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
刘俊英  王海雷 《地质学报》2007,81(12):1652-1657,I0004
本文研究了滇西北地区金沙江小中甸盆地两条剖面(A和B)的介形类组合特征。据地层沉积特征和介形虫分布规律,结合光释光测年数据和野外调查研究,初步认为滇西北金沙江小中甸盆地存在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期和末次冰期早冰阶的沉积,气候以冷湿为主,间以短暂的温干、冷干变化。  相似文献   
52.
模糊逻辑法在云南中甸地区铜矿潜力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逻辑建模应用于矿产预测时分为两步:①变量模糊化,应用隶属函数计算变量的模糊隶属度;②模糊综合,应用模糊算子(模糊与、模糊或、模糊代数和、模糊代数积和伽马算子)对模糊化后的变量进行综合,生成最终的模糊有利度图.在介绍了模糊逻辑的基本原理和详细分析云南中甸铜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应用ArcView GIS及其扩展模块ArcSDM对研究区地质、地球化学、线性构造等方面的数据进行了处理,提取了预测变量.模型应用于云南中甸普朗地区斑岩铜矿的区域成矿预测(1:20万)结果显示,预测出的成矿潜力区包含了81%以上的已知矿点,可以用于指导进一步的大比例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53.
中甸地区甭哥正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甭哥正长岩体被认为是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走滑剪切构造所控制的碱性岩浆活动的产物。本文研究表明甭哥正长岩属钾玄岩系列,富集K2O(5.88%~9.08%)、稀土元素(特别是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亏损,具有岛弧型微量元素特征。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原岩于高压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岩浆源区深度较大,经历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正长岩岩浆。甭哥正长岩的锆石稀释法U-Pb测定年龄为201.4Ma,略晚于中甸弧钙碱性斑岩,其形成的构造环境是弧后拉张环境,甘孜—理塘洋向西低角度俯冲使中甸地区地壳挤压增厚,从而在较深的深度形成原始岩浆。在中甸岛弧岩浆演化后期存在区域性的构造体制转折,从区域性的挤压环境转换成区域性的拉张环境,甭哥岩体的侵位处于两者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54.
云南中甸——丽江地区新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中甸-丽江地区新构造活动异常活跃,新构造保存较全。通过对晚新生代地层,新构造地貌及第四系内褶皱和断层的综合分析,阐述了区内新构造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55.
中甸地区三叠系的沉积混杂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甸地区的三叠系沉积混杂岩十分发育,共有六个层位。印度早期的沉积混杂作用代表盆地早期的裂陷作用,形成于海岸侵蚀的崖岸垮塌;中三叠世的沉积混杂作用形成于台内断裂塌陷;卡尼早期的沉积混杂作用对应着扬子地块西缘的一次强烈的区域性伸展裂陷作用;哈工组(卡尼晚期--诺利期)中的三层沉积混杂岩是弧后裂陷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6.
中甸铜多金属成矿带位于义敦岛弧南缘,被分为东、西两个斑岩带。本文以东斑岩带的普朗、地苏嘎岩体,西斑岩带的雪鸡坪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锆石微量元素和Hf-O同位素特征研究,结合所收集到的这些岩体的全岩地球化学数据,来揭示两个斑岩带的岩浆来源与演化过程、构造背景,并探讨造成其成矿差异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3个岩体所含锆石都亏损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具有明显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Th/U平均值分别为0.19、0.27、0.13,均为岩浆锆石。普朗、地苏嘎和雪鸡坪岩体锆石εHf(t)值分别为-0.31±0.6、0.0±0.6、1.71±0.7,锆石δ18O值分别为6.2±0.3‰、6.2±0.4‰、6.1±0.4‰;3个岩体的源区相差不大,均为壳幔岩浆混合,但普朗和地苏嘎岩体地壳物质贡献更多。全岩主微量元素变化特征与锆石Nb/Yb和Th/Nb与Eu/Eu~*的相关性显示东斑岩带的普朗和地苏嘎岩体比西斑岩带的雪鸡坪岩体的结晶分异程度更高。在锆石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中,这些岩体均落在火山弧或与弧相关的造山环境范围。结合全岩的Nb-Y和Rb-(Y+Nb)判...  相似文献   
57.
云南普朗复式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接触关系和岩石特征将普朗复式岩体划分为3个阶段的侵入岩,由早至晚分别为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揭示侵入岩形成于221~206Ma之间,形成于印支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富硅、高铝、低碱且相对富钠,由早至晚岩石向富硅、富碱、高钾、低铝、低钙镁的方向演化。Cs、Rb、K、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在岩石中明显富集,Y、Hf、Zr、Ti、Nb、Ta等较不活泼的高场强元素(HFS)则在岩石中相对亏损,岩石显示负的Nb异常和高的正Pb异常,表明岩浆起源于上地幔或下地壳,且地壳物质参与了岩浆作用过程。结合Nd同位素测试结果,认为不同阶段的侵入岩为同源岩浆演化和侵入作用的结果。通过构造环境图解判别,斑岩体形成于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弧构造环境,是洋壳沿甘孜-理塘海沟向西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58.
云南中甸普朗斑岩铜矿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朗斑岩铜矿位于义敦岛弧带南段,产于印支-燕山早期普朗复式斑(玢)岩中.主要岩性由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组成,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碱性岩石系列Ⅰ型花岗岩.成矿流体具高盐度和成矿温度150~300℃变化.硫同位素834CDT丌为-2.23‰~3.75‰,采源于深源岩浆.矿床的构造作用、液压致裂作用和蚀变脉体形成等成矿机理经历了一个复杂过程.成岩和成矿作用的时间大致为235~206 Ma,具多阶段性,其中石英-辉钼成矿阶段为(213±3.8)Ma,成岩和成矿时代主体为印支期.矿床蚀变由中心向外依次为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角岩)化带的面型蚀变特征.成因类型属岛孤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59.
周放  王保弟  刘函  闫国川  李小波 《地球科学》2018,43(8):2614-2627
中甸弧是中国西南"三江"特提斯构造带南段最重要的成矿区之一.前人的研究重点一直放在该带中北部含矿岩体中,对南部不含矿岩体却了解甚少.对南部阿热岩体进行了岩石学、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等研究,结果表明阿热岩体(216.3±1.8 Ma)与该地区其他岩体形成时代相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阿热石英二长岩具有高Sr(1 563×10-6~2 051×10-6)、低Y(15.0×10-6~22.4×10-6)含量及高Sr/Y值(86.0~120.5),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并具有轻微负Eu异常等特征,表明岛弧火成岩和埃达克质岩亲和性.同时,阿热岩体中MgO含量(1.97%~3.30%)和Mg#值(38.7~50.8,平均为43.03)较低,Ni(10.7×10-6~26.8×10-6)、Cr(18.0×10-6~75.8×10-6)、Co(12.4×10-6~17.4×10-6)等相容元素含量也较低,地球化学性质指示其可能由地壳部分熔融形成.晚三叠世甘孜-理塘俯冲洋壳由于温度和压力的改变发生脱水,释放的流体或熔体上升至下地壳,致使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从而产生了阿热地区的这些花岗质岩浆.因此,晚三叠世阿热岩体形成于陆缘弧构造背景,是甘孜-理塘洋西向俯冲消减的产物,而此时很可能发生了大洋向残留海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0.
康静 《地图》2014,(1):92-101
那时这里叫中甸,卡瓦格博峰方向叫德钦、维西,脚下这片土地叫迪庆。独特的藏式建筑,房顶飘动的五彩风马旗,以及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和虔诚的藏族信徒,来到这里,你便会见到这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