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1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4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2004年,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察院科研人员在兰州盆地刘家峡附近的下白垩统河口群地层中发现了大型恐龙骨骼化石,包括两节尾椎、几乎完整的荐骨、肋骨碎片以及左肩胛骨,推测身长约20m,宽达1.1m,肩胛骨最宽处达83cm。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尤海鲁和甘肃第三地质矿产勘察院李大庆等专家研究,确定为一种新的巨龙形恐龙,  相似文献   
312.
桂林地区4万年来石笋高分辨率古生态变化记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的形成过程中,碳同位素的演化较氧同位素更复杂,一是来源的复杂,二是分馏机制复杂。但在一定条件下,即假设岩溶动力系统是开放的,CO2供应充分,岩溶水与母岩的作用时间不长,且洞穴碳酸钙是在同位素平衡分馏条件下形成的,那么,其δ11C值可以作为地表生态环境指标,即δ13C值越负,地表植被中C3植物的比例就越大,代表降水颇丰的气候条件;相反则可能代表地表植被中以C4植物为主,或为植被破坏的“石漠化”环境(由于气候的原因或人为原因所致)。通过盘龙洞1号和响水岩1号石笋的氧碳同位素记录的研究表明,石笋中的碳同位素记录与氧同位素记录有很好的一致性,当夏季风盛行、降水量较大时,石笋的δ13  相似文献   
313.
郑秀娟 《地质科学》2006,41(4):585-585,647
由西北大学和长庆油田承办的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大会8月在西安召开.与会的249位代表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高校、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地调系统、煤炭系统、核工业系统和出版系统等63个单位.大会收到论文共173篇,其中全文95篇,摘要78篇.大会宣讲论文35篇,分会场宣讲论文43篇.论文涉及面宽,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古地理学、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层学、古生态学、沉积盆地分析、沉积矿产资源和地球物理技术在沉积学及古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等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314.
郑秀娟 《地质科学》2006,41(4):563-563,611
在中国石油大学资深教授、第四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奖者、著名沉积学家及古地理学家冯增昭先生执教55年暨80华诞之际,来自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大学、长江大学和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油气、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150余人,参加了为庆贺此事而举行的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315.
《海洋地质译丛》2010,(4):45-45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运用我国科学家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编制的《全球构造体系图》近日完成。该图系包括一张1:2500万主图和6张1:7500万辅图。  相似文献   
316.
2008年12月15日,中国古生物学者与航空专冢披露了一种非常有趣的翼龙飞行方式。这种名为夜翼龙(Nyctosaurus)利用高耸于头上的脊冠,充当帆的功用,具有高超的飞行能力。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青年学者邢立达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吴江浩副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在近期出版的《地质学报》英文版2009年第1期上撰文介绍了这个研究成果。翼龙是恐龙的近亲,是最早飞向蓝天的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317.
日前从中国地质科学院科技成果汇报交流暨十大科技进展评选会上得知,我国江西发现两枚晚白垩世含胚胎骨骼恐龙蛋化石。恐龙蛋骨骼前肢长后肢短,明显具有窃蛋龙类的特征。专家经过对恐龙蛋化石形状、壳面纹饰和壳壁显微结构的研究确定它们属于广东河源的黄氏河源龙。江西白垩世含胚胎骨骼恐龙蛋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开启了我国含胚胎恐龙蛋化石研究的先河。  相似文献   
318.
2009年5月12日,记者早早来到中国地质科学院2层会议室。屏幕上的会议题目已经以“5·12”特大地震现场惨烈的黑白照片为背景定格:“‘5·12’特大地震学术报告会”。  相似文献   
319.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恐龙研究取得新成果。近日,由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发现,联合中国地质科学院合作研究,并在展馆里展出的2个新属种恐龙,分别被命名为“巨型汝阳龙”和“河南宝天曼龙”。  相似文献   
320.
2009年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到中国地质科学院考察,看望科技人员,并同院士专家亲切座谈.在中国地质科学院,李克强仔细考察了北京离子探针实验室和大陆动力学实验室,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地质工作一些成果展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