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0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74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2213篇
海洋学   92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4年   3篇
  1948年   6篇
  1947年   4篇
  1946年   4篇
  1944年   5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81.
燕山地区平衡地质剖面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深入分析燕山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和地壳表层结构的基础上,确定了中生代构造形变平衡剖面计算的准则和主要滑脱层,对区内3条主要构造剖面进行了平衡计算,并运用各种尺度的多种应变测量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有效核查,得出燕山造山带印支期SN方向缩短率为27.9%,燕山期缩短率为10.9%,较为准确地描述了燕山造山带中生代构造形变的面貌   相似文献   
682.
济宁市梁宝寺煤田地震勘探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勘探以其高精度、低成本、高效率在煤田勘探中已广泛应用,梁宝寺煤田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解释构造、煤层、岩浆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煤炭勘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83.
本文以丰顺地区出露的大套中生代高基坪群中酸性火山岩为研究对象,重新厘定火山岩岩石地层单位自下而上为热水洞组、水底山组和南山村组.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热水洞组和南山村组锆石年龄分别介于150±2.1~163.3±1.9 Ma和145.8±1.9~146.6±1.7 Ma,属晚侏罗世.结合野外...  相似文献   
684.
橄榄岩-熔体的相互作用:岩石圈地幔组成转变的重要方式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张宏福 《地学前缘》2006,13(2):65-75
橄榄岩-熔体/岩浆的相互作用常被用来解释蛇绿岩套橄榄岩、造山带橄榄岩、超镁铁质侵入杂岩体、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中某些具有不平衡结构和矿物组成的岩石的形成过程。橄榄岩-熔体的反应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消耗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生成斜方辉石或消耗斜方辉石生成橄榄石(和单斜辉石)。反应的结果不仅造成矿物百分含量的变化,而且造成矿物组成的变化;后者更重要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华北东部中生代玄武质岩石中具有环带状结构的橄榄石和辉石捕虏晶,特别是具有环带状结构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的发现,暗示这种橄榄岩-熔体的相互作用在华北东南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中很可能普遍存在,为岩石圈地幔组成转变和快速富集的重要方式。这是全球首例由橄榄岩-熔体相互反应造成的岩石圈地幔大规模的组成变化。反应熔体来源途径主要有地壳来源和软流圈地幔来源。来源不同的熔体与橄榄岩的反应造成的组成变化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685.
赣东北樟树墩地区早侏罗世盆地处于江南造山带东南缘,揭示盆地沉积物质来源对于认识和探讨周缘早中生代造山事件和古地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对樟树墩早侏罗世盆地开展了岩相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 盆地为类磨拉石建造与内陆湖沼含煤建造,碎屑锆石年龄跨度大(2 431~263 Ma),未出现同沉积或准同沉积的碎屑锆石; 碎屑锆石年龄呈现极强的早古生代峰值(420~380 Ma,εHf(t)为-10.7~-3.0, TDMC为2.08~1.58 Ga)、弱的新元古代峰值(858~663 Ma,εHf(t)为-18.8~-6.7, TDMC为2.79~2.09 Ga)和晚古生代峰值(370~355 Ma),另有少量早中生代((263±5) Ma)、中—古元古代(2 431~1 224 Ma)碎屑锆石记录。碎屑锆石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与华夏地块西北武夷山地区所出露地质体组成相似,而与扬子东南缘地质体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其碎屑物质主要来自陆内西北武夷山地区前寒武纪基底和古生代地质体,少量碎屑物质可能来源于浙西北地区,具有被动型大陆边缘盆地沉积特征。综合区域上早中生代盆地研究成果,认为江南造山带东段景德镇—黄山东南在早—中侏罗世并未整体隆升剥蚀,华南内陆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活动是其周缘多板块俯冲汇聚的构造响应,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的俯冲造成华南东南部隆升,使其开始为内陆盆地提供物源,至早—中侏罗世之交构造体制转换为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消减。  相似文献   
686.
山东齐河地区航磁磁场特征与深覆盖区铁矿靶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1∶5万直升机航磁测量,进一步研究山东齐河深覆盖区侵入岩体与矽卡岩铁矿的赋存特征和分布规律。以高精度航磁资料为基础,结合地质和钻探成果,研究该区岩浆岩的航磁异常及断裂分布特征,编制了航空物探推断岩性构造图。通过研究深覆盖区不同规模及埋深磁铁矿石模型ΔT异常曲线特征、航磁ΔT异常对比结果及重点剖面L8040线航磁ΔT人机交互反演结果,获得了深覆盖区铁矿的航磁磁场特征,建立了矽卡岩铁矿的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标志,预测了铁矿找矿远景区。共圈定了7个铁矿找矿远景区和8个铁矿找矿靶区,预测铁矿资源量达1.5亿t。该成果对山东齐河地区基础地质研究和深覆盖区铁矿靶区预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87.
蔡志慧  何碧竹  刘若涵 《岩石学报》2020,36(10):3137-3151
帕米尔高原是受到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持续汇聚影响最显著的地区之一,以强烈地壳增厚和缩短、大量断裂和片麻岩穹窿的形成以及广泛的陆内岩浆活动为特征。以往有关帕米尔陆内岩浆岩的讨论多集中于对其地球化学成分及其所指示的构造背景的研究方面,而对岩浆形成与大型新生代构造之间的联系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东北帕米尔塔什库尔干温泉地区新生代花岗岩及其围岩中锆石U-Pb和Ar-Ar年代学研究,结合该地区新生代构造变形分析,揭示岩浆侵入与区域构造变形之间的关系。U-Pb及Ar-Ar测年结果显示温泉地区花岗岩脉形成时代为中新世(11.8±0.2Ma),其及其围岩在10.8±0.1Ma冷却到300℃左右;中新世花岗岩脉中继承锆石及围岩片岩中碎屑锆石U-Pb的年龄分布特征迥异,它们分别具有类似松潘-甘孜地体以及中帕米尔地体的物质来源。花岗岩内部几乎无变形,围岩片岩变形主要体现为近E-W向的伸展构造,反映其形成于拉张为主的构造应力环境。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推测温泉中新世花岗岩脉为公格尔山、慕士塔格峰构造单元岩石部分熔融产物,是在东北帕米尔地壳从挤压增厚向局部伸展转换的过程中形成的,此时,公格尔伸展断裂系可能已经开始发育;此后,直到6~4Ma,公格尔伸展断裂系开始快速运动,与之相伴公格尔-慕士塔格片麻岩穹窿快速折返。  相似文献   
688.
鸡西盆地位于黑龙江东北前中生代佳木斯地块之上,介于依舒断裂和敦密断裂之间。鸡西盆地是黑龙江东部重要的含煤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封闭于晚白垩世早期。在纵向上表现为2个大的演化阶段,早白垩世凡兰吟-阿尔布中期沉积了鸡西群含煤岩系,阿尔布晚期-赛诺曼期沉积了具红层特征的桦山群。  相似文献   
689.
《山东国土资源》2009,25(10):73-76
(2008年8月—2009年9月)一等奖(20篇,排名不分先后)关于地图具有严格法定性的若干浅见吕树建(山东省国土资源厅)鲁西地区中生代侵入岩期次划分王世进,张成基,杨恩秀,等(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山东平邑铜石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讨论于学峰(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山东莱芜黄羊山晚寒武世牙形石组合及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的确定杜圣贤,张义江,张俊波,等(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  相似文献   
690.
Based on a synthesis of zircon inheritance from Mesozoic igneous rocks in the eastern por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NCC) , it is proposed that inherited zircons with Neoproterozoic ages identified from these rocks are of a heterogenous derivation from the Yangtze /South China block, rather than from the NCC itself. The mechanism that introduces these zircons incorporated into the NCC is likely by tectonic underplating during the Triassic continental subduction of the Yangtze block beneath the NCC. Tectonic addition of abundant crustal materials represented by the heterogenous zircons into the NCC, probably along Moho or weak interfaces within the NCC's crust, led to the crustal thickening in the NCC. These heterogenous materials, either as ( partial) source rocks or as contaminants of the magmas generated during an extension environment following the crustal thickening, were reworked and therefore hav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petrogenesis of the Mesozoic igneous rocks. The crustal thickening resulted from the tectonic underplating, as indicated by the distribution extent of the heterogenous zircons, is spatially similar to that of the lithospheric thinning, with both mainly occurring in the eastern segment of the NCC. This is probably suggestive of an intrinsic relation between the thickening and thinning events during the Mesozoic evolution of the NC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