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1篇
  免费   1450篇
  国内免费   2052篇
测绘学   377篇
大气科学   610篇
地球物理   1240篇
地质学   5924篇
海洋学   622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576篇
自然地理   420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286篇
  2022年   351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313篇
  2018年   243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307篇
  2015年   277篇
  2014年   511篇
  2013年   364篇
  2012年   471篇
  2011年   471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466篇
  2008年   387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283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230篇
  1998年   207篇
  1997年   192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70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61年   2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基于交通网络和旅游资源禀赋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研究具有一定欠缺性。借鉴Shih研究成果,基于旅游者行走游线和旅游流量,分析社会网络理论的程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3个指标作为衡量区域旅游进出通道和中心性、可进入性和旅游集散中心的意义,将目的地划分为区域旅游核心区、缓冲区和边缘区,并对区域旅游分工和设施配备要求提供理论指导。旅游核心区应配备旅游中心、信息中心和口岸交通设施,旅游缓冲区应加强旅游景区建设,旅游边缘区在加强景区建设的同时还应强化宣传工作。探讨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其优化措施,并对福建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52.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时期南海生态环境的南北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在南海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和其它生物记录上主要反映在900 ka BP前后发生高频率变化,特别是指示表层水骤然降温。北部冬季表层水温从24~25℃降至17~28℃,而南部也从26~27℃降至23~24℃。总的降温趋势与开放西太平洋一致,直接反映了西太平洋暖池在900 ka BP之后MIS22期间有明显的减弱。表层水大幅度降温还发生在后继的MIS 20、18、16几大冰期,说明主要冰期旋回周期由41 ka转变为100 ka经历了长达400 ka的过渡时期,并且冬季风增强也在过渡时期的后半段最明显。南海南北生物组合和δ18O值的差异,突出了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边缘海区南北气候梯度反差和冬季风在冰期增强的讯号。结论是:生态环境系统反应总体表现与冰期旋回一致的同时,还包含了独特的地区性系统演变特征。但是,南海—西太平洋地区在0.9 Ma BP前后表层海水盐度因东亚冬季风和海平面下降的定量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气候转型时期海—气耦合过程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尚缺乏足够的资料和证据。  相似文献   
253.
介绍了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的强震区和火山区的地震测深研究成果,揭示了强震区和火山区的地壳深部构造背景.分析表明,地壳深部断裂、中下地壳低速层、速度结构的差异、波速比异常、泊松比和岩性的不同、上地幔顶部隆起、莫霍界面较大的起伏、复杂的壳幔过渡带、滑脱构造、深部岩浆活动等构造特征与东部地区强震形成和发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54.
赣中变质岩带地质地球化学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中变质岩带由结晶基底和褶皱基底组成。从结晶基底→褶皱基底,变质泥质岩类SI O2含量降低,AL2O3含量增加;变粒岩、石英片岩、硅质岩SI O2含量显著升高,AL2O3含量显著降低;NA2O含量显著降低,K2O的含量有明显的升高,NA2O/K2O值呈显著的降低趋势;FEO、MGO、TI O2及全铁含量(FE2O3 FEO)呈降低的趋势,但FE2O3升高,FE2O3/FEO值显著增高。铁族元素TI、V、CR升高,MN、CO、NI降低;亲铜元素ZN显著升高;大离子亲石元素LI、RB、SR显著降低,U、TH、BA显著升高,SR/BA值急剧降低;LA、CE、YB、NB、Y元素升高;稀土总量、轻稀土含量、轻重稀土比值、轻重稀土相互分离程度、EU亏损程度增加,说明它们原岩沉积环境的差异性,但它们的重稀土含量、LA/CE值、SM/ND值变化很小,稀土配分曲线相互平行反映它们源区岩石的一致性及继承性。从结晶基底→褶皱基底,岩石的ΕND(0)、(~(206)PB/~(204)PB)I、(~(207)PB/~(204)PB)I、(~(208)PB/~(204)PB)I值由低→高;地壳趋于成熟,结晶基底形成于岛弧环境,褶皱基底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255.
鄂尔多斯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克拉通盆地,深部流体一直被认为是禁区。通过构造学、火成岩岩石学、矿物学、同位素以及热史分析等方法,首次系统证实了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发生过强烈的深部流体活动,并分析了其形成机制和对奥陶系天然气形成的热演化作用。在中生代晚期,祁连构造域的挤压作用导致盆地西缘发生强烈逆冲推覆、断裂活动及三次大规模的深部流体上涌。这些流体在构造应力作用下主要沿J/T、O/C不整合面运移至盆地中部。流体携带了大量深部热能,使奥陶系上部古地温升高约50℃,并将其中的碳酸盐岩生烃速度提高了至少32倍。最终,深部流体一方面导致奥陶系生烃量显著增加,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天然气的散失,有助于其聚集成藏。深部流体使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奥陶系天然气成因复杂化,另外它对深入探索铀和其它金属矿床的形成及盆地演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6.
青藏高原新生代形成演化的整合模型——来自火成岩的约束   总被引:36,自引:8,他引:28  
深部过程是青藏高原演化的主导因素,其他地质过程都可以看作是对深部过程的响应。因此,一个构造旋回(阶段)的地球动力学事件链可以概括为深部地质过程—幔源岩浆活动—壳源岩浆活动—陆壳增厚—地表隆升—表层剥蚀与沉积,其中幔源岩浆活动的研究成为追索青藏高原演化历史的关键环节。据此,青藏高原演化的关键性时间坐标为80、45、27、17、9和4Ma。青藏高原新生代火成岩具有三种展布形式:与雅鲁藏布缝合带平行的岩浆带、沿深大断裂展布的岩浆带和藏北离散性岩浆分布区,它们分别受控于大陆碰撞、大规模走滑和岩石圈拆沉构造体制,且都受控于印度—亚洲软流圈汇聚过程。据此,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青藏高原演化的整合模型:南北向地幔对流汇聚控制了岩石圈块体的相对运动,并最终导致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和沿碰撞带的大规模岩浆活动;碰撞之初(白垩纪末期),大陆岩石圈块体的刚性属性有利于应力的远程传递和块体旋转,沿块体边界分布的大型走滑断裂控制了岩浆活动的发生;随着挤压过程的持续进行,岩石圈块体的受热和变形,高原岩石圈的重力不稳定性增加,最终导致拆沉作用和软流圈物质的大规模上涌以及藏北高原的离散性岩浆活动。在高原演化中,岩石圈拆沉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地质事件的发生都与此有关。同时,软流圈的汇聚还导致软流圈物质的向东挤出,并因此造成青藏高原岩石圈的向东挤出和晚新生代的伸展构造。  相似文献   
257.
贵州台江凯里组的遗迹化石Treptichnus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约  王平丽 《地质论评》2006,52(1):1-10
贵州台江下中寒武统凯里组中产有丰富的、保存良好的Treptichnus Miller,计5个遗迹种(其中包括2个新遗迹种):T.bifurcus Miller,T.pedum(Seilacher),T.pollardi Buatois and Mdngano,T.arcus n.ichnosp.和T.taijiangensis n.ichnosp.,并与节肢动物的觅食迹、爬行迹和游泳迹等共生,属Cruziana遗迹相。产于凯里组的Treptichnus可能为节肢动物的居住迹。随着造迹生物身体的增长和沉积物的增厚,造迹生物在原潜穴的基础上不断地开拓新的潜穴,而构成三维空间复杂的潜穴系统。  相似文献   
258.
笔者等对周潭群沉积变质岩及其中脉体的微量元素、氧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变质石英脉继承了其围岩的稀土元素及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形成石英脉的流体来源于围岩;脉体的微量元素对Zr-Hf、U-Th、Nb-Ta和Y-Ho与变质岩有一定的差异,且有一定的分异,指示脉体是流体作用的产物。变质流体通过侧向扩散作用形成了周潭群变沉积岩中的变质脉体。  相似文献   
259.
白云鄂博东矿(铁矿石)已属于轻度危机矿山,解决白云鄂博东矿的资源接续问题已迫在眉睫。依据老地质资料和生产过程中的新发现,参考多位矿床成因研究专家的成果,笔者等认为在白云鄂博东矿体深部及白云向斜核部探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60.
郯庐断裂带中新生代演化与含油气盆地形成分布综述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杨占宝 《地质力学学报》2006,12(1):43-48,70
中国大陆东部滨太平洋地区一系列中新生代大中型含油气盆地分布于郯庐断裂两侧或位于郯庐断裂带内,显然,这些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演化和分布与郯庐断裂带的发展演化密切相关。本文以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为基础,从含油气盆地的展布和盆地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特征方面探讨了郯庐断裂与含油气盆地形成、分布的内在联系。认为两侧的沉积盆地是断裂系的一部分,是郯庐断裂中、新生代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局部派生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