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41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19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415篇
海洋学   11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16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98~2000年完成的青藏高原中西部航磁数据的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在青藏高原中部存在一个重要的隐伏断裂带(大致沿革吉北-改则南-错勤北-申扎北)。结合藏东位场分析结果,革吉北-改则南-错勤北-申扎北隐伏断裂可与嘉黎走滑断裂相连。沿该隐伏断裂发生的地震震源机制解显示,该断裂性质与嘉黎走滑断裂相同。因此,该隐伏断裂与位于藏东的嘉黎走滑断裂一起构成了位于高原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型走滑断裂。这种推测得到了相关地质、地球物理证据和数值模拟结果的证实。此外,该巨型走滑断裂可能调节着青藏高原内部的应力分布,从而控制着高原内部的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22.
文章介绍了内蒙古气象科学研究所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利用GPS进行的水汽监测实验情况,数据采集传输情况.并利用专业TEQC软件对2008年1月1—10日三套设备监测的数据进行了质量检验,结果表明:三套设备监测采集的数据达到质量标准,数据有效可靠,其中,设在二连浩特气象观测场中的站点观测环境最好。  相似文献   
23.
南海中部和北部地壳性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根据1980年中、美联合调查南海时所获得的声纳浮标测量结果,探讨中国南海中部和北部各个地貌单元上的地壳结构、性质以及新生代的发展简史。  相似文献   
24.
辉长岩和花岗岩组成的双峰式火成岩系列通常产出于威尔逊板块构造旋回的诸多伸展周期。基于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示踪伸展地球动力学过程与相关壳幔相互作用的独特视角,本文报道了中亚造山带东段内蒙古中部西乌旗地区新近识别的晚石炭世猴头庙辉长岩-花岗岩系列。SIMS锆石U-Pb定年揭示辉长岩和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307Ma和~305Ma。辉长岩主要由斜长石、辉石和角闪石组成;SiO 2含量介于50.4%~53.4%之间,呈现镁质、准铝质和钙碱性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并具有OIB型全岩Sr-Nd(I Sr(t)=0.704249~0.704330,εNd(t)=+1.73~+3.81)和锆石Hf(εHf(t)=+4.58~+15.16)同位素组成,其锆石δ18 O介于5.75‰~6.61‰之间。这些特征指示辉长岩可能源于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部分熔融。同期花岗岩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组成;其SiO 2含量变化于76.3%~77.6%,高硅碱、贫铁镁、弱过铝、富钍铀、亏锶钡、Eu负异常,契合典型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花岗岩具有中等放射性成因的全岩I Sr(t)(0.704923~0.704981)、εNd(t)值(-0.15~+0.57)和锆石εHf(t)值(-2.63~+7.40),以及高的锆石δ18 O(6.44‰~8.06‰)。鉴于元素和同位素特征指示的高分异特征和高演化源区,猴头庙高硅花岗岩可能衍生自中元古代和古生代多期增生物质所组成的复合中基性地壳的部分熔融及其后的结晶分异作用。综合区域石炭纪-早二叠世蛇绿混杂岩和岛弧岩浆岩时空展布格局,晚石炭世猴头庙辉长岩-花岗岩系列记录了内蒙古中部其时因洋脊俯冲引发的弥散性区域伸展事件。一方面,该事件既有别于建造西乌旗早-中石炭世弧-盆体系的板片回退阶段,又迥异于早二叠世大规模后碰撞伸展过程;另一方面,这些周期性伸展事件共同见证了中亚造山带东段晚古生代威尔逊造山旋回的完整历程。  相似文献   
25.
李振五 《地球物理学报》1984,27(02):153-166
本文主要根据1980年中、美联合调查南海时所获得的声纳浮标测量结果,探讨中国南海中部和北部各个地貌单元上的地壳结构、性质以及新生代的发展简史。  相似文献   
26.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榴辉岩Ar-Ar定年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羌塘榴辉岩产于红脊山-双湖高压变质带中段的片石山地区,是目前青藏高原内部唯一的榴辉岩产地.榴辉岩多硅白云母40 Ar-39 Ar年龄tp=219.3±1.5 Ma;榴辉岩围岩的多硅白云母40 Ar-39 Ar年龄tp=217.2±1.8 Ma,定年结果表明,榴辉岩与围岩经历了相同的高压变质作用,与红脊山-双湖地区蓝闪片岩的高压变质时间是一致的.根据已有高压变质年代学资料,从羌塘的红脊山到双湖、那曲地区的巴青以北、昌都的酉西,直到滇西地区,断续分布长达2000余公里的高压变质带为同一期构造事件的产物,是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向南延伸到滇西的重要依据.榴辉岩的定年数据进一步揭示,冈瓦纳板块与欧亚(扬子)板块的主体碰撞时间在220 Ma左右,同时也是古特提斯洋消亡的时间记录.  相似文献   
27.
利用最新测量的高精度深水多波束资料,对冲绳海槽中部热液活动区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后发现,研究区地形情况相当复杂,起伏变化较大,总体上呈沿SW—NE向延伸的裂谷地势,裂谷水深范围约在1 500~1 800 m,大量呈SW—NE向的线性海山链和裂谷、洼地地貌交错出现,分析认为其形成可能与冲绳海槽的弧后扩张作用有关。另外,通过ROV(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上获得的影像,结合浅表层沉积物和岩石样品分析发现,2处喷口地形地貌情况明显不同,Iheya North喷口区地形起伏变化大,具有较多烟囱体、丘体,周围沉积物以硫化物砂为主;Iheya Ridge则以裂隙式溢流为主,分布范围广,地形倾斜平整,少见烟囱体、丘体,底质较硬,热液沉积物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28.
在果干加年山的主脊及其以北识别出一套稳定的沉积岩系,角度不整合于蛇绿混杂岩之上,以细砂岩、硅质粉砂岩为主,其中夹有大小不等的古生代外来岩块,底砾岩成分因地而异并具有快速堆积的特点,底部夹有流纹岩。厚度大于1633m。流纹岩夹层获得的锆石SHRIMPU-Pb谐和年龄为214Ma±4Ma,时代为晚三叠世诺利期。在剖面测制和区域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上三叠统望湖岭组,代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闭合以后接受的最早的沉积盖层。望湖岭组之下的蛇绿混杂岩获得阳起石Ar-Ar年龄219.7Ma±6.5Ma。同位素定年确定构造转化事件发生在214~220Ma之间,为龙木错-双湖缝合带的闭合时间提供了确切的时间约束,望湖岭组是这一事件的沉积记录,是龙木错-双湖缝合带蛇绿混杂岩之上首次发现的沉积盖层。  相似文献   
29.
晚第四纪以来,黄河、长江都曾经江苏中部海岸注入南黄海,河海交互作用形成一系列沉积,全新世海侵后发育岸外辐射沙脊群。沙脊群西北部、由岸滩与沙脊所夹持的西洋潮流通道,位于北侧废黄河三角洲和南侧长江三角洲两大地貌单元间的过渡区,成为揭示不同大河交互作用下的海岸、陆架晚第四纪沉积层序模式的重要窗口。最近通过更多晚第四纪钻孔对比和浅层地震剖面集成研究发现:① 由于混乱的测年结果和陆相硬黏土层对比不当,造成之前基于07SR01孔和Y1孔构建的辐射沙脊群西洋潮流通道浅部沉积(标高−60 m以内)的年代框架有误,其主体应是晚更新世沉积且发育两个沉积旋回,末次冰盛期硬黏土层多被潮流侵蚀而缺失,表层全新世沉积厚度在水下沙脊处基本不足10 m,其余普遍不足5 m,甚至缺失;② 仅在西洋西北段稳定分布的浅层地震单元U3指示了MIS 3古黄河三角洲的南缘,自晚更新世以来西洋所在的江苏中部海岸可能深受古黄河物源的影响,这尚需在西洋西北段的关键位置钻取新孔,并结合已有浅层地震剖面和东南段钻孔来进一步研究证实。提出下一步工作将基于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对已有控制性浅层地震剖面进行地震层序格架的三维可视化、提取地震单元和反射界面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已有及新增控制性钻孔的沉积学和年代学研究,构建可靠年代框架、判识大河物源,并参考邻区钻孔资料,来探明西洋潮流通道的浅部沉积层序,反演其形成演化。  相似文献   
30.
陈梦熊 《地质论评》1950,15(Z1):7-12
一、引言甘肃中部有许多变质岩系露头出露於黄土或第三纪红色岩层之下,由於露头零散,岩性变化很大,又缺乏化石的佐证,所以关於这些变质岩系的时代问题,各方意见,颇不一致。归纳起来,这些变质岩系约可别为皋兰系(太古界),南山系(上古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