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10篇 |
免费 | 388篇 |
国内免费 | 95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77篇 |
大气科学 | 13篇 |
地球物理 | 233篇 |
地质学 | 2293篇 |
海洋学 | 26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87篇 |
自然地理 | 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100篇 |
2022年 | 133篇 |
2021年 | 124篇 |
2020年 | 100篇 |
2019年 | 117篇 |
2018年 | 81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107篇 |
2015年 | 110篇 |
2014年 | 124篇 |
2013年 | 89篇 |
2012年 | 156篇 |
2011年 | 160篇 |
2010年 | 141篇 |
2009年 | 160篇 |
2008年 | 186篇 |
2007年 | 137篇 |
2006年 | 143篇 |
2005年 | 123篇 |
2004年 | 103篇 |
2003年 | 91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51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46年 | 1篇 |
194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前西安地铁建设中过地裂缝带隧道均采取分段设缝的结构措施,而隧道结构分段长度的优化问题是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设防的关键。本文以西安地铁斜交穿越地裂缝带为工程背景,通过分段设缝的地铁隧道斜交跨地裂缝带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斜交跨地裂缝带地铁隧道分段设缝的合理模式及分段隧道的合理长度。计算结果表明:对缝设置模式下分段设缝隧道结构塑性区范围较小,集中在隧道拱底、拱脚;而悬臂设置模式下塑性区分布范围大且较为复杂,不利于进行衬砌加强。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衬砌结构宜采取分段设缝的对缝设置模式,跨地裂缝带的分段隧道合理长度为15 m,位于地裂缝主变形区内的分段隧道长度可按10~15 m考虑,而穿越地裂缝主变形区之外的地铁隧道分段长度可根据轨道调坡及隧道防水等其他要求适当增加。研究成果可为地裂缝发育的城市地铁隧道结构设计及其他地下空间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2.
83.
84.
结合吉青岭隧道的工程实际,分析了浅埋偏压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进口段的施工风险,提出了采取初期支护加强,短循环开挖,初期支护封闭等综合地质病害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5.
86.
介绍了掌上电脑的应用软件开发环境及其与全站仪的通讯接口;设计并实现了基于HPiPAQ2490系列掌上电脑的隧道断面测量系统,该系统在测量过程中可实时检核各项误差,超限后自动处理。实践表明,该系统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87.
88.
悬索桥隧道式锚碇的设计理念为锚碇夹持岩体协同承载,因而承载能力远超同体积的重力式锚碇。但因目前对围岩协同作用认识尚不充分,在当前隧道式锚碇设计中仍保守地忽略锚碇和岩体间的挤压效应。为弄清锚碇-岩体协同承载的机制,揭示隧道锚承载能力提高的本质,通过分析隧道式锚碇建设至成桥全过程受力,建立隧道锚的简化力学模型,并引用Mindlin应力解分析了荷载沿锚碇轴向的传递规律以及荷载产生的作用于锚碇-岩体间的挤压应力分布,最终给出了隧道式锚碇极限承载力的简化估算方法,并通过伍家岗大桥隧道锚工程实例分析了结果的合理性。所得结论主要有:锚碇-岩体界面力主要由锚碇自重和锚碇-岩体相互挤压产生;锚碇-岩体界面附加应力自后锚面向前锚面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距后锚面约1/3L处达到应力峰值;以容许抗剪强度为破坏判据解得的伍家岗长江大桥隧道式锚碇的极限承载力为3 504 MN,约为16倍的设计荷载,与室内试验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9.
介绍虚拟专用网 (VPN)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具体的实现过程 ,通过气象部门对虚拟专用网的需求分析 ,叙述构建气象虚拟专用网的设想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