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56篇
地质学   519篇
海洋学   61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为了研究超压对碎屑岩储层机械压实作用的抑制作用和预测超压背景下碎屑岩储层的孔隙度,本文根据压力平衡原理,推导了地层超压与有效埋深的关系方程,并在综合考虑超压、溶蚀和胶结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超压背景下储层孔隙度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盆地中地层的密度越小,超压对碎屑岩储层机械压实的抑制效果越明显。三个不同时代、不同类型沉积盆地的孔隙度预测结果表明,应用本文建立的储层孔隙度预测模型所预测储层孔隙度的误差均低于Gluyas和Cade方程,而且孔隙度预测的误差随地层时代的变老而增大。在储层胶结物小于10%的条件下,新生代超压盆地碎屑岩储层孔隙度的预测误差小于2%,而中生代超压盆地储层孔隙度的预测误差大于5%。本文建立的超压背景下的碎屑岩储层孔隙度预测模型仅适用于时代较新超压盆地的孔隙度预测。  相似文献   
142.
为了研究含油多孔介质的二维水动力弥散特性,控制砂土中柴油和机油含油率为0、1%、2%,作为供试的含油多孔介质,采用自己设计的二维水动力弥散试验装置测定示踪剂(氯化钙)的穿透曲线,并定量确定了含油砂土的有效孔隙度、纵向弥散度、横向弥散度以及砂土中孔隙水的流速。试验结果表明,有效孔隙度随石油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而且含柴油砂土的有效孔隙度减小比含机油砂土更加显著;在纵向上,示踪剂浓度峰值的到达时间和峰值浓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孔隙水流速的大小,孔隙水流速越大,示踪剂达到浓度峰值的时间越短,且峰值浓度越大;含机油砂土的纵向弥散度小于清洁砂土,而含柴油砂土的纵向弥散度大于清洁砂土;不同含油率砂土的纵向弥散度变化范围为0.133~0.370cm,横向弥散度变化范围为9.83×10-3~4.64×10-2 cm,纵向弥散度均大于其横向弥散度。  相似文献   
143.
禚喜准  王琪  张瑞  李娟 《沉积学报》2013,31(4):724-729
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查明该区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是深入勘探的重要基础。根据岩屑录井、普通薄片以及铸体薄片等资料对该区冷湖七号和南八仙构造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大量发育陆源碎屑-碳酸盐的混合沉积,但是由于水体咸度的不同:在冷湖七号的滨浅湖混积岩中碳酸盐和硬石膏含量较高,颗粒主要为基底式胶结;而南八仙构造地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带,因河流的稀释作用,混积岩中硬石膏含量很少,颗粒为孔隙式-基底式钙质胶结,原生孔喉较为发育,有利于后期酸性流体的溶蚀改造。两种类型混积岩的初始孔隙度以及孔喉演化模式的不同,是最终引起两个地区含油气丰度巨大差异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44.
郭德勇  李春娇  张友谊 《地球科学》2014,39(11):1500-1506
为了研究构造煤孔渗变化特性, 利用平顶山矿区原生结构煤和构造煤, 进行了不同围压、温度、湿度和煤体结构类型等条件下孔隙度及渗透率的实验测定, 对煤层孔渗特性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围压、温度、湿度和煤体结构类型4种因素对煤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均有较大影响, 当温度和围压同时作用时, 围压的作用效果大于温度的作用效果.并用Origin软件对部分实验数据进行了数据拟合, 得出原生结构煤和构造煤的渗透率-孔隙度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45.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经常有用钢板做里衬的混凝土结构物,由于某些原因,这些结构物里经常存在脱空缺陷,需要采取一些无损检测技术来确定是否存在缺陷及其位置、大小等,为随后的处理提供科学的依据.笔者采用中子无损探测技术,对大渡河某水电站压力管道中蜗壳刚衬下混凝土进行脱空工程检测,结果表明该刚衬下混凝土存在部分脱空区,并查明了脱空区面积大小及其深度范围,说明中子无损探测技术在该水电站蜗壳钢衬混凝土结构物脱空缺陷检测上达到了理想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6.
利用工业CT对自然煤岩样进行断层扫描观测。针对煤岩裂隙系统的多尺度、各向异性特征,应用Canny算子图像分割与方向性边缘检测技术,提取煤岩CT图像割理的总体特征、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特征;根据特征图像计算了煤岩样的总体分形维数、孔隙度,各向异性分形维数与孔隙度及其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讨论了分形维数与孔隙度、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煤岩样的分形维数、孔隙度对实际工程岩体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了外推计算。研究表明,煤岩样不同扫描断面的分形维数和孔隙度不同,同一煤样同一断面不同方向的分形维数与孔隙度亦不相同。利用图像分割与边缘检测对工业CT图像进行分析,可以对煤岩的各向异性分形维数与孔隙度在2D与3D空间进行精细描述。   相似文献   
147.
利用测井资料分析成岩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应用测井资料进行压实作用、孔隙演化、裂缝、矿物成分详尽分析基础上 ,结合成岩作用各个阶段对储集层性能影响的研究 ,讨论了应用测井资料分析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影响的物理基础 ,进而指出应用测井资料分析成岩作用不同阶段对储集层影响的可行性。方法为 :(1 )成岩作用早期 :应用孔隙度测井和岩性测井资料 ,通过压实曲线分析压实作用区间 ;(2 )成岩作用中期 :首先根据孔隙度测井资料分析声波孔隙度、密度 -中子测井孔隙度 ,分析次生孔隙 ,并应用交会图技术 ,确定矿物成分 ,分析胶结、交代作用形式和强度 ,然后根据泥质指示测井确定泥质含量 ,进一步利用自然伽玛能谱测井 ,尤其是Th、K含量分析粘土矿物 ;(3)成岩作用晚期 :进行次生孔隙、裂缝、颗粒成分与含量、粘土矿物分布规律研究。以上分析方法经吐哈盆地实际资料验证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8.
黄保健  甘露  张之淦 《中国岩溶》2000,19(3):218-223
论述了在岩溶平原区对粘土进行中子仪野外标定的必要性;指出在不均质土体中标定时需采用掘开式取样法;通过标定实践,首次给出了岩溶区三种岩性(亚粘土、粘土、铁锰结核粘土)的标定方程,并尝试建立了含水率与中子计数率、干容重的二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49.
Ar和H在矿物中的扩散补偿关系及其对扩散系数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子福 《地学前缘》2000,7(2):367-380
对现有实验扩散数据的检查发现 ,Ar和H两种元素在不同矿物中分别存在着扩散补偿关系。孔隙度作为矿物内部离子堆积密度的一种量度 ,它与Ar和H的扩散活化能之间存在负的线性相关性 ,因而可以用于预测元素在矿物中的扩散系数。文中采用离子孔隙度法预测了Ar和H在不同矿物中的扩散系数 ,得到的结果与已有的实验数据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是一致的。由于扩散补偿效应 ,同一物质在不同矿物中的扩散速率在特定温度下趋于汇聚 ,Ar扩散的转折温度为 (86 0± 10 0 )℃ ,H扩散的转折温度为 (330± 50 )℃。这为地质过程中Ar和H扩散的封闭温度提供了一种借鉴 ,因此伴随Ar扩散的地质时钟在低于 86 0℃时才开始启动 ,共存矿物间的氢同位素地质温度计仅当温度低于 330℃时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0.
Goldb.  D Saito  S 《海洋地质》2000,(4):51-54
用井底测井技术来确定海洋沉积中气体水合物和地震信号与气体水合物下面游离气的联系已衩证明为非常有效。最近在布来克脊的钻探中,大洋钻探计划(ODP)记录到的现场测得速度和电阻率测井提示在温压稳定带内水合物含量深度的加大而增大。对应的剪切刚度(Vp/Vs比率减小)变小,含水合物层声波幅度减小是由于沉积物中的颗粒被水合物胶结,这解释了布来克脊地区采集的地震剖面普遍存在的振幅空白带现象。 将来的钻探活动中,采用安置在钻头正上方的随钻测井(LWD)传感器将改进孔隙度、气体水合物的横向变化和储层潜力现象精度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