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14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4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原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地质力学学报》主编,我国著名的区域地质与构造地质专家,崔盛芹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11月2日7时2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他的不幸辞世,令人倍感伤感和惋惜。  相似文献   
232.
吴华英 《中国岩溶》2010,(3):312-312
2010年8月2日,由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主办,内蒙古地质学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北方岩溶和岩溶水学术讨论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顺利召开。来自国内35个科研、生产和教学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为期4天。  相似文献   
233.
为进一步加强铀矿地质工作,提升我局铀矿地质勘查水平和地质科研能力,江西省人民政府聘请中国工程院陈毓川院士担任我局科学技术顾问和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名誉院长。4月15日,受省政府委托.副局长戴民主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向陈毓川颁发了聘书。  相似文献   
234.
第三十三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8年8月6日~14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成功举行,来自113个国家的6300多名代表出席了此次地球科学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中国共有376名代表参会。大会期间,共举办了350个学术研讨会、96个工作会议、20个专题研讨会和短期讲座,80个单位参加了大会科技展览会,664名代表参加了35条会前或会后地质考察路线。  相似文献   
235.
《河北地质》2007,(3):30-30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增补、修编的《中国贵金属稀有稀土金属矿产图集》,现已公开出版。[第一段]  相似文献   
236.
严一冰 《中国岩溶》2007,26(1):90-90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张之淦研究员撰写、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的《岩溶发生学——理论探索》一书,日前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共10章,48万字,是作者运用国外先进理论认识中国岩溶发生规律开拓性成果的系统总结。全书内容5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237.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2012,(1):F0002-F0002
郑绵平院士 男,汉族,1934年11月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著名盐湖学家和矿床学家,中国盐湖科学研究及其盐湖矿产资源开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57年被分配至地质部矿床地质研究所,1987年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238.
日前,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和山东省正元地质勘查院烟台分院刷新了我国大口径绳索取心钻探纪录,把我国HQ(钻孔直径96mm)绳索取心钻探的纪录提高到了1461.9m。这一新纪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掌握了在复杂地层实施深孔钻探的成套装备和技术。据介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岩心钻探一直以800米左右的浅孔、直孔钻探为主,致使我国1000m以深的第二找矿空间的资源情况不清、资源潜力无法发掘。  相似文献   
239.
地质工作者近日在位于北纬50。的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阿里河国家森林公冈内发现了冰臼群。被誉为“中国冰臼之父”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第四纪冰川陈列馆研究员韩同林表示,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纬度最高、相对高度最高的冰臼群。  相似文献   
240.
编辑部 《岩矿测试》2020,(1):I0001-I0004
地球化学基准与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指标对比与建议王学求1,2,张勤1,2,白金峰1,2,姚文生1,2,刘妹1,2,刘雪敏3,王玮1,2(1.自然资源部地球化学探测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河北廊坊065000;3.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全球变化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自然和人为注入或导致的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再分配是引起全球变化的主导因素。要监控全球化学变化,特别是监控人类排放的重金属、放射性等注入量以及碳循环,首先要建立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网,获得化学元素基准值和基准图,作为未来环境变化的定量参照标尺。全球代表性样品采集和实验室高质量分析数据是关键,环境变化量必须大于野外采样误差和实验室分析误差之和,才能鉴别环境变化。该文提出了实验室分析的6条基本准则,用于指导全球高质量和一致性地球化学数据的获取,拟为在地球化学基准网基础上,最终建成全球性地球化学观测网,持续监测全球化学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