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1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4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日前,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清华大学图书馆及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公布了2018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名单。由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地质》荣获“2018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  相似文献   
232.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0,32(1):F0002-F0002
毛景文研究员 男,1956年出生于山西省运城市,从事矿床学研究。1978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1982年和1988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先后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0~1993年在法国巴黎高等矿业学院和圣太田高等矿业学院进行博士后工作,1983、1988年和1992年先后晋升为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  相似文献   
233.
《地质学报》2006,80(1):I0002
王京彬:1961年生,山东威海人。1989年获中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1991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同年,进入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工作,1993年起任该院总工程师,2002年任院长,2005年任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主任。高俊:1966年10月生,博士,研究员。1990~1993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1999~2005年,多次赴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矿物学研究所进行访问研究。  相似文献   
234.
1研究目的(Objective)近年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郑绵平院士团队在四川盆地东北部宣汉普光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四—五段(简称“嘉四—五段”)发现了一种与石盐共生的碎屑颗粒杂卤石,此种分布于石盐基质中的碎屑颗粒杂卤石易溶于水,便于采用水溶法低成本、规模化开采,因而被命名为“新型杂卤石钾盐矿”,是一种全新的海相可溶性优质硫酸盐型钾盐矿床类型。为进一步查明新型杂卤石钾盐矿的沉积分布特征与含钾性等基本地质参数,结合区域物探资料和野外地质调查结果,优选钻探靶区,以嘉四—五段为主要目的层系,设计部署锂钾综合地质调查井——川宣地1井,力争取得海相可溶性新型杂卤石钾盐找矿突破,并为该区钾盐资源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35.
翟明国 《岩石学报》2021,37(1):I0001-I0001
似乎还是在不久前,我应中国地质科学院同行的邀请,为庆贺沈其韩先生96华诞在《岩石学报》出一个学术专辑并做序.时间如梭,转瞬就过去了,《岩石学报》又将为沈先生百岁盛典和从事地质工作80周年再出专辑,实在是令人鼓舞和喜庆之事,既为沈先生有如此康健之福,又为前寒武纪地质和变质地质学传承有靠,这个专辑的出版都是一件有意义的大事...  相似文献   
236.
“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里要解决能源资源问题,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增强国内能源资源的保障能力。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努力实现重要资源找矿的重大突破。”——摘自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考察中国地质科学院时的讲话  相似文献   
237.
10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原院长赵逊教授莅临河南南阳,对南阳恐龙遗迹保护和西峡恐龙遗迹园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赵逊教授指出,西峡恐龙遗迹园作为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恐龙遗迹园建设方面应抓住这些有利条件,突出恐龙蛋化石优势,  相似文献   
238.
编辑部 《岩矿测试》2020,(1):I0001-I0004
地球化学基准与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指标对比与建议王学求1,2,张勤1,2,白金峰1,2,姚文生1,2,刘妹1,2,刘雪敏3,王玮1,2(1.自然资源部地球化学探测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河北廊坊065000;3.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全球变化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自然和人为注入或导致的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再分配是引起全球变化的主导因素。要监控全球化学变化,特别是监控人类排放的重金属、放射性等注入量以及碳循环,首先要建立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网,获得化学元素基准值和基准图,作为未来环境变化的定量参照标尺。全球代表性样品采集和实验室高质量分析数据是关键,环境变化量必须大于野外采样误差和实验室分析误差之和,才能鉴别环境变化。该文提出了实验室分析的6条基本准则,用于指导全球高质量和一致性地球化学数据的获取,拟为在地球化学基准网基础上,最终建成全球性地球化学观测网,持续监测全球化学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39.
《海洋地质译丛》2010,(4):45-45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运用我国科学家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编制的《全球构造体系图》近日完成。该图系包括一张1:2500万主图和6张1:7500万辅图。  相似文献   
240.
郑秀娟 《地质科学》2006,41(4):585-585,647
由西北大学和长庆油田承办的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大会8月在西安召开.与会的249位代表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高校、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地调系统、煤炭系统、核工业系统和出版系统等63个单位.大会收到论文共173篇,其中全文95篇,摘要78篇.大会宣讲论文35篇,分会场宣讲论文43篇.论文涉及面宽,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古地理学、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层学、古生态学、沉积盆地分析、沉积矿产资源和地球物理技术在沉积学及古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等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