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9篇
  免费   1959篇
  国内免费   2968篇
测绘学   362篇
大气科学   646篇
地球物理   1241篇
地质学   8629篇
海洋学   1145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550篇
自然地理   877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61篇
  2022年   387篇
  2021年   376篇
  2020年   317篇
  2019年   450篇
  2018年   335篇
  2017年   314篇
  2016年   372篇
  2015年   386篇
  2014年   638篇
  2013年   468篇
  2012年   577篇
  2011年   549篇
  2010年   500篇
  2009年   521篇
  2008年   522篇
  2007年   497篇
  2006年   481篇
  2005年   440篇
  2004年   412篇
  2003年   393篇
  2002年   367篇
  2001年   388篇
  2000年   283篇
  1999年   350篇
  1998年   339篇
  1997年   339篇
  1996年   273篇
  1995年   269篇
  1994年   299篇
  1993年   208篇
  1992年   223篇
  1991年   212篇
  1990年   233篇
  1989年   154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42年   2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北凯尔特海盆西北部3个NEE走向活化大断层系统向西北下降,制约着中生代3个半地堑的位置.断层的位置是根据下伏基底构造确定的.其年代为华力西期.该地区的华力西构造与局部构造相比较,显示出叠瓦状断层的一系列特征.这些中生代活化构造决定了该区半地堑盆地的位置和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72.
本文所研究的样品由《Hakurei—maru》号科学考察船进行的GH80—1和GH83—3两个航次所采集.这两次航行的目的是作为日本“中太平洋锰结核调查”五年计划(1979—1983)任务的一部分,在威克-塔希提横断层上进行地质调查(GSJ)。  相似文献   
73.
全新世以来苏北平原古地理环境演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凌中 《黄渤海海洋》1990,8(4):20-28
  相似文献   
74.
75.
76.
全新世苏北沿海岸线冲淤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申 《黄渤海海洋》2002,20(2):37-46
探讨了10kaB.P.以来苏北海岸线的动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全新世本区曾遭受海侵,6kaB.P.前,苏北海岸线位于西冈一线,6kaB.P.至唐宋时期,海岸线变动较小,古砂堤成组出现,东冈代表了这个时期的海岸线,1128-1855年,黄河夺淮,海岸线东迁迅速,古砂堤不够发育。  相似文献   
77.
福建晚更新世海侵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沿海在晚更新世大约距今90—80ka、70—60ka、44—39ka和34—20ka期间分别发生过4次海侵。最末一次海侵(距今34—20Ka)期间有过明显的海面下降波动,时间大约在距今28ka前后。  相似文献   
78.
福建深沪湾潮间带全新世有孔虫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深沪湾西部潮间带表层沉积物和两个钻孔岩芯共30个样品的有孔虫组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有孔虫群分布规律明显,随着离岸向海越远,水深越大,有孔虫娄量从1倍数上升到5位数,种数为9-69种,多变度V31-44,复合分异度H(s)3.25-3.25。从钻孔岩芯中的全新世有孔虫群特征可看出,中全新世以来海面升降和海洋环境可分为2个阶段:(1)海水初到钻孔位置,有孔虫数量和种数较少,分异度不高,海相性程度较低。(2)后期(埋深1.8m和2.0m以浅),海面有所升高,变为潮间带(高潮位→中潮位→低潮位)环境。  相似文献   
79.
本文根据大量实测资料,运用地形地貌学、沉积学、古生物学、测年以及地震地层学等方法。论述了南海北部120-150m水深范围内晚更新世末次冰期古海岸线这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对研究晚更新世以来的古地理及古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  相似文献   
80.
本文根据长江水下三角洲地区的五个钻水及3000km浅地震剖面资料,运用生物地层学和地震地层学方法分析研究,获得了水下三角洲分期和三角洲朵体的分布及发育等地质信息,首次提出,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体由六期朵体参错迭置而成,详细阐述了水下三角洲复合体的结构特征;并结合古海岩线,孢粉气候地层,测年资料等,探讨了其发育过程及形成时代,为预测长江下水三角洲的发民菜,提供了新的基础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