河谷深切和深厚堆积的原因和过程。最后,进一步将沿河大型古滑坡的孕育和发生与河谷深切事件相联系,提出沿河大型古滑坡是在河谷深切期因前缘临空较好而形成的新观点,从而对沿河古滑坡前缘剪出口高程往往低于现代河床数十米的原因给出了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8.
华北地台中元古界主要由环潮坪石英砂岩、浅海碳酸盐岩和浅海—泻湖相暗色页岩3种沉积相组合构成,以陆表海浅水碳酸盐岩占主导。碳酸盐岩中除含有丰富的微古植物、宏观藻类和微生物建隆外,还发育大量的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和微生物诱发的碳酸盐沉淀(MMCP)。微生物席和MISS构造在高于庄组上部(约1.6 Ga)和雾迷山组下部(约1.45 Ga)碳酸盐岩中尤为发育,表明活跃的微生物活动和高有机质产量。在石化微生物席中,发现有丝状、球状细菌化石和草莓状黄铁矿;围岩中发现有针状文石、花瓣状重晶石、放射状菱铁矿、铁白云石和葡萄状碳酸盐胶结物等多种自生碳酸盐矿物,指示甲烷厌氧氧化(AOM)导致的自生碳酸盐沉淀。中元古代的温暖气候和海洋分层、缺氧、硫化条件有利于微生物的高生产量和高有机质埋藏率。气隆构造和核形石状碳酸盐结核反映浅埋藏条件下活跃的成烷作用和甲烷排放,围岩和MMCP中富沥青质。华北地台中元古界富微生物席碳酸盐岩有良好的生烃潜力,有可能形成重要的烃源岩。据微生物席、MISS构造及MMCP的研究,初步估算华北地台中元古代碳酸盐岩的概略生烃潜力约为10×108t石油当量。  相似文献   
119.
新疆乌什北山沉积型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什北山铝土矿为沉积型,铝土矿主要形成于中石炭世.其找矿标志有地层﹑矿体颜色﹑岩石结构、放射性﹑岩溶角砾岩等标志.  相似文献   
120.
贵州中东部剩余重力异常与区域矿产分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研究1:20万剩余重力异常,结合航磁、物性、地质等资料,初步圈定区内隐伏、半隐伏岩浆岩体,对研究与重力异常、岩体分布关系密切的矿产的时间、空间分布及其成因,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