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高分辨率遥感解译基础上,沿德钦—中甸断裂开展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和断错地貌无人机测绘等工作,并在断裂北西段德钦县北的贡卡湖附近线性断层槽谷内开挖了一个大型探槽,探槽剖面揭露出多条断裂信息。结合多个14C样品年代学分析发现,断裂明确错断了全新世地层,且揭露出一次明确地震事件E1:(1 140±30)—(1 010±30)a BP,一次可能事件E2:(570±30)—(410±30)a BP。结果表明:德钦—中甸断裂北西段全新世以来有过活动,水平方向以右旋走滑为主,垂向上具有倾滑分量,总体表现为正走滑特征。  相似文献   
42.
位于义敦岛弧带南端的中甸弧广泛发育印支期中-酸性浅成-超浅成复式杂岩及与之有关的斑(玢)岩型矿床;在其西斑岩带内,主要分布有阿热、春都、雪鸡坪和烂泥塘等4个斑(玢)岩体。阿热岩体的特征与埃达克岩相似:SiO2>58.06%,平均58.64%,高Al2O3(14.77%~17.29%)、Sr(490×10-6~1409×10-6)、Sr/Y(37.44~83.79)和La/Yb(4.62~31.48,平均28.51)值,低Y(13.1×10-6~16.82×10-6)和Yb(1.20~1.61)值,δEu为0.90~1.02,REE球粒陨石配分曲线呈平滑的右倾形态,富集轻稀土,严重亏损重稀土,具较高的MgO(0.91%~3.77%)及Mg#(37.84~70.00)值,与其他含矿岩体特征基本一致。通过对主量和稀土及Sr元素研究对比表明,研究区岩石可能由于俯冲的甘孜—理塘洋壳发生断离,先后引发地幔楔及洋壳部分熔融,初始熔浆与地壳发生不同混染叠加并随区域性收缩沿现今格咱断裂东侧短时间内多次脉动侵位形成具岛弧岩石向埃达克质岩石过渡特征的线性串珠状岩体,其源区残留组合有石榴石+单斜辉石+角闪石,初始熔浆上侵过程中受到地壳不同程度的混染叠加可能是导致该带成矿差异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3.
文中对浪都矿床夕卡岩中石榴子石进行了主量和稀土元素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石榴子石为钙铁榴石-钙铝榴石固溶体系列,成分变化于Ad_(87)Gr_(13)-Ad_(92)Gr_8之间,以钙铁榴石为主。与世界上很多夕卡岩矿床中石榴子石REE配分模式截然不同,研究区石榴子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并且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研究显示,浪都矿床钙铁榴石是在水/岩比值较高的环境下快速形成,其与流体之间并没有完全达到REE平衡。岩浆热液中REE的配分模式、表面吸附可能为制约石榴子石REE含量及配分模式的主要因素。Eu~(2+)(r=1.25 A)与其他REE~(3+)相比具有更大的离子半径,更容易被吸附在石榴子石晶体表面,可能是形成浪都矿床中石榴子石Eu正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4.
伍建兢  杨丽梅  吴俊 《云南地质》2011,30(2):216-219
热林矿区的热林复式花岗岩体,从早至晚、边部到中部,分出4个侵入体组成的同源岩浆细粒-中粒-斑状结构演化系列。成矿作用有差异,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矿床。  相似文献   
45.
中甸普朗复式斑岩体演化及40Ar—39Ar同位素依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普朗斑岩铜矿的母岩——复式岩体,分别由闪长玢岩、二长斑岩及花岗闪长岩组成,3类岩石的黑云母、角闪石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与地质特征和岩相学等研究结果相吻合,并从212.1Ma→211.0Ma→206.4Ma,代表了由闪长玢岩→二长斑岩→花岗闪长岩的演化关系,时代显然跨越了印支晚期,是目前普朗复式岩体中获得的最新和较年轻的一组同位素年代数据。在本斑岩带北部帕纳牛场二长斑岩中亦获40Ar/39Ar年龄199Ma,显示本区有印支晚期的延续,或印支期末-燕山早期存在一期较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与铜多金属成矿作用,其仅仅为印支晚期延续,还是有另一期——燕山期的构造-岩浆-成矿活动并未有学者明确提出,是今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6.
根据云南中甸纳帕海ZD981钻孔上部0~6.37 m沉积物中硅藻的丰度、分异度和组合特征,并结合已有的孢粉、粒度分析、磁化率等资料,将16 000 a以来中甸地区古气候、古环境的演化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①气候冷湿,水体较深;②气候偏干,水体变浅;③水位有所回升,但波动剧烈;④湿度增大,水位不断上升;⑤气候再度逐渐转干至现代气候,湖水近于干涸;通过对全新世以来纳帕海的硅藻记录和新疆、青海等地的氧同位素记录的对比,探讨了不同地区对东亚季风强弱变化的不同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47.
根据滇西地震带大理─剑川段地震活动特征,把公元1498~1991年M≥4.7级地震迁移分为4期。每期地震迁移均以洱源地区的地震为先导,洱源先导地震震级越大,全段地震活动水平就越高,反之亦然。文中从地下水对断裂的弱化的角度,讨论了地震迁移规律及原因。洱源地区地下水对其断裂弱化的程度最高,其断裂最薄弱。这样,在区域应力场的作用下,最薄弱的洱源地区必将首先破裂而发震,所以每期地震迁移均以洱源地区的地震为先导。认为洱源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可以作为预测全段地震活动水平的“窗口”,大理地区在今后5年左右的时间内(即1996年前后)有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8.
位于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岛弧已成为我国又一重要的斑岩铜矿产地,其中雪鸡坪中型斑岩铜矿床产于西斑岩带,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产于东斑岩带.详细对比研究了这两个斑岩铜矿床矿床地质,含矿斑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以及年代学等特征,认为:①两者的元素组成非常相似,如稀土配分形式均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亏损重稀土元素和Y,富集Sr、K、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显示了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可能是俯冲的甘孜--理塘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②中甸岛弧的结构及时空演化保持了义敦岛弧的共性,发育完整的沟-弧-盆体系,其中东斑岩带属于外弧,而西斑岩带属于内弧,中斑岩带及零星分布的属都蛇绿混杂岩产于弧间盆地.  相似文献   
49.
方学芝 《云南地质》2007,26(4):472-479
中甸格咱岛弧带是三江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我国近年来寻找斑岩铜矿取得重大突破的矿集区之一。文中对中酸性斑岩的时空分布、岩石组合分类、岩石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岩浆演化作了研究,对含矿与非含矿斑岩作了简单对比。对该区基础研究和斑岩铜矿的寻找具有探讨意义。  相似文献   
50.
滇西北中甸普朗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普朗斑岩铜矿位于三江地区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弧,是在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盆向西俯冲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大型.超大型矿床.通过显微测温学和激光拉曼谱学研究,发现普朗斑岩铜矿含矿石英脉中广泛发育富液相包裹体、含CO2三相/两相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子晶种类复杂,盐类矿物主要有石盐、钾盐、方解石、石膏.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和赤铁矿.流体包裹体中发现有4种流体,即高盐度岩浆流体、含CO2低盐度流体、中等盐度流体以及少量低盐度水溶液.高盐度岩浆流体的均一温度范围457~245℃,均一压力范围(259.33-25.43)×105 Pa,盐度为34%-54%NaCI,密度为1.12-1.07 g/cm3,富含Na、K、Ca、Cu、Fe、CO2、Cl、S等成分.原始岩浆流体可能是由中酸性岩浆上升至中间岩浆房后直接出溶而成,并汇聚在岩浆房的顶部.在甘孜.理塘洋盆的俯冲过程中,岩浆流体在流体内压和洋盆俯冲所产生的主压应力场的共同作用下,可以间歇性地从岩浆房上涌,为早期岩浆活动(226±3)~(228±3)Ma所形成的岩浆.热液系统提供了持续的矿质和热源.含CO2低盐度流体与高盐度岩浆流体的相分离作用是导致普朗斑岩铜矿主成矿期网脉状.浸染状矿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